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布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布白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充分地利用布白艺术,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重点阐释了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并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布白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布白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81-01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增强人们自学和理解能力的主要动力源泉,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是走向竞争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是否适应社会并最终成才,取决于他是否善于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及他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学能力强的人。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课堂是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学生更多的思考,刺激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教师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学会在教学中使用布白的艺术,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一、布白艺术简释
  
  布白即布设空白。布白是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里的“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虚中求实,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是指教师将布白手法运用于教学中,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创设知识上、心理上、板书上的暂时性“空白”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 通过教师所布之“白”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
  
  二、布白激趣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空白的刺激物,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们,使之成为完善结构的欲望,从而产生一种进取、追求的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它。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暂时的知识 “空白”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积极进取、追求的“压强”或“张力”,能动质疑,搜索探求,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以自身全部的心理能量参与学习活动。
  
  三、布白激趣的策略
  
  教学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布白技巧与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安排课堂结构造出恰当的“空白”,那要如何巧妙的布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在导语中“布白”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方向的转变。刚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往往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思维状态。教师怎样在教学伊始一下子就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呢?这就需要在短暂的导语上下苦功了。导语有多种形式,而“布白”式导语最能吊学生胃口,借助布白导课,从一堂课的开始便设置悬念,便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2、在讲授中“布白”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要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出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首先,讲解新的知识点前要先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创造学生对于知识在心理上的一种 “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思考,这样使学生注意力能牢牢集中在教学中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注意倾听、多加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但问题不宜过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否则不仅会影响课程进度,且易使学生思维混乱、分散注意力,降低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度。
  其次,当讲到重点、难点或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在引用浅显的例子或是创设与之相近的问题情境后,应该稍作停顿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能够与已有经验相联结,进行对比、重新建构,让学生获得回味、体会、理解、消化知识的时间。否则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出现困难,引起学生对接下来教学内容兴趣的丧失,使其注意力分散或是转移到与课堂教学无关之处。
  再次,学生回答问题前后都要有适当的“空白”。在回答问题前留有一定的“空白”,主要是让学生有时间忆起已有或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经验,这符合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回答完后再稍留“空白”,引导其对问题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要求其他学生对问题进行再补充,这也可以同时激发其他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有利于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
  最后,要充分利用板书,在板书中留有一定的“空白”,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板书在课堂中比教师的话语更具有直观性,因此在板书中留有一定的“空白”,更能激发学生填补空白的欲望,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深一层的理解与思考。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求全”心理,在板书设计中适当的留有“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
  3、在结束语中“布白”
  一节课下来,学生仅仅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那毕竟有限。尤其是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结束时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但却不当场告知学生答案,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完满的状态,引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并且要鼓励引导学生通过下课后讨论、自己思考及课后的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来获取答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不断拓展知识领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总之,在课堂结束时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设置空白,把学生引入自主学习的方向上来。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要巧设“空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叶长文.论教学布白的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1999,(11).
  [2]李如密,孙龙存.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J].教育科学,2003.2 .
  [3]张国东.布白——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J].教学与管理,2002.7.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时代复杂多元的大众传媒环境,突显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文章从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环境和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家庭和学校,政府和媒介机构两个角度提出了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 媒介素养教育 紧迫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62-02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65-03     长期以来,语文始终被禁锢在政治和交际偏隅,屈从于社会功利,压抑着学科个性的健康发展。直至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语文教学方才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势。但对照新课标要求,当前语文教学出现的急功近利、零敲碎打的纯技能倾向日趋恶劣。总的看来,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薄弱地区。苏北,作为经济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对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在中国公开发表的117篇有关拉丁舞的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对中国近十年拉丁舞的研究作回顾分析,了解目前中国拉丁舞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后的研究可以围绕多学科知识运用、实用性技术研究、微观研究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中国 拉丁舞 综述  中图分类号:G7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70-02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阅读能力的提高无形中也会带动思维、表达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社团管理方法及指导策略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在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就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如何加强高校社团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社团建设 发展策略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5.7文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72-01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方面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应,是物理事物的科学抽象,是反应研究对象物理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内容。内涵是指概念的内涵,或概念所反应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或它所设计事物的总和。物理规律是反映物理过程中各物理概念之间的定性和定量的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73-0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留守学生的教育。他们中有的是隔代教育有的是鄙人代养,因为他们没有直接的母爱、父爱,有的反而成了溺爱。有的无人照管。导致留守学生教育是一个头疼的严重问题。这就是直接影响着教育和教育成果。如果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