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ly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5kv变电站安全运行离不开一整套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为了让广大管理人员和一线的工作人员拥有更好的安全运行意识。减少不良变电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本文将讨论如何安全、可靠、经济的管理35kv变电站。从其发展特点、现行变电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实现安全运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35kv;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机制
  引言
  电力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变电站在设计或实际使用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所导致的,是不可避免的质量因素。在安全运行过程中,管理工作最主要的是尽量避免工作人员自身不利因素。同时,35kv变电站同其他类型变电站相比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将就如何管理和如何运行做出简单的剖析。
  一、综合自动化35kv变电站的发展特点
  现阶段,35kv变电站可划分为三种不同运行管理模式。分别是“有人值班”、“无人值班、有人值守”、“无人值守”。
  1、“有人值班”
  从前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多数都是“有人值班”模式。变电站内部设有专门的值班人员,并且值班班组成员进行轮值负责。站内的仪器设备的操作、监控、维护以及安全保卫等等都由值班人员负责。当出现事故和其他异常情况时候,应该有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并迅速进行处理。
  2、“无人值班、有人值守”
  这种管理模式仅仅留守极少数守卫人员,并没有专门设立的值班班组。变电站内设备操作和监控调度都是要靠巡检人员进行处理。日常的安全保卫和清洁卫生则另有一批人处理。如果遇到突发紧急状况,则会紧急安排一批人进行处理。
  首先要判断该单位属于何种运行机制。大家都知道,很多偏远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地处远离交通干线的偏僻地段,并且缺乏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变电站一旦投入使用,安全问题是必须当做首要问题考虑的,因为设备对于当地的经济水平往往比较高昂,工作人员在偏僻的地区也更需要安全保障。怎样做到在保证安全可靠、提高效率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这样的,工作人员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情绪以及性格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固定因素。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所导致的,从这个方面来讲,无人值班自动化管理确实可以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很多供电企业都奉行“减员增效”的原则,由此原则而引发了“无人值班”系统概念的产生。从前普通变电站通常配置了值班工作人员6-7个人,在增加人为不确定因素的同时增大了供电企业运营的成本。这种传统的模式显然不能大量扩展35kv变电站。由于新型的35kv变电站采用了很多高新技术和最新式的设备仪器,这些技术和设备就是作为“无人值班化”概念的硬件基础,现在的很多企业都需要缩减运行成本,无人值班可以免去人员工资费用和相应产生的管理成本。这种运营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很大。未来供电企业发展的趋势就是“无人值班化概念”。
  然而,在推广“无人值班化”化概念的同时,大量的变电事故也随之产生,有些重大事故甚至威胁到了农村电网的整体运行。所有的这一切都明确地警示着我们,绝对不能盲目的追求“无人值班化”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否可以施行,受制于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变电站所在位置的地理环境与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
  二、现行35kv变电站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何采用“无人值班、有人值守”运营模式,会存在不安全因素。变电站通常建设在远离城市和人员较稀少的地方,长期一个人负责值守的话,值守人员的个人心理因素不能不去考虑。比如会存在孤独感和远离人群的不安全感。这种不良的心理因素就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也不利于人性化管理的原则。所以,推广“无人值班化”应该把“无人值守放在首选概念位置。对于不具备上溯条件的变电站,可以先用“少人值班”的运行模式,每站额定人数维持着3-4人作用,基本是常规变电站一半的值班人员。通过轮流值岗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无人值守并不代表没人去管理。如果决定采取无人值守模式。就应该让各个供电单位按照自身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实际去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虽然无人值守,但是变电站的监控操作却一直未停止。同时无人值守的变电站也可以划分给当地供电管理所管理。
  调度人员在观看电网运行情况的同时,一般无法了解到变电站内部装置的管理。这种问题随着变电站的不断运行,故障隐患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成立监控操作班组,通过班组的工作人员来了解变电站管理、变电站内部仪器结构。根据调令进行科学规范操作,通过轮流检查来代替工作人员值班。
  三、如何实现35kv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只有加强变电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我们应该通过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积极完善变电站管理制度来作为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保障。
  首先,要对标准的安全生产工作流程做到严格遵守,认真施行。其他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工作票制度”、“标准化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等等,其两票三制都是最基本的生产工作内容。
  其次,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规范化的操作,为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同时做好缺陷管理制度和缺陷处理记录。用闭环式管理的概念让运行维护人员快速准确的发现问题和处理缺陷。通过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将各种规程与设备记录在案,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做好变电站的维护,同样是日常变电站维持安全运行的基础。通过严格的管理机制、公正的考核体系、做到出现事故可以明确相关责任人做好变电站的日常维护,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工作,是变电站得以安全运行的保障。通过“日检”将所有出现的异常情况都记录在案,比如设备运行的误动与拒动次数、运行中断持续时间与中断原因。根据每天的工作记录可以归纳总结出事故出现的时刻该故障设备的动作正确率以及运行的可靠性。做好“定期巡检”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出台国家关于“无人值守”概念的变电站的定期巡检标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相关供电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独立确定关于自己企业的“定期巡检”制度,至少应该做到按月记录。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每天都记录一次。并且创建相关的“定期巡检”记录,内容覆盖所有变电站已及各种通讯通道的“定期试验”应该按一年为试验周期。相关参与定期巡检的设备应该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供电行业标准定期试验,要完备试验的记录和报告,并且一定要注意存档备查。
  结束语
  如果我们能认真吸取工作中的教训和做好记录备案工作,找到故障出现的规律性,即使在缺乏国家关于35kv变电站的相关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同样能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我们可以保障35kv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因此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经验教训,将35kv运行管理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局面。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分析了高职VB.NET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了怎样设置合理可行的VB.NET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改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对VB.NET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
审计风险概念的引入,最初源于民间审计机构和人员被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如今,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风险亦日益突出。风险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审计组织的信誉和
究竟怎样才能建立有效的复习课堂呢?“复习过程四部曲”大家不妨实践之。下面我以一个主题单元的复习为例来谈。  一、先“立”后“问”  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就要进入复习。此时,是让知能“立”起来的关键时机。由谁来“立”?不是教师,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形成规范、完整的结构化体系。学生单枪匹马显然难以完成。在学生个体知识掌握和能力强弱有别的客观前提下,教师需要按
目的通过虹膜荧光造影(IFA)联合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将NVI的检查结果与裂隙灯检查结果对比,探讨IFA在NVI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实用方法。方法选取缺血性眼底病患者5
公司资本结构又称为融资结构,是指公司取得长期资金的各项来源、组成以及相互关系。公司的资本结构是由公司采用各种筹资方式而形成的。各种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公司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汽轮发电机机组自并励励磁系统事故进行了叙述并对此次事故的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此次事故分析,讨论了自并励磁方式工作原理和
【摘 要】在我国建造居民住宅,办公楼,或者桥梁,工程师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材料,这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史上备受青睐,但由于其本身的硬度较强,在建造后特别容易出现大大小小的裂痕缝隙,减少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影响建筑物外观美感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的改善建筑物构件的刚度和抗裂度以及結构的耐久性,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应运而生,本文主要研究预应力在桥梁建设中的合理运用,目的在于使其在桥梁建设中得到
低地板车辆是现代城市新型交通装备,车辆地板距轨面低于40cm,低地板车辆分为多种类型,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100%低地板轻轨车。司机室前端模块作为低地板车的前端外部装饰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