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常用方法,为减少手术出血和避免术后膀胱颈狭窄,对于膀胱颈部处理的方法都不尽相同。笔者采用连续交锁缝合膀胱颈加气囊压迫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43例,经与同期采用传统术式治疗36例对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9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年龄61~76岁,平均70.1岁。均有尿道梗阻症状,病程3~11年。直肠指诊:Ⅱ度增生51例,Ⅲ度增生28例,残余尿(RUV)80~480ml,平均180ml。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例。术前IPSS评分平均28.4分。
手术方法:纵行切口,推开腹膜反褶,切开膀胱,电刀弧形切开前列腺被膜,摘除腺体后行膀胱颈部成形,这是术中的关键一步,也是变化最多的环节。根据每个术者的习惯不同,此处手术处理的方法都不完全相同,常见的有两种。方法I:V形修剪膀胱颈后唇,使此处黏膜平整,于5、7点处行8字缝合缩小膀胱颈,再于5、7点之间以可吸收缝线行连续交锁缝合,彻底止血后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压迫。方法Ⅱ,不行交锁缝合而直接于后唇5、7点处以可吸收缝线行8字缝合止血,然后置管压迫。此两种方法术后均将气囊导尿管以中等力量牵引并固定于大腿根部,借助于气囊对于膀胱颈部的压迫,达到止血的目的,均于耻骨后置橡皮管引流,不行膀胱造瘘。
结果

观察结果见表1。
冲洗液变淡的程度采用比色法,以颜色接近正常尿液样本为结点进行统计。冲洗盐水用量止于去除导尿管时统计。79例术后均行持续膀胱冲冼,抗感染对症治疗,除1例术后出血、2例切口感染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拔管后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出现。
从上述列表中不难看出,方法Ⅰ明显优于方法Ⅱ,就是说膀胱颈后唇连续交锁缝合术后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冲洗盐水用量明显少于另一种方法,因为术中缝合严密,术后颈部渗血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不行膀胱造瘘,避免了造瘘管对于三角区刺激从而诱发膀胱挛缩,也可以减少术后_出血的机会。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前列腺手术的安全性直接影响手术的开展,术后出血是前列腺术后最直观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出血的防治也成为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对于以上两种方法的采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和对手术掌握的熟练程度。熟于解剖,能准确缝扎前列腺动脉者多采用第Ⅱ种术式,即不进行交锁缝合。笔者认为,对于基层医院的泌外医生、低年资医生,估计术后出血较多者,应以安全为主,因此对于膀胱颈部应以术式Ⅰ处理为佳。
前列腺供主要来自膀胱下动脉、膀胱上动脉、直肠上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由于这些动脉分支在膀胱与前列腺连接处上发出,因此前列腺切除术出血主要在膀胱颈部前列腺切缘,是5、7点处。我们在8字缝扎此两点后,对后唇再行连续交锁缝合、尿管气囊压迫,达到了止血目的,优于传统的5、7点单纯缝扎止血法。但是在采用此法膀胱颈成形时,应预防术后后尿道狭窄的发生。关于这一点,我们的体会是,在连续交锁缝合前,先V型切除部分后唇组织,再用2/0 CCG小针距连续缝合,使后唇黏膜平整,注意避免大针距缝合太深,这样不至于形成堤坝样隆起,颈口成形后大小以通过食指尖为宜,术后一般不会出现排尿困难。本组43例随访均报告排尿通畅。通过上述观察发现,连续交锁缝合膀胱颈加气囊压迫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可明显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少术后输血机会,从而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9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年龄61~76岁,平均70.1岁。均有尿道梗阻症状,病程3~11年。直肠指诊:Ⅱ度增生51例,Ⅲ度增生28例,残余尿(RUV)80~480ml,平均180ml。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例。术前IPSS评分平均28.4分。
手术方法:纵行切口,推开腹膜反褶,切开膀胱,电刀弧形切开前列腺被膜,摘除腺体后行膀胱颈部成形,这是术中的关键一步,也是变化最多的环节。根据每个术者的习惯不同,此处手术处理的方法都不完全相同,常见的有两种。方法I:V形修剪膀胱颈后唇,使此处黏膜平整,于5、7点处行8字缝合缩小膀胱颈,再于5、7点之间以可吸收缝线行连续交锁缝合,彻底止血后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压迫。方法Ⅱ,不行交锁缝合而直接于后唇5、7点处以可吸收缝线行8字缝合止血,然后置管压迫。此两种方法术后均将气囊导尿管以中等力量牵引并固定于大腿根部,借助于气囊对于膀胱颈部的压迫,达到止血的目的,均于耻骨后置橡皮管引流,不行膀胱造瘘。
结果

观察结果见表1。
冲洗液变淡的程度采用比色法,以颜色接近正常尿液样本为结点进行统计。冲洗盐水用量止于去除导尿管时统计。79例术后均行持续膀胱冲冼,抗感染对症治疗,除1例术后出血、2例切口感染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拔管后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出现。
从上述列表中不难看出,方法Ⅰ明显优于方法Ⅱ,就是说膀胱颈后唇连续交锁缝合术后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冲洗盐水用量明显少于另一种方法,因为术中缝合严密,术后颈部渗血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不行膀胱造瘘,避免了造瘘管对于三角区刺激从而诱发膀胱挛缩,也可以减少术后_出血的机会。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前列腺手术的安全性直接影响手术的开展,术后出血是前列腺术后最直观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出血的防治也成为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对于以上两种方法的采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和对手术掌握的熟练程度。熟于解剖,能准确缝扎前列腺动脉者多采用第Ⅱ种术式,即不进行交锁缝合。笔者认为,对于基层医院的泌外医生、低年资医生,估计术后出血较多者,应以安全为主,因此对于膀胱颈部应以术式Ⅰ处理为佳。
前列腺供主要来自膀胱下动脉、膀胱上动脉、直肠上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由于这些动脉分支在膀胱与前列腺连接处上发出,因此前列腺切除术出血主要在膀胱颈部前列腺切缘,是5、7点处。我们在8字缝扎此两点后,对后唇再行连续交锁缝合、尿管气囊压迫,达到了止血目的,优于传统的5、7点单纯缝扎止血法。但是在采用此法膀胱颈成形时,应预防术后后尿道狭窄的发生。关于这一点,我们的体会是,在连续交锁缝合前,先V型切除部分后唇组织,再用2/0 CCG小针距连续缝合,使后唇黏膜平整,注意避免大针距缝合太深,这样不至于形成堤坝样隆起,颈口成形后大小以通过食指尖为宜,术后一般不会出现排尿困难。本组43例随访均报告排尿通畅。通过上述观察发现,连续交锁缝合膀胱颈加气囊压迫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可明显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少术后输血机会,从而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