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适合流动人口子女特点的校本课程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olution_j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格局,学校的课程建设也随之而来。 我校是在2001年由宣武区政府挂牌成为北京市第一所招收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公立中学。流动人口子女具有不同于本地区学生的特点,所以校本课程应有别于其他学校。
  
  一、确定课程价值取向,从需求出发建设课程体系
  
   我们首先对学生、家长和教师就课程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以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体系:艺术类课程、社会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技术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
  
  二、精心设计教学,突出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专家培训,教师遵循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编写了课程大纲,并设计了教学内容。
   1.学习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如《心理健康》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分析:流动人口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读书不专心、甚至厌恶学习,害羞、自卑、抵触家长,与人不能很好相处,有时还说谎。为此,我设计了一组活动课:走进广安;一切从“心”开始;我是阳光少年;向不良习惯说再见等。
  2.引导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目的是形成能力,而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3.内容要有趣味性。趣味性,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习的重要条件。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校本课程质量的不断提升
  
  学期结束时,我们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对所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考核,即学生评价(占50%)、教师自我评价(占20%)和教学管理者评价(占30%)。此外,学生还要写一篇感想,每位教师写出教学反思。最后,将综合评价结果及学生的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
  
  四、取得成功,收获快乐
  
  校本课程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一年中有495人次学生写了总结,88%的学生对校本课程感兴趣,有收获。下面是学生的总结摘录:
  “我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尤其对那些比赛规则,一些体育运动技术。我喜欢这类课程,它磨练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身体素质,让我在生活中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坚持到底。”
   “ 参加自救互救课以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救人怎么救,打120时要说清楚什么,这都是我以前不知道的。以前我只是听说过,见过心肺复苏术,却没有做过,以为很简单,现在才知道做起来很难。”
  “《心理健康》课,使我知道了人生中遇到的事情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遇到挫折怎么面对,人与人之间该如何交往,这些内容对我的一生都有用。”
  校本课程对教师是新的挑战,开设校本课程,需要教师自身去经历、去体验、去建构。
  一位年轻教师说:“看到学生在选择校本课程时兴奋的表情,那种表情让我感受到学生生命的活力,促使我不断努力。同时我也感受到是一种挑战,个人创造力的挑战,个人一专多能的挑战。”
  “通过教材的设计,我不仅掌握了许多自己不曾知道的知识,拓宽了视野,而且由于所开课程与本人专业的有机整合,也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
  “我从学生们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分享着愉悦的心情与成功的快乐,我感觉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作品,而是更多更美的欢乐生活和人生幸福。”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和最终关注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建设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到目前为止,我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已达20余门。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还会继续开发更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校课程。□
其他文献
一路飙升近30年的中国经济,令世人惊叹不已.还有何美中不足呢?社会常议论的问题不外乎:生态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拉大、精神家园失落等.笔者曾发表过,以图破解首题,本文则望破
2015年11月中旬,湖北卫视户外寻宝文化体验秀《一起出发》开播.该节目系湖北卫视携手韩国顶级娱乐集团CJ E&M集合中韩优秀制作团队,辗转韩国、斯里兰卡多国历时数月拍摄制作.
1.北京育才学校教师樊颖在“智慧教师,生命课堂”高中新课改研究课活动中做语文研究课  2.北京市回民学校教师王忠亚在“智慧教师,生命课堂”高中课改研讨活动中做研究课  3.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徐敏在“走进示范校,聚焦新课程”活动中做化学研究课  4.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教师龚贞观在全区体育观摩课上为学生做示范动作  5.宣武区回民小学教师王爱东在为她召开的美术教学研讨会上指导学生  6.宣武区为十几位
在进行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应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沉淀下的艺术文化瑰宝,其中具有非常深的民族情结和艺术
作为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样本校,我们积极实践新课程,主动探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力争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1.解决好教学内容多、课时不够的矛盾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感到最困惑的是教材容量大、课时少,很多教师设计了师生互动,但因完不成教学进度,做了几次就不敢坚持了,依旧采取了一讲到底的做法。问题出在教师不敢放手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如何解决呢?我们采取了“同伴研修”和“行动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如何正确处理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
2007年9月,北京市进入高中新课程。我校教师如火如荼地投入课改,不但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平,转变了授课和育人方式,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的特色发展。    一、将德育活动纳入课表,并进行学分管理    我校一直提倡“德育首位、全员德育”的育人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德育大课表。在大课表中,每个年级都有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具体的德育措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
初中建设工程给我校带来了发展契机,寻求内涵发展的理念不断碰撞着我们的原有管理方式。我渐渐地感到,每学期的试卷分析、教案以及听课记录的查看,已经流于形式,现有的检查方
马硕山1963年生于山东。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工作室。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