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l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在小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采取适当、科学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旨在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分析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渗透德育;英语教学
  一、吃透教材。铺垫德育渗透
  中西方因受不同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文化及思维的影响,造成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迥别之处。自然,语文教材和英语教材所体现出来的德育因素也有所差异。我们通过汉语的学习可以知道中国人和别人打招呼时会问候:“您好,您吃过饭了吗?”但在英语书上,我们看到的外国人向别人打招呼用的是“Hi,howare you?”与“Did you have your meal?”无关,因为在英语中,这句话就不是一句问候语,如果真的有人对你说出这句话,他们是想邀你共餐。如果真要谈,西方人恐怕更乐于谈天气而非吃饭与否。再举个例子,通过学习语文课本知识,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他人的赞美和恭维时,中国人常以谦逊应对。这使学习汉语更早、长期受中国文化的中国学生很容易将这种思维带入英语的表达中,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以下Chinese-English式的对话——“Oh,your dress is so nice!”“Really?But I thinkit’s iust so so.”。其实在英语表达中,如果有人赞美你,你只需要回答“Thank you”就可以了。
  还有很多例子,但我们但从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就不难发现,教师想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就必须了解西方文化,花时间研究并吃透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摸清楚在英语思维中的表达中,什么是在表达赞美,什么是在表达尊重,什么是在表达感激、愤怒、怀疑,又有什么会触犯到他人的隐私等。只有当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英语教材中不同于汉语表达的德育因素,才能更好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认识英语教材字里行间里的德育知识,达到德育目的。倘若教师自己对教材都没有深入地了解,那么他给学生带来的教育不仅违背教材设计的初衷,还会导致偏差的结果,使教材的德育因素无法发挥到最大化。
  二、结合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就拿外研社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这套教材来說,它内容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德育素材。例如,我们可以在“I like football”这课的教学中,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健康观念,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空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且是安全的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身体,以此推动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在"What doyou do on Sunday"这课的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在周末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和家人一起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促进亲子沟通的同时也更加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在“She’s a nice teacher”这课的教学中,鼓励孩子克服自己的害羞,勇敢地迈出一步,尝试大方地向他人献上由衷的赞美,很多孩子一开始可能会感到困难,但多试几次,他们就会更多体会到真心赞美他人能成为造就他人的强大力量,并且也为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在“I helped Mum”这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延伸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德育渗透;在“They sang beautifully”这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发现大自然甚至这个宇宙的奇妙和美好;在“Itook some pictures”这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在课外的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拓展一些爱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等。教师只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和延伸,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渗透,使每一节课都在最大程度上渗透德育,并发挥它的作用,帮助学生在更加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里成长,并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
  三、巧妙教学。适时渗透德育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教师想要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必须精心研究巧妙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师的德育渗透。我想,有趣的课堂是相当必要的,那么情景式教学不乏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例如在“My familv numbers”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充当“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和“me”的角色,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在运用所学表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展,可以在表演中说一些自己在现实中想对家人说的话(可以是赞美、鼓励等等),或者做一些现实中想为家人做的事(例如倒杯水,揉揉肩、捶捶背等)。等到孩子们下台后,教师可以围绕“爱家人”“孝敬长辈”等方面的德育主题对刚才台上的同学的表演和表达做出评价和总结,并借此对全班同学进行色彩更加鲜明的德育渗透。在“It’s very old”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重现与伙伴介绍“Big Ben”和“Hyde Park”的情景,接着引导学生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特别之处,当一回小导游,和大家一起领略自己家乡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爱护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虽然作为小学生来说力量比较微小,但可以从小事做起,从爱护班级环境做起,到不在街道随地吐痰、丢垃圾等,最后还可以延伸至爱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教育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还可以在快乐的学习中增强其品格的塑造,使他们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往,如何适时关心、帮助他人,成为一个明是非、讲道理、有道德的人。
  我们相信,无论是英语教学课堂,或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堂,它们存在的目的绝非是传递知识这么简单,它们被设置的初衷还应该是让人们在学习了教材之后,能够有力量去领悟知识背后关于真、善、美的精髓,推进学习者品格的塑造,提高他们精神的升华。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人师表的我们还应不停止学习的步伐,不断深究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使更多学习英语的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和美好品德。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是连接家庭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桥梁,也是幼儿走出家门,接触社会的第一站。幼儿阶段教育的好坏,关系着幼儿的知识启蒙以及习惯的养成等诸多方面,而幼儿园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其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幼儿管理,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幼儿园管理者要能够从办园机制、园所资源、目标管理、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关
期刊
摘要: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领路人,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课内、外综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樂观的性格,早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增强德育渗透意识;设定德育目标,拓展教材内涵;开展丰富教学活动,利用不同单元主题展开德育;规范教师形象,发挥良好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德育;有机渗透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应当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快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的开展备受重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强烈的融合性。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防止学校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小学教师想要实现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过程渗透、教师教学知识增长以及宣传渗透三种方式来实现,促进德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与深入,各中学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整改,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不足,并通过现代化、多形式、多角度的教学探索,创建高品质的化学新课堂。初中阶段作为重要的过渡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教学引导作用。化学作为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广大化学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整合转变,通过积极的教学探索,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依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
期刊
摘要:班级偶尔会出现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是对班主任及相关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的最大考验。通常,看似小事儿,但是处理不当的话,可能会使“小事变大事”;反之,处理得当的话,就能化干戈为玉帛,还可能转化成一个个难得的“教育契机”。  关键词:高效管理;冲突处理;班主任日常管理  一、善于捕捉,善于发现——班主任日常管理的敏感点  某天晚上十点左右,我们班级的家长群一下子热闹起来,我带着好奇心点开了家长群,仔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是政治理论的学习,更是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参与这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而班会课则是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进行班级建设、组织德育等活动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如何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在两者的统一中寻找新的工作思路成为作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一节思政教育主题班会课为例进行阐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时代。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前瞻性的理念来思考新时代学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途径和方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思政教育模式。培育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健康的个性品格、深厚的家国情怀、具备现代公民素养及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肩负的使命。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于承担育人使命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需要,更是提高语文文化内涵的要求。为提升阅读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效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提高,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际,积极展开阅读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是小
期刊
摘要: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呢?下面作者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默读;教学;训练  一、梳理年段要求,明确教学任务  首先,要了解不同年段学生默读的要求有哪些不同?教学中存在那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吧。  二年级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存在问题:1.有“动唇”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也在向纵深发展,许多语文教师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彻底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模式,以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为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语文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天地  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前教学设计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