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85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不仅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我国21世纪新型体育人才的基本途径。本文在明确了体育课程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培养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确定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工作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当前学校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最终提出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中学生 提高 体育文化素养
  学校体育是中学生形成良好健身意识,终身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个性行为、道德品质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培养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体育文化素养就是指由人们平时所学习得的体育知识、技能,藉此而形成的正确的体育认识、价值观,以及待人处事态度和方式等所构成的复合性整体。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六个方面。
  一、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现状
  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就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开展研究,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学生对体育学习目标不明确,体育意识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应有的认识不足,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在学校的体育锻炼意识缺乏。
  二、导致当前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的因素
  (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中学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文化课学习成绩成为老师和学生追求的惟一目标。体育课等与升学关系不大的课程早已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对体育学习不重视。很少有学生投入一定的精力去主动地、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这严重影响着体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养成。
  (二)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定位不当。把增强学生体质和灌输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忽略了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等;二是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不能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是以体育竞技为主,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健身性和现实性。虽然近几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但运动技术教学教材体系在现阶段的体育课中仍占主导地位,使得中学生对体育课有一种无形的厌烦,更谈不上终身受益了,使得不少中学生体育课程结束,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也随之消失。
  (三)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脱节,缺乏课外体育锻炼。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形式单一只注重追求学生的体质,追求学生的达标率。
  (四)教学组织方式落后。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仅局限于运动技能的传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缺乏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缺乏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学校的一个普遍弱点。加强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是对学生精神上的一次重新升级,可以改变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特点。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塑造出来的。
  三、提高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若干对策
  (一)通过体育教学,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让中学生了解体育的作用,提高对体育学习的重视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体育历史、体育现状、体育未来等方面引导中学生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体育的发展、体育基础知识,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体育伴随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变革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我国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这一发展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豪感。可以告诉学生体育不仅仅是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升学、达标问题,还有国家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更有向更快、更高、更强进军的体育大家庭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使学生了解体育不仅仅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进一步告诫学生,体育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的需求,还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人体极限的不可缺少的载体,以此帮助学生增强信心,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勇敢地向困难挑战。
  (二)转变教学思想,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是身体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而未来的学校体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是将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将中学体育教育看成体育文化素养养成的过程,并使其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
  四、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个性
  首先,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组织课外体育活动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帮助。既要保证中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技术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又要确保中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总之,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体魄和意志,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及对体育的兴趣。
  其次,建立专项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对中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专项课外活动具有四个固定,一个自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过程当中要有固定的体育项目、固定的活动地点、固定的指导教师、固定的活动时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任意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体育项目。专项课外体育活动的建立能够使学生的爱好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保证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几种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兴趣爱好经过内化变成个性。   五、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中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教学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来组织教学,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通过营造轻松、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让中学生充分体验体育的趣味性,从而调动中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体育素质得到发展。
  六、营造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中学生自觉参与到运动中去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意识地营造和谐的体育文化气氛,增进学生体育意识,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运动中去。组织学生观摩大型比赛或观看体育录像片等,加强学生对体育过程、体育锻炼规律的认识。随着体育知识的增加,学生对体育的意义、规律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在尝试和练习中把所学的技术迁移进来,感受运动项目特有的魅力,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转化为自身的迫切要求。
  七、发挥体育竞赛的功能
  体育竞赛是促进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开展体育竞赛能够给学校体育带来活力,赛场竞争与体育课中的锻炼有很大区别,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体育竞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效果非常明显。
  改革学校体育竞赛方式。体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学校体育应尊重并努力实现每个中学生平等参与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权利。参与的重要还在于只有参与才有体验,才有需要,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现行学校体育竞赛只有从观念、形式、内容、规则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达到培养提高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陈琦.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J].体育学刊.2002.12-14.
  [2] 陈晴.体育教学呼唤体育文化素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93-94.
  [3] 占玉珍。曾凡.培养体育文化素养.提高终身体育能力.景德镇高专报.2005.20(2):74-75.
  [4] 余智.体育素养概念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69-72.
其他文献
北京时间8月2日至3日晚,2014赛季中超联赛第18轮全面开战。北京国安客场3比0完胜上海绿地申花,在虹口终结了20年不胜申花的魔咒。广州恒大客场1比2不敌长春亚泰,本赛季被对手实现双杀。  国安与申花的上半场比赛波澜不惊,国安新外援费祖拉乌曾打进一球,但被判无效。替补登场的陈志钊成为球队取胜的关键,第49分钟,他在右路拿球后连续过掉柏佳骏、王寿挺和保罗三人,随后在底线附近把球传出,德扬跟进到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前人从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角度对武术及畲家拳的发展进程进行宏观的整理;从社会文化角度对畲家拳的历史、武德、功法、特征进行了梳理。对于武术的传承大多数学者只给出了宏观的建议,实际的指导意见很少。如何发挥学校在民族体育教育传承中的作用,促进畲家拳的传承与发展,这需要畲家拳的传承人与广
期刊
阳光、白云、沙滩,7月22日的新疆克拉玛依晴空万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运会青少年沙滩排球比赛在克拉玛依市人民广场举行。  本次比赛分甲乙两个组进行,甲组比赛年龄段为1996年至1997年,乙组比赛年龄段为1998年至1999年。  沙排比赛裁判长李谦介绍,此次共有男子甲乙组25支队伍、女子甲乙组24支队伍、100名运动员参赛,将在4个比赛日内进行87场比赛。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沙排裁判,李谦对
期刊
北京时间8月2日,第19届法国超级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展开激烈角逐。依靠伊布的梅开二度,法甲冠军巴黎圣日耳曼2比0击败法国杯冠军甘冈,实现对法国超级杯的两连冠。  这是法国超级杯首次“远渡重洋”登陆亚洲,去年大巴黎就在决赛中2比1击败波尔多捧杯,今年已经是他们第7次参与超级杯的争夺。虽然蒂亚戈·席尔瓦、路易斯、马图伊迪、卡巴耶等均未随队来到北京,但伊布与巴埃贝克、翁让达组成的大巴黎首发攻击线依然犀利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教练员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整体水平较高,但是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参与培训的状况也不理想。  关键词 上海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教练员作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工作者,他们的文化水平、自身素质、业务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健康意识渐渐觉醒,社会体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同时带动了国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本文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需求状况为切入点,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产销对路、供求对接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社会体育指导员 状况调查 需求状况  为了适应国民健康和社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中职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热情,热衷于网络及电子产品,学校体育工作的作用弱化,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的目的难以实现。本文从同学、学校、老师和社会及家庭几方面着手,从各部分的其中一个因素如兴趣与同学影响因素、课外体育活动因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因素、 场地器材与体育教师因素、家庭因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大型赛事的举办给赛事举办地带来了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对赛事举办地居民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了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居民造成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  关键词 体育赛事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高级中学的500名学生和50位体育老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高级中学开设艺术体操课程的可行性,并提出开设该课程的意义。  关键词 艺术体操 高级中学 开设 可行性  一、前言  艺术体操,又被称作“地毯上的芭蕾舞”,是一项以自然性和韵律性为基础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我院公共选项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认为:我们学校从思想上已经意识到课改的必然性,有部分老师自己已经在试探着去进行创新和改革。但同样证明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上还很不彻底,在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过程的开展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