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理论:一种外语教师信念的可能研究视角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i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了解外语教师信念的现状和特征是促进外语教师信念发展和变革的前提条件。通过回顾外语教师信念的方法论和教师信念的特点,概括了复杂系统理论的主导概念,并提出使用复杂性系统理论作为教师信念研究的新视角。提出将教师信念与语境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整体进行研究,描绘了可能用于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建议借此理论来捕捉教师信念系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从而达到全方位了解外语教师信念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系统;教师信念;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9)02-0055-05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教学研究范式已逐渐从关注外显的教师行为转换到对内隐教师认知的探索。教师信念作为教师认知的重要维度,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教师信念指教师对教学工作所持有的稳定的且自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假设和原则。教师信念研究一直与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密切相关[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决策者和改革者[2],他们的信念是否能与改革中的新思想一致是一个关键问题[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个层面的英语教育都经历了大量自上而下的课程或教育改革,对教学目标、教学法、考核方法、教师素质等提出了要求。我国政府和个人对英语教学的投入,非常令人印象深刻[4]。然而,张凤娟和刘永兵的研究表明,这些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外语教师的信念与这些改革背后的理念和概念并不一致[5]。外语教师信念的研究不仅对提升课堂效率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还能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也是教师个体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从“他律”走向“自为”的标志。我国语言教育的知名人物周燕、吴一安等也指出,只有提高教师的语言教学意识、语言技能和教学管理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能力[6]。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习得,但教师教育信念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了解外语教师信念的现状和特征是促进外语教师信念发展和变革的前提条件。
  复杂系统理论起源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等科学领域,也被称为“混沌理论”,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典型的未来方法”。近几年,不少学者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尝试通过回顾与述评外语教师信念的相关研究,结合复杂系统理论的特性,提出用复杂系统理论来研究教师信念的可能性和互适性。
  2 外语教师信念研究方法论回顾
  教师信念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但那时并没有具体的理论框架来支撑这些研究。大多数学者对教师的研究大多依赖于“过程—结果”的行为主义,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7]。直到20世纪80年代,教师信念研究的方法论才开始经历几次范式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皮亚杰的认知和发展视角以及维果茨基的互动理论的影响下,发展的社会认知理论逐渐在课堂中被付诸实践[8]。教师信念的社会认知理论观点是:教师的知识形成了一个信念和态度体系,并引导他们的认知和行为[9]。随着社会认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将注意力从教师行为转向教师认知,探究教师的心理和认知世界,且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师的信念对教师的课堂实践有很大的影响[1,10]。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凸显了教师认知的情境性,提供了一个不孤立于社会环境,从宏观角度研究教师认知的理论框架。而另一方面,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强调教师个人的背景、经验、参与在教师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教师本身的主体性。如今,社会认知视角依然是研究教师认知的主流视角,且顺应着不同的情境而发展。例如在我国,张凤娟在其博士论文中运用了社会认知视角研究了中学外语教师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其所用的研究框架兼顾了教师的个人及外部因素对教师认知的影响,也囊括了外语教学课程等因素[11]。张莉在其博士论文中也用类似的框架研究了小学英语教师的信念[12]。总体来说,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认知研究能做到主客观因素兼顾、个体与环境并重,然而,这些研究都将教师的信念作为一种静态的物质,并把实践与信念之间的联系定义为一个简单的线性和因果效应的研究。Thompson对这类研究提出质疑,认为信念应是“动态的”,即教师信念与课堂实践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双向互动的[13]。
  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教师认知研究专家Borg提出了自己的教师信念研究理论框架,突出了教师认知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包括教师认知、教师学习课堂实践等语境因素[14]。该框架在2006年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新和优化[15]。然而,从状态、动态和复杂的角度来看,信念、课堂实践和语境因素之间的关联比在这个框架中所描述的要复杂得多(见图1)。
  到了21世纪,复杂系统学开始进入教师信念研究的视野。复杂系统理论中的教师信念研究将生态方法与社会文化理论相结合,把情境视为教师信念体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语境与教师信念之间的互动也导致了系统的复杂性。在具體的实证研究方面,Feroyk率先在亚美尼亚英语教师教学的案例研究中采用了“语言教师认知的隐喻性再分析[16]。我国学者郑鸿颖的博士论文从中国英语教师信念角度运用复杂性理论,为我国的英语教师信念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7]。但总体来说,复杂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信念研究比较匮乏,社会认知主义的研究角度依然是主流。
  从以上时间发展的角度看,教师信念研究范式的转变和理论框架的多维性表明,相关的研究人员已经逐渐关注到信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和变量来看待教师信念的问题。
  3 复杂系统理论及其发展
  20世纪初,法国数学家将复杂科学应用于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研究,之后复杂系统理论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劳伦兹提出著名的“蝴蝶效应”,强调复杂系统变化过程中初始条件的重要性,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Larsen-Freeman 和 Cameron将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到应用语言学研究,自此,复杂系统理论视域下的语言习得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也从此开辟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全新视角[18]。   复杂系统理论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系统,系统之下又有子系统,系统由元素组成,每个元素都具有一定的功能。系统的生成和变化是由其他系统和内部的要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它强调组织生活的非线性、不可预测性、相互适应、共同进化、动态互动和自我组织性[18]。也就是说,系统和系统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只是互相的因果关系,而是由广义目的性、随机概然性和因果决定性三种作用机制共同构成的。这些研究改变了原来的简单主义的因果研究模式,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语言及语言教学的本质,并充分认识语言教学发展的复杂性。
  在我国,2010年以后才开始利用复杂系统视域来研究应用语言学,如莫海文、郑咏滟、马建俊和黄宏、雷鹏飞和徐锦芬等将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语言学相结合,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语言习得理论的探讨,且他们关注的仅仅是语言系统的动态性,对于复杂性和互适性等特征关注不多,将复杂系统理论应用到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师认知的研究则更少[19-22]。
  4 外语教师信念与复杂系统理论的互适
  复杂系统理论也被称为“混沌理论”,但其中的混沌并不等同于混乱无序,而是系统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状态,系统所处的状态是复杂系统的重要因素和有机组成部分,系统要向哪个吸引因子靠拢,或者说,向哪个状态变化都有很大的随机性,人类所处的生态系统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人类的认知也是由各种外界或者内在的因素影响,如学习经历、实习经历、家庭背景、工作环境等,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
  复杂系统之所以称为“系统”,是因为其中包含了相互作用的元素或成分,而教师信念系统也具有复杂系统的一般特征。Larsen-Freeman认为在这两个条件下,一个系统可以被称为一个复杂的系统:(1)系统由各种要素和主体组成,但它们是动态的、多变的;(2)复杂系统产生的影响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它是由这个系统中不同的元素或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23]。
  教育是由人参与其中的社会活动,生命本身就有其复杂性,教育活动置身于社会复杂系统之中[24]。尽管复杂系统的成分会变化,但其结构保持不变,而其运作环境也是复杂系统的一部分,它应该以一种整体的、非线性的方式来看待。教师的信念也像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成分从复杂性系统理论的角度强调不同的模式。教师信念系统内部各主体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呈现为极为丰富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教师的信念和不同层次的语境都在不断变化,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表明,信念系统随着语境的变化而适应和完善自己。
  与其它传统的方法论方法不同,复杂性系统理论不仅关注教学情境对教师信念的影响,也关注教学情境对教师信念的影响。任何语境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教师的信仰或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整个系统也在不断变化。运用复杂性系统理论研究教师信念,可以探究教师信念更深层次的特征,以及子信念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不同的子信念如何相互影响,以及整个信仰体系如何运作。此外,由于教师的信念是不可预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信念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有必要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来看待他们的信念。运用复杂性系统理论,对教师信念、课堂实践和语境的研究不再是单纯的因果模式。
  综上所述,复杂系统理论与教师信念系统有着诸多的类似:复杂性、互适性、整体性和动态性。通过复杂系统理论研究教师信念能够帮助研究者更为全面地阐述一个复杂的系统内部各成分相互作用是如何导致系统的行为,以及一个系统怎样能同时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并发生微小的变化。
  5 复杂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外语教师信念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5.1 解释学范式
  为了体现教师信念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在解释主义的范式下来研究教师认知更为合理。解释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反实证主义。它认为以自然科学的形式来探索和研究现象不同于采用社会科学方法的教育研究。后者要求参与并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文化和其他问题,因此经常采用定性方法。遵循解释学范式的研究者相信人的个性和独特性,并试图接近个人或机构,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感知和生活状况。研究的参与者被认为是某一特定机构的,是特殊和独特的,且他们的行为和认知不能被复制或推广。
  而复杂系统理论的中的“复杂”,强调在系统研究语言发展时特别需要关注认知环境、社会文化、客观物质环境对语言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因此研究设计中如果仅使用量化研究,则无法捕捉教师信念的细微变化。相反,多样的定性数据收集手段能够帮助捕捉和描绘教师信念的发展,正好属于解释学的基本哲学,其目的是根据事件的发生来描述、探索和解释各种事件,从而探索和揭示不同现象和组织的过程[25]。
  5.2 可用研究方法
  在解释学范畴下的定性研究方法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有助于捕捉个别教师对其他方面的看法。考察教師信念不应只是聚焦信念本身,还更应该探索信念与其他因素之间多重环境的互动,这与社会文化理论有着共通之处。教师的信念研究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以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在寻找教师信念的同时,也存在着教师信念尤其是隐性信念无法准确获得的情况。例如,一些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信念,或者一些教师可能会根据他们认为研究者期望听到的内容做出反应。这种误差可以通过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描述和三角化数据来消除,使研究更加可信。在复杂视域下,教师信念研究可使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半结构式访谈。访谈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收集定性数据的方法[26,27],帮助被访问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的信念是高度复杂的,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这样研究者才能进入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找出他们信念背后的原因。如果问一些半开放的问题,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15]。同时,研究者可以从参与者的角度通过访谈和经验获得更微妙、更丰富的数据。选择半结构化的访谈来询问参与者的信念,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灵活问题的空间,帮助他们即兴地获得想要知道的答案,使得访谈内容更加深入[28]。   2) 课堂观察 课后回忆访谈。课堂观察可以让研究者对参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也帮助他们看到了教师是如何将他们的信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的。课堂观察作为三角测量的一种手段,帮助检查教师认为他们所持有的信念与真实情况的一致性,并为研究者在课后访谈的提问者提供证据。而每次课堂观察后得到的回忆访谈,能够帮助阐明参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信念,并为参与教师提供了解释其教学实践的原因的机会[29,30]。如果有条件,研究者也可以对课堂进行录像,以帮助教师回忆课堂上的具体事件。由于教师忙于日常工作,很难每天腾出大块时间接受采访,研究者可将访谈与对话结合起来。例如利用每节课后的几分钟休息时间,询问参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某些行为,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基本信念。
  3) 叙事分析。获得对教师更深入的见解,叙述分析也是一个有用的教育研究工具[31],也是教师发展研究的必然趋势[32]。教师通过讲述他们的教学经历和行为,从而反映他们的教学认知与反思,并进一步调整他们的教学实践。叙事的意义不在于过去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叙述者如何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叙述者赋予其什么价值。叙事分析能激发教师的认知,也是职前或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途径[33]。他们通过叙事分析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态度,让自己的声音更容易被人听到。初任教师尤其能从写作叙事中获益,因为在写作叙事中,他们能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并通过行动激励自己改进教学实践。
  总体来说,上述定性方法的使用使得那些“传统上沉默”的教师用自己的声音讲述他们的故事,帮助研究者从多维度理解人类认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帮助研究者探索教师在教学信念和实践上的共性和差异,或是捕捉到教学实践背后的原因及信念的改变。由于目前的研究旨在通过教师的故事和解释来揭示教师世界的整体图景,所以上述这些定性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外语教师的内心世界,并对其进行解读。
  5.3 复杂视域下教师信念研究的理论框架
  基于教师信念和复杂系统理论的特点以及解释学范畴的方法论和方法,图2可作为研究教师信念的理论框架。
  图2 复杂系统视域下的外语教师信念研究框架
  在复杂系统理论的视域下,教师对于各方面的信念(如课程、学生、教法、外语学习等)像一个会转动的齿轮(左侧),受到右侧齿轮(环境)的变化的影响。而环境又分为社会的宏观环境、学校的中观环境、教室的微观环境以及教材文本的微视角。两个齿轮在不同的变动中,一方面教师的信念改变会导致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变化也会使得教师的信念子系统发生相应的调试。同时两者又处于共存的状态,虽不是线形的关系,却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一种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部分的变化,但也会最终趋向平衡。
  6 结语
  复杂系统研究的出现,是人们思维水平升华的体现,也是对动态复杂性认识的深化。了解当前复杂教学环境下外语教师信念及信念的子系统,无论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还是教育的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目前对于教师信念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国外已有成果基础上的理论探讨,对于复杂系统理论也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远远不足。只有了解到外语教师对教学的真实信念(如信念结构中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认识到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惑,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摒弃陈旧的理念和做法;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能,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教师信念的教师培训和发展课程,从而进一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实践,使之成为外语课程改革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Parajes M F.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2,62( 3):307-332.
  [2]Smith D B.Teacher decision making in the adult EFL classroom[C]//Freeman D,et al.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97-216.
  [3]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119-205.
  [4]Cortazzi M,Jin L.Cultures of learning:language classrooms in China[C]//Coleman H.Society a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1996:169-206.
  [5]张凤娟,刘永兵.外语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信念取向及差异研究[J].山東外语教学,2012( 3):64-68.
  [6]周燕.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294-296.
  [7]Woods D.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beliefs,decision-making and classroom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249-282.
  [8]Driscoll M P.Psychology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 ( 2nd ed.)[M].Needham Heights:Allyn and Bacon,2000.
  [9]De Ford D.Validating the construct of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in reading[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5( 20):351-367.   [10]Freeman D.The hidden side of the work:teacher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teach[J].Language Teaching,2002( 35):1-13.
  [11]张凤娟.社会认知视域下中学英语教师认知及其影响因素[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12]张莉.社会认知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师信念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13]Thompson A G.Teachers′ beliefs and conceptions:a synthesis of the research[C]//Grouws 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2:127-146.
  [14]Borg S.Teachers′ pedagogical systems and grammar teaching: a qualitative study[J].TESOL Quarterly,1998,32( 1): 9-38.
  [15]Borg S.Teacher cogn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M].London: Continuum,2006.
  [16]Feryok A.Language teacher cognitions:complex dynamic systems?[J].System,2010,38( 2):272-279.
  [17]Zheng H Y.Teacher beliefs as a complex system: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a [M].London:Springer,2015.
  [18]Larsen-Freeman D,Cameron L.Complex system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9]莫海文.二語习得: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J].山东外语教学,2011( 3):91-95.
  [20]郑咏滟.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自由产出词汇历时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2):276-288.
  [21]马建俊,黄宏.从动态系统理论看语言能力综合性研究趋势[J].现代外语,2016( 4):561-569 585.
  [22]雷鹏飞,徐锦芬.课堂外语学习环境中的语言迁移——以动态系统理论为视角[J].外语界,2017( 3):57-64.
  [23]Larsen-Freeman D.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7,18( 2):141-165.
  [24]时龙.复杂适应系统视野中的学校发展问题[J].中国教师,2017( 4):24-27.
  [25]Gioia D A,Pitre E.Multiparadigm perspectives on theory build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0,15( 4):584-602.
  [26]Burns A.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7]Cohen L,Manion L,Morrison K.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M].London: Routledge,2007.
  [28]Bryman A.The end of the paradigm wars?[C]//Alasuutari P,et al.Handbook of social research.London:Sage,2008:13-25.
  [29]Clark C,Peterson P.Teachers′thought process[C]//Wittrock M.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 rd edition).New York:Macmillan,1986:255-296.
  [30]Sharvelson R,Stern P.Research on teachers′ pedagogical thoughts, judgments,decisions and behavior[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1,51( 4):455-498.
  [31]Connelly M,Clandinin J.Teachers as curriculum planners:narratives of experience[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8.
  [32]Cortazzi M.Narrative analysis[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3.
  [33]Clandinin D J,Connelly F M.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what counts as personal in studies of the personal[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87,19( 6):487-500.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新丰县山地条件和目前栽培的反季节蔬菜品种生物学特性的分析,提出该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农田宜于反季节蔬菜生产;并针对其土壤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的技术措施;根据
本文分析某些电磁学课本在推导和应用全电流定律方面的若干错误。作者在文中阐述两点见解:①用叠加原理推导全电流定律是不妥的。②当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同时存在时,用全电流定
随着中国农村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逐渐突出,尤为重要.如果农业机械得不到正确的使用操作以及合理维护保养,进而造成农业机械故障频发,直接影响农业机
“前些年,我一年到头在外打工也只能勉强糊口,手里总没多少结余,可去年在家门口干工程,却挣了六七万元。”和记者摆谈起这一年的变化,44岁的樊邦贵滔滔不绝。
近年来,依兰县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农业标准化为农业建设重点,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全面向现代化绿色农业县迈进。
甲型H1N1流感发生后,风险沟通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内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风险沟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针对我国卫生系统风险沟通的现状,设计和提出了卫生系统
优质稻美香占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准备,整地施肥,适时播种,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直播省工、省力、省本、高产可适当推广种植.
文章中作者根据自己近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大豆重要性及大豆种植技术现状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今后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农业综合执法主要负责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投入品中的土地、种子、苗木、农药、农膜、肥料、兽药、种畜禽、饲料及其添加剂、农产品及农产品市场等经营监管和安全使用管理,保
本试验选用大豆台305和华春18为供试品种。进行不同氮肥水平试验(0kg/hm^3、120kg/hm^2.240kg/hm^2),小区面积10m^2,3次重复,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