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花婆婆”的三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在参加全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学习时。我们有幸观摩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的大班语言活动“花婆婆”。同去的老师感慨万千,赞不绝口:哎呀,到底是特级教师,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轻松地与应老师交流与对话。回到幼儿园后,为了向园内教师传递新观念、新信息和新方法,我们请参加培训且已有两年教学经验的王老师作专题汇报——将应老师的课展示给全园的教师观摩。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2 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的美好。
  
  活动准备
  
  1 故事《花婆婆》的PPT。
  2 四季花卉图。
  3 《四季花儿开》歌曲图谱:
  暖和的 春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炎热的 夏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开?
  凉爽的 秋天 来到了 什么 花儿 朵朵开?
  寒冷的 冬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开?
  第一次活动:模仿中起步
  活动再现
  1 老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讨论:婆婆是怎样的人?干什么的?(教师忘了问“花婆婆是干什么的”,幼儿没能进入故事情景中,回答仅限于生活中的婆婆。)
  2 教师接着讲故事,引导幼儿讨论:小女孩答应了爷爷哪三件事?(大部分幼儿说出两件事。对第三件事有些模糊。有个男孩子勇敢地站起来请求:“老师,你再讲一次,好吗?”王老师满脸通红。接着老师重复讲三件事,幼儿回答得很正确,但老师对于幼儿表达中的语言不规范问题未作纠正。)
  3 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交流四季开的花。
  出示四季的花卉。(看图认识四季的花卉)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四季的花卉呢?(幼儿回答得有些笼统,个别幼儿说错了季节。)
  4 唱一唱《四季花儿开》。教师出示图谱,幼儿学唱并用动作表示节奏。(此环节是活动的难点,幼儿既要记歌词又要打节奏,王老师上得有些吃力,显得有些混乱。)
  5 说一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买了许多花籽。花婆婆说如果到处开满鲜花,世界一定更美好。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幼儿的回答有“弹钢琴”“做纸花”“画画”……最后的环节深化“美好的事情”,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自我反思
  
  第一次执教后,小王老师脸色通红:“唉!应老师上得那么轻松,我怎么教得那么累呢?好几个活动环节都被我搞乱了,特别是唱四季歌环节,幼儿缺乏自主探究,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王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较低。失望的表情挂在脸上。
  
  同伴互助
  
  江老师:开始部分的花婆婆作用没能体现出来,其实发挥花婆婆的作用是重点,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对于孩子进入故事情境有引导作用,而王老师在活动开始阶段未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李老师:交流四季花卉,是为后续活动作一铺垫。教师的提问应具体到季节,以免孩子混淆花卉开放的季节,影响后续学习。
  杨老师:教唱四季歌时,孩子的节奏未唱准,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唱,为幼儿提供隐性的示范,还可以使活动气氛更轻松。
   我们的思考
   王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的。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存在脱节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没有很好地注意将每个环节、乃至每个问题的教学目的落实到位。课堂处理相对急躁含糊,从而形成了幼儿理解中的断层。
  整个过程中,王老师比较拘泥干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回应策略欠缺。较多表现为单纯重复幼儿发言,未能体现对幼儿语言回应的归纳性和启发性。同时,教师对于幼儿的课堂反应和突发状况考虑得不够周详,一旦幼儿的反应超出教师预期,王老师就显得有些慌乱,生硬地接上下一个环节,使整体环节之间缺乏流畅感、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在教唱四季歌的环节中,学唱设计不够自然,表现为:幼儿自主探究较少,歌唱节奏不准,处于被动状态。当教师发现时。应该灵活机动地融入幼儿之中,以平等的伙伴“角色”出现,既增加师幼互动机会,又提供幼儿示范与生生互学的机会。
  就本次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需要进一步梳理,帮助教师理解教学活动对应环节的价值,并充分考虑应对策略。当然,要达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一次指导,而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关注和引领。
  第二次活动:改进中深入
  活动再现
  1 老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引导讨论:婆婆是怎样的人?花婆婆是做什么事的?(幼儿的回答紧扣教师的提问,很快进入故事情境中。)
  2 教师接着讲故事,讲到三件事时,放慢速度,提问:小女孩答应了爷爷哪三件事?(幼儿回答内容正确,但教师对幼儿表达中语言不完整的问题仍然未做纠正。)
  3 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交流四季开的花。
  出示四季的花卉,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四季的花卉?(幼儿能根据教师出示的季节说出花卉,但教师的提问过于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4 唱一唱《四季花儿开》。教师出示图谱,幼儿学唱四季歌并用动作表示节奏。(教师示范后,幼儿跟唱,在打节奏时幼儿采用了一样的动作。教师没有提醒幼儿换动作。)
  5 说一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买了许多花籽,花婆婆说如果到处开满鲜花世界一定更美好。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幼儿的回答有“跳舞”“宣传环保的知识”“唱歌”……最后的环节深化“美好的事情”,背景音乐的利用也恰到好处。)
  自我反思
  王老师:这次的感觉好多了,环节上没有问题。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但我完全照搬了应老师的教案,没有自己的特色。幼儿和老师的配合不够融洽,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改进。
  同伴互助
  朱老师:今天幼儿在学唱四季歌时很轻松,可以加大难度,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打节奏,应提醒幼儿交换。
  周老师:出示的四季花卉图片过于单一,提问应注重幼儿思维的发散。教唱四季歌时教师直接灌输给幼儿,难以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李老师:在认识四季花卉时,可以让幼儿自由分组,摆放花卉图,教师最后小结,做到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相结合。  我们的思考  分析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说活动效果有所提高。教师能够针对上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与改进。首先,教师较好把握和调整了具体问题的推进时间和方式方法,并用恰当的语速、语调变化提醒幼儿关注重点;其次,本次活动的步骤较以往清晰,不论是提问还是学唱,幼儿均能较好地达到预设目 的;再次,活动最后背景音乐的加入,起到了烘托氛围,升华情感的作用,给孩子以美的情绪体验。
  当然,本次活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活动中,王老师仍然未能采用积极的回应策略,将幼儿不规范的陈述语言自然转化为对应语句,没有体现出一定的归纳性。此外,教师的课堂提示语和学唱部分的引导,虽注重了规范性、同一性,却在尺度把握上有所偏颇,使启发性、多样性的幼儿活动理念未能体现。
  我们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学习特点的把握不到位,而不是幼儿的不配合。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是为了幼儿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的才华。故而,我们建议王老师在倾听同事不同意见的基础上,能够重新反思,找准师幼关系定位。在拓宽自己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
  第三次活动:创新中升华
  活动准备:以上活动准备中,再增加图谱:我们 种的 什么花儿 开?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再现
  一、故事导入
  1 引出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T),认识吗?花婆婆是个怎样的人?她是干什么的?
  幼1:种花的。幼2:买花的。幼3:喜欢花的。幼4:喜欢用花打扮自己的老人。
  (活动的引入。调动了幼儿的学习情趣,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期待。)
  2 讲述故事。
  师:花婆婆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音乐声中,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完第三件事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幼1:到世界去逛逛。
  师:就是去旅行。
  幼2:在海边住下来。
  幼3: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师:花婆婆想做一件什么事,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呢?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3 丰富幼儿四季花卉的经验。
  (1)说一说:四季不同的花
  师:你知道什么花儿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由故事延伸出关于花卉的学习活动,十分自然。教师的提问没有直接指出答案,而是来自于幼儿对生活的观察。)
  幼1:桃花是在春天开的,荷花是在夏天开的。
  幼2:迎春花是在春天开的,睡莲是在夏天开的。
  幼3:菊花是在秋天开的。腊梅花是在冬天开的。
  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幼:梨花、康乃馨、玫瑰花、月季花、向日葵花、桃花、马蹄莲……
  (这里的两个问题,前者难,后者易。按逻辑,应该先易后难。教师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如果孩子对花卉的生活积累比较丰富,那就可以“先难后易”。“先难”,让有经验的孩子集中精力积极搜寻自己的记忆;“后易”,让幼儿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一松”,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好朋友去认一认这些是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再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幼儿操作,教师再和幼儿共同检查。对错误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师:这些美丽的花会在不同的季节里开放。如果把花儿在四季开放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师:暖和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暖和的春天来到了,桃花花儿朵朵开。
  师:炎热的 夏天 来到了 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幼:炎热的夏天来到了,荷花花儿朵朵开。
  师:我们还可以用边唱边打节奏的方法来试着唱一唱。
  师:(拍手)凉爽的 秋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开?
  幼:(拍手)凉爽的秋天来到了,菊花花儿朵朵开。
  师:(跺脚)寒冷的 冬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幼:(跺脚)寒冷的冬天来到了。腊梅花儿朵朵开。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唱完后,用拍手、跺脚、转手腕动作表示节奏。边唱边打节奏,幼儿学得很开心,非常投入。)
  师:(出示“我们 种的 什么花儿 开)”谁来试一试,怎么唱呢?
  (教师邀请一个女孩子唱,女孩子唱得很动听,节奏也完全正确,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并跟着学唱。)
  师:啊,让这么多的人夸奖你,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这里的生成性教学,既帮助幼儿巩固了前面的唱法和节奏,又是对幼儿新的挑战。教师对幼儿的赞扬,既让幼儿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做一件美好的事情”。又为情感的升华作了铺垫。) 二、一件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种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让世界从此变得更美好了!孩子们,你们可以做什么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1:我用好听的声音念儿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幼2:我用彩色的纸做出各种美丽的花,送给每个来扬州的游客,让世界更美好!
  师:那些花可美丽了!谢谢你,我们扬州的小主人!
  幼3: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啊!真的美好!你一定会成为钢琴王子的。
  幼4:不要在水里扔垃圾,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对!小河干净,世界也就更美好!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们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自我反思
  王老师:这次活动,变开始时的一味模仿,为融入个人与集体的想法与智慧;在组织活动时,变一味背教案、走教案,为对幼儿充分尊重、信任和引导;变“牵”着幼儿的鼻子走,为引发幼儿的好奇、兴趣、自主探究,教学效果非常好。
  同伴互助
  张老师:这次活动组织得很成功。由于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放”得开,而不是忙着走“环节”。
  华老师:在两次学习唱四季歌以及和幼儿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尊重幼儿差异,注意面向不同层次幼儿,分解了难点,较好地达成了目标。
  李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王老师也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利用孩子们对周围生活的关注,不露痕迹地渲染了主题,使活动达到高潮。   我们的思考  本次“一课三研”活动,始于对特级教师一节公开课的模仿。在三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和建议,相互启发,不断反思,认识逐渐深入,最终解决了前两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刚开始的模仿其“形”,演变为领会其“神”,不再拘泥于“应老师是怎样说的。下一个环节有哪几个步骤”,而是多思考:应老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环节对达成教学目标有何益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手段能帮助我园幼儿理解接受。
  通过修改后的第三次教学尝试,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和我们的教师团队已摒弃了“拿来主义”,而将视点落在“有想法、有创新”这样的学习层面上。教师的授课也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表达行为,而是根据课堂状况与幼儿需要的一种对话式、互动式行为。在整体的活动过程中,自然体现出与故事、音乐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多种思路视点的和谐。孩子们很自然地被吸引,并主动探索,也给了观课者不同以往的新鲜感觉。  附故事:
  花婆婆  当花婆婆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她和爷爷住在一个靠海的小镇上。花婆婆的爷爷在他们家楼下开一间店。到了晚上,还是小女孩的花婆婆就坐在爷爷的大腿上,听爷爷说些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每次爷爷说完故事,花婆婆就接着说:爷爷,我长大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爷爷笑着说:好啊,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什么事?”花婆婆问。“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小女孩长大了。她决定去做答应爷爷的三件事。她离开家乡到处旅行,到过热带岛屿,翻过寒冷的雪山,穿过沙漠和森林,看到狮子在游戏,袋鼠在跳跃。每经过一个地方,她都交了一些难忘的好朋友,最后来到了大海边。她想:如果在海边一年四季都看到鲜花。世界会更美丽吧!花婆婆买了许多花籽,她种呀种呀,人们不知道她在干什么,都喊她“怪婆婆”。第二年,那些种子都开花了!人们很喜欢她种的花。就叫她花婆婆,孩子们喜欢到她那儿听她讲旅行的事情。
其他文献
21世纪,网络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互联网也是德育建设的新阵地。因此,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德育观念
2008年10月24—27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浙江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联合主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安吉县教育局和《早期教育》编辑部承办
随着新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体闲性,非常符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的需求,它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一种非常
亘古以来,人们就开始探索大自然和宇宙的秘密。大诗人屈原曾写《天问》篇,向宇宙、大自然提出150多个问题。近代世界,人们也不断探索自然、宇宙的奥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
田径运动起源于人类原始的教育和游戏中,是体育的基础重要组成,是各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目前学校中选择田径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在田径课堂上也毫无主动性,田径教学越来越不理
了解稀土永磁产品在医疗保键中的多重作用和价值我国在远古时期就用磁疗治病.早在很多古籍医书中有记载,当今科学实验又证实:磁性物质产生磁场对生物的分子、细胞、神经、器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属于本法所附《车船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车辆、船舶(以下简称车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车船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缴纳车船税。第二条车船的适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作文的教学,并且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比较的消极,不仅没有提高写作水平,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传统的作文教学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一定会认识许多新的朋友,这时让孩子获得一些自我介绍的经验非常必要。本活动最好平行班教师交错借班上课,这样可以让自我介绍的学习更富有实际生活的体验,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活动目标    1 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愿意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  2 增进对自我的认识,体验相互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大图卡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