浅析篮球比赛中抢、打、断球技术的作用和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篮球运动的发展,正朝着高速度、高强度、高空优势、激烈对抗的方向发展,而对抗的焦点充分体现在攻防矛盾之中。“表演看进攻,赢球靠防守”是美国篮球界流传的一句名言,此话道出了篮球比赛中防守的重要性。而抢、打、断球是篮球比赛中攻击性很强的防守技术,是积极防守的有力武器,它能有效地打乱对方的进攻部署,破坏进攻配合,干扰对方投篮,降低命中率,并且通过直接抢、打、断球,造成对手传球或运球失误,而且使被动变为主动,迫使对方按防守的变化进行进攻,从而夺取主动,创造发动快速反击的机会。
  一、抢、打、断球技术的作用
  (一)抢、打、断球进攻与其它进攻的比较
  抢、打、断是攻防转换的重要方法,抢、打、断的成功,意味着快速反击的开始。由于它们能使对方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而抢、打、断球发动快攻在诸多快攻中成功率最高。据2002年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统计,抢、打、断的快攻成功率平均每场为58%~87%,而其它快攻成功率为40%~58%。
  (二)抢、打、断球对破坏和瓦解对方进攻的作用
  篮球比赛中通过主动、积极的抢、打、断球手段阻击、干扰、封盖持球队员,能给其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有效地干扰、破坏投篮的时机和准确性,降低对方变换、配合的成功率和投篮的命中率,使对方失误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有干扰投篮的命中率平均每场为30%,而没有干扰的命中率为54.1%,两者相差20%之多。据2002年全国篮球青年锦标赛男子组的6场比赛统计情况,平均每场破坏对方进攻次数达10次之多,占进攻总数的8%左右,即平均每场发动116次进攻,其中10次被抢、打、断球所破坏、瓦解,有效地扼制了对方进攻的气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方的得分,鼓舞了全队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二、抢、打、断球技术的运用
  第一,积极发挥个人抢、打、断球的攻击性。
  抢、打、断球应该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往往是乘对方队员注意力分散时突出手而获得球。故对远侧进攻队员可运用“欲擒故纵”的战术,适当的放松一下对手,造成一种可以传球的假象,诱使对手传球,突然出击抢断。
  第二,调动全队集体封堵、抢断的能动性,形成独特的战术防守体系。
  运球、投篮多在一对一情况下进行,高水平球队的队员,个人技术突出,反应灵活、快速,控制能力强,空中动作多变,再以熟练的战术配合,一对一情况下很难抢、断球。因此要求球员防守技术全面,比赛意识强,战术配合意图明确,积极主动,抢、打、断欲望强烈。
  抢、打、断球实战运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从对手控制活球到准备投篮前。对无球队员攻击性防守表现为合理选位。本着既能抢、断传出来的球,又能防止对方队员空切摆脱。距离上依照“近球削近”“远球则远”的规则;准确判断,左右兼顾。在防好自己对手和防区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同伴防守临近区域的进攻队员。特别是内线队员,内线防守队员既要以灵活快速的脚步动作进行侧前,绕前抢、打、断,又要大胆果断地从侧后方跃出抢、断球传给区域进攻队员的球,切断内线队员接球的机会。对有球队员攻击性防守表现为:尽量可能扩大防守面积,控制好身体重心,观察识破对方进攻意图,手脚紧密配合,主动出击,抢、打、断等攻击性防守技术与对手进行智力对抗、心理对抗、身体素质对抗,使防守领先于进攻者的行动,破坏其习惯动作,积极抢、打、断。对外围队员,特别是外围核心后卫与投手,应采取紧逼夹击,迫使进攻者后退,使其传球或投篮距离加大。此时既要积极阻扰和干扰外围队员传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要尽可能的破坏其原来的投篮点,使其传球的准确性和投篮命中率大大降低为同伴抢、打、断制造条件。
  其次,防投篮。尽量可能地贴近对手,最大限度限制持球队员的活动范围或起跳,其他队员大胆进行夹击、补防、换防等协调配合,果断封堵,错位抢断,避免一对一防守身高和技术占優的对手。即使对手跳起投篮的情况下也应该积极地起跳封盖或干扰,最大限度阻扰、降低其投篮命中率,但要避免犯规。
  最后,当今世界篮坛流行着一句话:“篮板球是比赛的命根,谁赢得篮板,谁将赢得胜利”。资料统计表明,一场比赛投篮在60~110次左右,其中命中率仅为30%~45%,即有55%~70%左右的球投不中。因此,拼抢篮板球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抢、打、断球显得尤为重要。况且,这种情况下的抢、打、断球,即便于发挥个人拼抢技术特长,又利于发挥集体战术优势。因此,争夺篮板球时,充分运用抢、打、断球手段,积极争夺控制球,减少对方二次进攻机会,增加本方的二次进攻。该阶段坚持先堵、封、抢、打、断的原则,这样才能造成对方紧张的心情创造更加有效的抢、打、断时机。
  总之,始终坚持以球为中心,运用综合多变的防守,对持球者进行大胆夹击,积极主动,紧逼防守,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迫使其不能有目的传球或投篮,造成其心里紧张,逼使其传球或投篮时判断失误,再加以封堵、围逼,冷静观察,果断出击,以达到准确地抢、打、断球目的。
  现在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攻防兼备,改变传统防守概念,只靠自然球权和对方自我失误来进攻。攻击性防守作为一种积极的防守形式,它以积极的逼抢迫使对方犯错误。抢、打、断在篮球比赛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球队水平高低,实力强弱,而且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水平球队普遍忽视了处理界外球时抢、打断球的机会,导致失去许多发挥快攻的良机。一场比赛中以双方各得得80分为例,就有40~50次左右的界外球机会出现,加之比赛中违例、犯规造成的界外球。因此对发界外球的抢断机会,大大多于其它情况下的抢断球次数之和。如果比赛中积极采用紧逼盯人和灵活多变的攻击性防守战术,合理利用抢、打、断球技术,那么抢、打、断球机会将大大增加,因此各种水平的球队都应该重视处理界外球时抢、打断球的技、战术训练。尤其在青少年训练中,要注意攻击性防守技术的训练和意识的培养。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逐步融入科学化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更要求老师与时俱进,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现就政治课教学反思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过去传统的政治课教
期刊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充分展示学生个人才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是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师生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期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  一、小学生审美教育的特点  第一,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充沛的生命活力自然涌现的结果。它是无功利性目的的,游戏过程就是目的。儿童在审美活动中的游戏精神常常表现为专注和投入,他们是以认真的态度从事游戏的。  第二,
期刊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爱的教育”,就是运用情感交流、影响作用,改变人的心理行为、观点和习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教育目的。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爱,理解爱,感受爱;爱可以與人分享,也可以自己去创造。让孩子学会爱别人,学会宽容。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情感,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期刊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生来就喜欢的,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成长和进步的。小班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游戏更深受他们的喜爱。  歌唱活动是幼儿音乐启蒙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小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歌唱是一门艺术,歌唱技能的培养会有一些枯燥与乏味,如果采用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小班的孩子是难以接受的。
期刊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每一模块都设计了与内容主题相关的听、说、读、写等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发挥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然而,现下的英语教学考核评价多是终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仅对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结论性的评价,片面放大了成绩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过于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难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作为人身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支撑身体,稳定重心的作用,如走、跑、跳。所以说,脚在人身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脚作为肢体语言的一部分,在舞蹈中更是必不可缺,成语“手舞足蹈”中的“足蹈”也是进一步应正了脚作为中国古典舞中一项重要的身体关节的运动部位,是如何从视觉效果则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规律,形成古典舞特殊的形态表象。通过脚来透视中国深厚的文化,挖掘中国古
期刊
现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学会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并将其用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各种逻辑推理方法中,类比思想方法是富于创造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就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巧妙的衔接,使旧知得以巩固,新知得以升华;也可以跨越各个种类进行不同类事物的类比,可以比较本质特征,也可以比较非本质的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探索和预测作用,因
期刊
曾经,韩美林这个名字在我心目中像毕加索一样遥远,一样偶像般的存在。我参观过韩美林艺术馆,被艺术馆里的作品震撼过、陶醉过、迷恋过。我坚信,当你置身于韩美林艺术馆的时候,每一个观者都会被那种似有魔力的艺术氛围,博大胸怀的气势所吸引、所沉沦,会激起你对艺术的热爱、追求、仰慕,会让你对创造这些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的大师肃然起敬,在你震撼之余,细细品味之后,会期待走近艺术大师,渴望领悟到大师艺术创作的真谛。非
期刊
有句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每一节课的导入则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一个精彩的导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思维,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够精神饱满的投入到课堂中。  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台戏的序幕,安排得当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新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