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测试操作模式在小学实施的探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科学、全面地测试、评价学生“说”的实际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探索一种既有一定可行性,便于教师操作,又能发挥测试应有的功能,体现培养素质人才的口语测试操作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就英语口语测试操作模式在小学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测试;评价;分级;分流
  一、问题的由来与分析
  在我多年的实际教学和评价中,英语口试并没有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中实施。由于口试程序的繁琐性、社会对口试忽视性、教师工作的繁重性等原因导致教师往往单凭一张由听力测试和笔试两部分组成的测试卷来评判学生,这样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在教学中融入评价
   1.必修项目
  必修项目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单词和课文两个方面。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项目中又确定了三个目标:A级——通过目标;B级——提高目标;C级——挑战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必修项目的评价由各小组长实施,评价结果及时填写在综合评价表中,教师通过分析综合评价表就可以了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间接了解学生口语表达的现状。
  2.选修项目
  (1)文化博览。介绍国内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等。介绍的文化信息尽量与教材内容相关,介绍时可以使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
  (2)主题汇报。从教师提供的本学期的话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准备汇报内容和相关问题,经过老师或学生的修改后进行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并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
  (3)趣味绕口令。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绕口令,分析其主要训练的语音和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并思考如何有层次地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操练。教师则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记录下学生的表现。
  (4)故事万花筒。通过一人表演多个角色或小组表演的形式,展示故事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故事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也可以是自己创编的内容。
  (5)英语朗读之星。选择符合年级特点和难度适合的小短文,在熟练掌握短文内容的基础上,清楚、准确地朗读短文。
  (二)在分流后分级评价
  1.分流口试。一方面,学优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经常可以展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选修作业上,他们也经常超额完成任务。这样的学生就可以直接“免试”。另一方面,教师对暂时落后生存在的问题也一清二楚,每天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所谓的口试也没有任何必要,只要他们坚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可以“免试”。
  2.分级口试。分流后剩下的学生群体,采取设置分级项目、学生自主选择的做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评价项目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形式。我在不同的时间安排不同级别和形式的口试,这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发现不同级别口试中的问题,还能加速评价的进程。
  (三)在评价中分解目标
  很多教师实施口语评价的目标过于单一,基本是为了给学生打一个等级,写几句评语。其实,通过评价教师得到的不仅是一个等级和一段评语,还有评价过程的乐趣、发现问题的兴奋和解决问题的满足感。为了能使口试得以长期实施,我尝试分化目标的办法,就是让评价建立在多重目标上。除了完成评、书写评语这个目标外,还要将评价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把不同学段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状况作为长期研究的内容,为在不同年级段开展口语评价活动提供持久的动力。
  三、解决问题的成效
   1.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口语水平
  本套测试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以口试为契机,开展以听、说、做、唱、玩、演的活动为主线的英语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体验成功,找出差距,从而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轻松地创设浓厚的口语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缺少的就是英语氛围,光靠课堂40分钟的英语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后时间创设学英语的环境,让学生及时巩固,消化。在实施本套口语测试办法前,学生很少在课后主动读英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的也只是“被逼无奈”下的无效学习。但是在实施口语测试办法后,学生有了“比一比,看谁读得流利”“赛一赛,看谁读得速度快”的念头,“比”“赶”“超”始终萦绕在英语学习中。不用老师呵斥,不用家长催促,加上适时地“口语测试”评比,学生读英语的劲头越来越足。
  参考文献:
  [1]刘卫华.小学英语口语测试初探[J].才智,2011(12).
  [2]宋荣霞.小学英语口试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1).
  [3]郑雪贞.小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实践与反思[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04).
  编辑 王团兰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空间记忆能力,提升他们对数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算;记忆能力;思维能力  心算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心算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算出式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训练学生脑力的发展。然而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学生的心算口算能力越来越差,我们数学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的家长会想,何必让孩子为一些烦琐的计算伤神费力
摘 要:作为一名现代的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充实,在个人造旨方面要坚定教育立场,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教育服务意识,做到博学、严谨、善导与爱生并举。  关键词:沟通;努力;奉献  2009年9月1日我到通榆二中报到,成为一名真正的特岗教师,其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这一概念也永远铭记在了我的内心,不曾忘记。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里有我的亲人、伙伴和儿时
摘 要:教师要响应新课程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以往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模式。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条件,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关键词:新课程;分组合作;辩论激趣;动手实践  新课程改革主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往往也是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为标准。我在多年的教
摘 要:教育的真谛在于用真爱唤醒心灵。真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施教者所必备。教育艺术方法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耐心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反思;教学方法;真爱;艺术;耐心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教学中,海伦的家庭教师莎莉文的爱心和独具魅力的教育艺术深深地感染着师生,同时如一道电
摘 要:在简单阐述反思性教学的界定、意义与认识,反思性教学的案例研究法的基础上,着重针对“东西半球划分及判断”这一教学环节开展反思。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及重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利用反思性教学理念,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存在的新问题,进行了反复尝试、探究与反思的行为研究。在实践、反思、实践、再反思、再探究、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去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积累教学经验。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突
摘 要:小学生的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是近些年来,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甚微,逐步演变成了一个不易化解的难题,师生们谈到作文无不千般滋味在心头,学生为不会写、写不好而发愁犯难,教师为作文耗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而焦灼,甚而有人对作文教学持不负责任的放任态度。要化解作文教学这一难题,需要下“真”功夫——指导学生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教学实践,在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型的数学教学理念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丰富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略尽绵力。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理念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为教育的总体目标服务。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是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初中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中穿插着“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实践性、操作性,备课时,我们教师应用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力求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做一做”  北师大版教材每个章节都安排了“做一做”活动,备课时要研究课堂上开展“做一做”活动的时机和时间长度,也要研究如何示范该活动。例,在讲“轴
【教学片段】  片段一:课伊始,趣亦生  在热身活动中,教师就让学生在简单熟悉的字母歌曲中听听唱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的状态。简单问好后,当学生还处于站立状态下就进入了紧张的比赛活动中,听一听,做一做。  T:Show me letter“B” “H” “F” “K” “M”,etc.  评析:热身活动的内容安排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在流动的音乐节奏中发展了音乐智能。众所周知,儿
摘 要:简单地从目前“数学后进生转化”的背景出发,通过一个“数学后进生转化成功”的典型个例,启示大家:只要用“温暖”去开启她们的心扉,用“兴趣”去激发她们的学习潜力,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她们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关键词:转化;温暖;兴趣;交流;鼓励;激发;表扬;互动合作  当前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更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