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生姜药对治疗疼痛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天南星-生姜药对治疗疼痛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出天南星和生姜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以“pain”为关键词,通过DisGeNet数据库检索出和疼痛相关的靶基因,并得到共同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并进行分析,筛选出重要靶点.通过DAVID网站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天南星和生姜药对中共筛选出10个有效成分,药物与疾病有63个共同靶点,包括CNR1、ESR1、MAPK3、CYP3A4、JUN、HDAC1等.GO分析得出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反应过程、EKR1和EKR2级联的正向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KEGG富集共得到53条通路,其中与疼痛关系较为密切的包括钙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信号传递、雌激素信号通路、癌症途径、5-羟色胺能通路等.结论:天南星-生姜药中的豆甾醇、β-谷甾醇、二氢辣椒碱等有效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CNR1、ESR1、MAPK3、CYP3A4、JUN、HDAC1等靶点,调节细胞内钙离子传导、胆碱能突出信号传递、癌症信号通路等对多种类型疼痛均可发挥作用,为进一步的实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神经病理性疼痛因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而成为当今医学难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所诱导的促炎反应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以极化的方式激活形成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不同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在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将对不同表型的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性并寻找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策略.
目的:探讨miR-29b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软骨自噬和肌肉萎缩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KOA组、KOA+miR-NC antagomir组、KOA+miR-29b antagomir组.前交叉韧带离断术诱导KOA,术前1周膝关节注射miR-NC antagomir或miR-29b antagomir.30天后取材,验证造模是否成功;检测肌肉和软骨中miR-29b含量及miR-29b antagomir对软骨退变、自噬、凋亡和肌肉
滤泡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等淋巴造血系统的惰性肿瘤,但其复发以及进展的可能性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分子生物学和信号通路机制的日益深入了解,许多治疗滤泡淋巴瘤的新型靶向药物得以研发,如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表观遗传调控相关靶向治疗、信号通路抑制剂等.本文就滤泡淋巴瘤免疫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迅速在境内外蔓延,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血液肿瘤患者因基础免疫功能低、放化疗强度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缓慢等原因,一旦感染COVID-19,病情往往较重甚至失去生命,抗感染、输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等治疗策略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疾病特征、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患者感染COVID-19后的预后.本文将对相关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 (acute herpetic neuralgia, AHN) 是指水痘-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纤维,使其相应分布区域皮肤出现疱疹及疼痛症状,并且疼痛发生在疱疹出现后的1个月以内 [1].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较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较高 [2].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较少报道AHN并发肺血栓栓塞病例.因该病起病急、致死率高,疼痛科医师处理此类情况缺乏相关临床经验.现报道我院疼痛科3例AHN并发肺血栓栓塞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