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 能不用就不用

来源 :科学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洁消毒液、蓝月亮衣物消毒液、威露士衣物家居消毒液、家安空调消毒剂……这些耳熟能详的消毒剂是不是早已进入了你家?加上长期霸占卫生间的“消毒王”84消毒液,这个消毒家族真是无比庞大。可专家告诉我们,消毒剂真真不是必需品!
  特邀专家 李六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卫生部消毒标准委员会委员。
  专家观点
  一般家庭不需要消毒剂
  每当一些流行性疾病发生的时候,百姓总是特别担心自己会被传染,加上这些疾病多数是细菌、病毒引起的,所以就狂买消毒剂,不管实际有没有用。
  其实,我国对消毒剂的使用有滥用的嫌疑。近几年,即便在病菌比较集中的医院,除非在必要的病房、场所使用消毒剂外,也已不再频繁使用消毒剂了。保护环境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滥用消毒液会带来健康隐患。
  我认为,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完全可以不用消毒剂,保持干净干燥的居家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干净的家里,细菌、病原体自然就没有,如果家里干燥也行,这时即使有一些细菌、病原体存在,也会因为没有水而“渴死”。
  危害篇
  周岁宝宝过度消毒现皮损
  陈女士家的宝宝刚满周岁,她总担心孩子的抵抗力差,易受病毒感染。为此,她购买了各种用途的消毒产品,从家里家具摆设到孩子的衣服鞋袜,统统坚持每日消毒,还每天给孩子洗澡,并用杀菌洁肤产品擦身。
  一周不到,孩子的皮肤出现红疹,因为瘙痒难耐,整天哭闹不休。医生说是因为频繁洗澡、消毒使得宝宝皮肤出现损伤,类似患者还有不少。
  杀尽细菌 人反而活不了
  人们总认为没有细菌的环境才是最好的,杀死细菌才能保证健康,其实事实与此正好相反。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充满细菌等微生物,人体的皮肤表面、呼吸道、肠道、生殖道等都有正常菌群定居,这些微生物跟人体处于一种生态平衡的状态。它们不但能抵御外来病菌的入侵,而且有些菌群还会分泌对人类有益的东西,比如肠道里的细菌会分泌一种物质来保护肠道。如果人体正常菌群被破坏,人是活不了的,菌群失调的病人治疗也非常困难,所以,“太爱干净”有时反而会坏事。
  为什么新生儿那么容易被感染呢?就是因为他刚从母体出来,正常菌群还没有建立,很容易遭到病原体的入侵。所以现在医学上主张孩子出生后父母要多抚摸它,一方面是增进感情,另一方面也希望把家长身上的正常菌群传给孩子,这样孩子就不爱生病了。
  如果一味通过消毒来追求“无菌环境”,还会造成环境中微生物细菌的耐药性,反而助长了病菌肆虐。
  所以,没有细菌不是最好的,没有必要对细菌赶尽杀绝。
  滥用消毒剂 疾病找上门
  消毒剂可以分几种,首先从功效来说,分为消毒用的消毒剂和灭菌用的消毒剂。灭菌用的消毒剂有醛类、过氧化物类,功能非常强大。消毒用的消毒剂根据效果又可以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用来灭菌的消毒剂都可以达到高效的水平,此外还有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苯酚类消毒剂,超市中常见的消毒剂都是高效消毒剂;中效就是碘酒、酒精、碘伏等含碘类消毒剂;低效消毒剂杀灭效果较差,如新洁尔灭、氯乙定等。
  我们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比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这种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所以使用时总是觉得很刺鼻。长期接触氯不仅会刺激人的呼吸系统,高浓度使用或者是和其它洗涤剂、消毒剂一起使用还可能把氯气释放出来,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产生喉咙、眼睛疼痛等不适感。此外,对有过敏体质的人,还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其次从类别来说,消毒剂有“国药准字”和“卫消证字”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国药准字”是药品的批准文号,可以对伤口进行消毒;“卫消证字”是消毒产品的批号,主要用于杀灭环境中的微生物,属于卫生消毒,具有一定腐蚀性。如果对环境消毒时用了“国药准字”消毒剂没关系,但对伤口消毒用了“卫消证字”消毒剂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使用篇
  洁厕灵消毒剂混用熏晕小孩
  一位保姆用洁厕液刷过厕所后,又倒入了84消毒液,结果马桶内冒出了一团烟雾,这位保姆当即感到嗓子不适,而她身后的小孩子更是直接被熏晕。所幸孩子经过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
  此事在微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部分网友留言表示并不相信两者混合能产生有害气体。
  消毒剂“混搭”易中毒
  消毒剂可是比较牛气的化学制剂,使用的时候要步步为营,疏忽大意只能让自己后悔。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不了解成分时不要乱“混搭”。有人认为“混用更保险”,其实不然。比如主要成分是盐酸的洁厕液和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的消毒剂混合使用,就会生成氯气。其实以盐酸为主要成分的清洁剂还有很多,如洗涤剂、除臭剂,以次氯酸钠的为主要成分的洗涤剂还有漂白剂等。如果不知情乱混搭,很容易就中毒了。
  按要求与水配比后再使用。一般消毒剂必须兑水后才能用,有些人偷懒或认为高浓度消毒效果更好,就直接从瓶子里倒,这样做其实是在害自己。因为消毒剂浓度过高会刺激呼吸道,尤其是家里有哮喘病史的,容易诱发哮喘,而浓度过低消毒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兑水的时候要戴上手套,防止消毒剂腐蚀皮肤。
  衣服、床单等织物要先清洁干净再消毒。一般情况,家庭的衣服是不需要消毒的,如果要消毒一定是在洗干净的前提下,不是之后,也不是同时。因为消毒剂的成分很容易和污物结合,这样做消毒的效果会大大降低此外,还要避免怕漂白和腐蚀的带颜色的衣服、真丝衣服等接触消毒剂。
  娇贵材质的物品要挑选消毒剂。比如给电脑消毒时,不能用高效的消毒剂,可以用酒精或专用清洁剂擦拭,还得注意不要渗入电脑里面。   家有病人 可偶尔用消毒剂
  我们前面讲到一般家庭基本不需要使用消毒剂,那“不一般”的家庭指什么呢?专家解释,所谓“不一般”的家庭其实就是有传染性疾病的家庭,具体使用时也得分情况:
  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肝炎、艾滋病,这样的家庭重点是防止血液的污染。比如乙肝患者在切菜时不小心切到了手指,家人在帮忙止血的时候要戴上手套,从近心端多挤点血,然后用水冲干净,再用皮肤黏膜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消毒、包扎。此外,家里的坐便器、水龙头也要常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关注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家人的安全。
  经接触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腹泻,对付此类疾病要记住两条原则:第一条注意洗手,便前便后、饭前饭后都要洗手,因为我们的手平时会到处摸,没准就沾到了病原体,把手洗干净了就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疾病的传播。第二条是清洁家具的表面,这时消毒剂就可以登场了,病好后停掉就可以了。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感冒、麻疹、风疹、腮腺炎、结核等,因为空气消毒剂特别少,最好不要用消毒剂消毒,而是常开窗通风。
  存储篇
  消毒剂爆炸很恐怖
  这天一大早,北京朝阳区某小区的一栋楼突然传出“砰”的一声巨响,家住该楼205的居民张先生后来在惊恐中发现,原来是自己前几天买来的半可乐瓶消毒药水――过氧乙酸突然爆炸。张先生回忆说:“酸液漏出时,家里的地砖都冒着白泡儿,同时喷发出刺鼻的酸气。” 所幸当时张先生一家都在楼下晨练,没有发生人身危险。
  通风阴凉 那是必须的
  如果家里因为需要购买了消毒剂,基本上不会一次性用完,可是大多数消毒剂并不稳定,随着时间的延长,消毒效果就会下降。那怎么保存消毒剂呢?
  专家说所有的消毒剂都要放在通风好、阴凉的地方,其中温度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温度高了以后,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挥发很快,还会对人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危险,比如过氧乙酸类消毒剂如果暴露在阳光下,高温会让它挥发的气体产生爆炸。
  还有人说卫生间不要存放消毒剂,其实这并不绝对。又小又挤又潮湿的卫生间不行,但如果你家的卫生间很大,可以达到良好的干燥和通风环境,还是可以存放的。
  另外,有小孩的家庭要把消毒剂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防止小孩因为好奇误食。
  爱心提示
  家庭消毒蒸煮即可
  家里清洁有很多学问,用消毒剂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过度消毒还有残留问题,所以能不用尽量不用。最简单、最环保、最便宜的家庭消毒方法是高温蒸煮,厨房用具最易实施,可以隔一个月就把厨房用具,包括餐具、洗碗巾、菜板等蒸一蒸、煮一煮,水沸腾后5分钟至15分钟就足以杀死细菌了。
  能承受100度温度的衣服、床垫、被罩等也可以用蒸煮方法消毒,不过还可以采取日照的方法杀菌消毒,并且最好不低于3个小时。
  对于一些使用乳酸、食醋熏蒸、甚至烟熏艾草等进行消毒的方法,专家表示怀疑,因为这几种方法虽然产生的气味很浓,但是否能达到消毒空气的要求并没有可信的检测报告。
  最后,专家建议大家,为了防止疾病的入侵,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洗手,在外沾染的病原体就会跟污物一起被洗掉,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啦。
其他文献
暑假最后几天,当北京孩子兴奋地为迎接新学期做最后的准备时,在石景山区衙门口村的一户小院内,一个15岁的男孩正泪眼婆娑地做着最后的挣扎——他不想离开北京,但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上职高,可以留在北京;想考大学,只能被送回老家上高中。  伤感、焦虑、无奈、纠结,困扰着这个在北京的五口之家……  毛家老大要上高中了,但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上职高,可以留在北京;想考大学,必须回老家上高中。  快开学了,
期刊
气温越来越高,家里的空调准备好了吗?空调闲置久了就会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不仅会产生异味,影响制冷,甚至还会成为“空调病”的罪魁祸首……  特邀专家 郭赤兵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高级顾问  上岗之前给它洗个澡  空调如果长期搁置不用,空调里的散热片、过滤网等部位就容易藏匿大量细菌、致病病毒。因此,夏天初次使用空调之前一定要给空调“洗个澡”,之后每个月也要清洗一次过滤网。如果有家人在这段时间得过
期刊
女星戛纳“抗压”指南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篇文章,说被范冰冰“艳压”过的女星,加起来可以绕地球3圈。有了那一次次“被压”之鉴后,此次征战的华语女星们该如何“抗压”?她们,绝对各有各招。  抗压利器:身份  章子怡:压我?先当上评委再来吧!  你可以说“国际章”在开幕式红毯上穿的那条黑裤子十足城乡结合部气质,也可以笑话她那湿漉油腻的短发颇有于丹“风范”,她那无肉干巴的面相看着也确实有些刻薄……但无法
期刊
“六一”儿童节特别报道:  头上脚上手上满是针眼,她说“宝宝不疼”  化疗后头发掉光,她常拿着梳子假装梳头  一对80后小夫妻,一个可爱的女儿,如北京千千万万年轻的三口之家一样,他们也曾是幸福的。  然而,当一个恶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临到这个家庭,降临到仅仅两岁的女儿陈俞杉身上时,幸福就戛然而止了……  白血病从天降  5月花掉30万  他们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母亲陈颖慧,1984年出
期刊
踢球不会让孩子成罗圈腿  特邀专家 邓京城  首都儿科研究所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小朋友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生长发育,但有些运动却是“少儿不宜”的,如果经常做一些超负荷的运动,就会适得其反,影响骨骼发育,造成损伤。  轮滑小将当心危险  随着天气转暖,各大广场、公园、小区里又冒出了一个个轮滑俱乐部。看着小朋友脚上飞转的“风火轮”,别说孩子,就连家长的心里都有些蠢蠢欲动。  然而,看着轮滑小将
期刊
《盛夏晚晴天》是刘恺威转型制片人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女主角不出意料地找了女友杨幂。  自打开播,这部戏收视率就直冲央视索福瑞数据33城市收视榜第一,网络播放量4天破亿,刷新今年影视剧网络播放记录。  男友考了高分,杨幂自然开心,采访中她向本刊记者大方分享起了跟恺威的拍摄趣事儿。  戏里戏外都戳脑门  《盛夏晚晴天》里,刘恺威演的“乔津帆”玩世不恭、话多嘴贱;杨幂演的“夏晚晴”头脑简单、话少嘴笨,常
期刊
窨制拼合是整个技艺的重点工序,将茉莉花和茶坯按比例拼和,目的是让茶坯充分而均匀地吸收花香。吴裕泰对配花量、花开放度、温度、水分、窨堆厚度和时间这6个要素的控制始终保持着最高水准,不同标准的花茶成品对这些要素有不同的要求。  在窨制过程中,还要给窨堆给氧,使鲜花持续吐香,并调换茶与花的接触面,令吸香更均匀。当花失去生机,茶坯吸收水分和香气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根据堆温适时将花朵从茶叶中分离,这个过程叫
期刊
吕丽萍是个老小孩!陈好也有点儿“两面派”!王千源被刘向前附体了!听“欧小米”的扮演者焦俊艳向您爆料《新编辑部故事》里的各种趣事儿。  爆料演员:焦俊艳  出 生 地:安徽马鞍山  出生日期:1987年5月6日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表演系  出演电视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  《跟我的前妻谈恋爱》  《杜拉拉之似水年华》  《新编辑部故事》  谈吕丽萍  严肃外表下有颗孩子心  严肃——是焦
期刊
还记得柳曼死后,申明被警方迅速控制吗?还记得事件发生后,学校不久就把申明清除出了教师队伍、开除了他党籍吗?还记得申明出事后曾去过女友谷秋莎的家,而他们父女却正好去度假吗?原来这一切并不是巧合,而且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谷秋莎与申明第一次相遇  谷秋莎第一次见到申明,是在1993年深秋,有件事她从未告诉过申明——那天是她与前男友分手的日子。  那个男人是她的大学同学,人长得又高又帅,家庭背景也很显
期刊
进入盛夏,接连会有另外几种“京味儿”植物吐露芳华。需要提醒的是,所有叫“北京××”的植物都不是北京的特产,而是因为它们最早是在北京发现的……  北京水毛茛  最会“游泳”的京味儿植物  在盛夏的北京延庆后河,可以见到水面上开满了白色5 瓣的花朵,这是一种水生植物开的花,它就是北京水毛茛。  仔细观察,这种植物是完全的沉水植物,没开花的时候,全株都沉在水中。为了能够像鱼一样获得更多的氧气,以及作为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