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强国是当下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何谓高等教育强国?目前,其内涵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语义双关且内含丰富的概念,它既有通过高等教育来强大国家之意,也有一国高等教育比较强大之味,无论是其“意”还是其“味”,均非能够一语道破,因而自然难以界说。本文既无意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也无意对其给予新的阐释,而仅想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策略问题。所谓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简单地说,是指国家通过采取某些有效措施,加强本国的高等教育建设,使本国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明显国际声望的活动。从哲学视角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实践活动,理当具备实践活动主体、实践活动赖以维持的物质资源、引领实践活动的指南。我们认为,对于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实践活动来说,高等教育师资是其主要的实践主体,高等教育投入是其赖以维持的主要物质资源,而高等教育政策则是其重要的引领指南,因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三大举措。
  
  一 加强高等教育师资建设
  
  “师资是指可以当教师的人才”,高等教育师资是指可以在高等教育机构当教师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师资建设,就是指通过培养、培训以及引进的方式,为高等教育机构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资力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以及能力结构等均为合理且具有竞争优势与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师资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主体工程。高等教育具有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与之相应,高等教育存在三大活动,即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这三种活动其实都是特殊的生产劳动。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特殊生产劳动。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劳动的主体,主体作用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生产劳动的成效。高等教育的三大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主体都是高等教育师资,显然,高等教育师资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力量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高等教育活动的成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并非由于它拥有大楼与大校园,而是由于它拥有蕴藏大学问的大师。同理,高等教育之所以被归为教育的“高等”阶段,主要因为它离不开能够驾驭高深学问的高等教育师资。不言而喻,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高等教育师资的强弱决定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缺乏高等教育师资这一活动主体,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活动就无法进行。即是说,高等教育师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决定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强大的高校师资队伍无疑能提高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成效。
  高等教育师资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永恒工程。当下,由于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行政权力过强,学术权力过弱,不仅削弱了高等教育师资的主体地位,而且限制了高等教育师资这一主体的思想。一方面,高等教育师资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话语地位”十分低下,不仅其学术自由有意无意地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且其有关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的见解与建议几乎得不到高等教育行政领导的关注与赏识,大大阻碍了高等教育师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官僚化的高等教育运行模式下,高等教育师资事实上成为高等教育行政人员“管”而非“理”的对象,高等教育师资本该具有的“主人”地位蜕变为“奴婢”地位。更为甚者,在利益面前,行政人员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普通教师只能无可奈何地瞪着两眼叹息。如此一来,高等教育师资作为高等教育活动主体的自尊心与工作热情备受重创。目前,高学历、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争相竞聘行政领导岗位的“怪圈”、优秀教师恋恋不舍地离开“讲台”而兴致勃勃地走进“办公室”的现象比比皆是。试问:家庭建设能够依赖奴婢吗?同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能够依赖“奴婢”式的高等教育师资吗?为此,放飞高等教育师资的学术自由、提升高等教育师资的“话语地位”、凸显高等教育师资的“主人”地位,给予高等教育师资优越的权力,实属当务之急。不过,这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二 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经费指(机关、学校等)经常支出的费用,0高等教育经费是指高等教育活动中经常支出的费用,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则是指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以维持高等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需的经常性支出费用。
  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有赖于政府增加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要而充分的经费投入,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H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未来的高等教育强国犹如一个上层建筑,没有充足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作为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无外乎有五条途径: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社会捐资;三是社会投资;四是学费;五是贷款。”口]就这五条途径来看,首先,学费已经上涨到普通百姓家庭所能承受的上限,依靠学费已不现实;第二,以各级各类高校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在银行的贷款金额已达银行所能承受的贷款数额的临界点,显然,贷款之路行不通;第三,社会捐资机制不健全,暂时无法调动人们捐资的积极性。比如,根据民盟中央的一项调研,我国社会捐赠占高校经费的比例很小。以1999年至2001年为例,分别为2.14%、1.56%和1.40%。2000年我国人均慈善捐助不足1元。中国工商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2007年“中国500富豪榜”中500名上榜富豪的身家总数高达43426亿元,中国成为世界亿万富豪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但向高等教育机构捐款的亿万富翁鲜有;第四,由于我国传统上官尊民卑观念的影响,加之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隐含着深沉的危机。如果不找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将会走向没落,然而,探索适合国情的民办高等教育之路何等艰难!不难推断,依靠社会投资兴办民办高等教育的途径暂时也不通畅。为此,当下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各级政府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观念,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当然,目前政府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是可能的。截至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部分仅占GDP的0.6%,这在全世界属于较低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1%。即使把对科技的财政性投入中进入高等学校部分(约占20%)也算在内,其总额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现实看,我国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应提高到占GDP的1.2%。
  高等教育经费越充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也就越快。从历史视角看,“经济强国与高等教育强国是相伴而生的”。“也就是说,哪个国家有相对强大的高等教育作为后盾,哪个国家就会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反之,哪个 国家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哪个国家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急剧扩张,高等教育的规模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给高等教育财政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使得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相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增速度来说非常有限。因此,在当前国家财政性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加快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步伐,政府除了健全民办高等教育体制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高等教育外,更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以争取社会为高等教育捐赠。当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社会各界人士都来支持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进程将会更快。
  
  三 完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
  
  政策指“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相应地,高等教育政策就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而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则是指相互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的总称。
  完善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引领指南。“任何教育政策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决策、它的传统与价值以及它对它的未来的看法”,高等教育政策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对于某一教育问题的价值取向,以及处理某一教育问题的基本原则、态度与措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事物向前变化与发展。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属于意识的范畴,完善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属于正确的意识范畴,理当能够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向前变化与发展。从我国国情看,政府控制着高等教育政策资源,从而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对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何谓完善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实事求是地说,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已然十分庞杂,不仅对高等教育的引领不够,且有些并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及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就我国社会现实而言,各级各类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高等教育的活力事实上取决于各级各类高校的办学活力,而高校的办学活力来自高校的创新与特色发展。现阶段,我国各级各类高校的办学活力不同程度地缺乏与匮乏,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千校一面”的高校办学格局所致。因此,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角度看,要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先彻底改变“千校一面”的高校办学格局,引导高校追求创新、追求特色,以之增进高校的办学活力。依此看来,当下完善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集中体现于引导与促进各级各类高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之上,即是说,所谓完善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是指能够引导与促进各级各类高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的总称。
  从我国高校发展的现实看,完善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对于引导与促进高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化发展的主要形式有: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引领高校合理定位、倡导灵活多样的高校评价体系、引导市场为高校合理配置资源。
  首先,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是高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的前提。先有主体,尔后才有主动,继而才会有能动。只有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才能主动实施改革创新,才能主动走特色发展之路,最后才可能真正走上创新与特色发展之路。就我国高校目前发展的现实看,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方面虽作了许多努力,向前迈了一大步,但还远远不够。由于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共性制约太强,因而常常以牺牲学校优势与特长来换取“大面积的丰收”,或带来“端着金饭碗要饭”的情形。为此,政府当局应改善已有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明确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拥有自身发展规划权、专业设置权、自主招生权、人事分配权、经费自筹自用权、机构设置权、国际合作交流自主权”,为高校走改革创新与特色化之路在政策层面作好准备。
  其次,引领高校合理定位是高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的关键。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世界上也不可能出现两所一模一样的高校。因而,不同的高校理当有不同的定位。在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的人才需求导致不同的任务,不同的任务导致不同的发展目标,不同的发展目标又出自不同的定位与分工。因而,高校有层次和类型之分,是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不过,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有社会地位的巨大差异。合理的高等教育政策应从高校的定位与分工开始。美国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就曾指出:“对各高等学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于学生的一般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院校分工后产生了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得到承担。”
  可见,政府当局理应完善现有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引领高校合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各所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及优势进行自我定位,才能有利于各所高校在合理定位中根据自身实际及优势改革创新,才能有利于各所高校在合理定位中逐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再次,倡导灵活多样的高校评价体系是高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的保障。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底蕴,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与办学宗旨,理应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不同高校的师资力量、生源条件、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条件等差距迥异,其办学水平与办学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规格定然有别。评价体系既是高校发展的催化剂,也是高校发展的指挥棒。为鼓励与促进我国高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在完善高等教育政策时,应明确主张灵活多样的高校评价体系。
  最后,引导市场为高校合理配置资源是高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的动力。在市场这一杠杆的调解下,高校的发展同样也会遵循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不再是高校资源的唯一提供者,为了寻求更多更好的办学资源,高校会主动走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之路。不过,在我国目前市场体制还没有充分发育,民众和社会对市场经济规律尚缺乏认识的情况下,没有相关政策的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很难发挥。为了促进高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政府当局理当完善现有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使之宏观调控市场,以便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尽可能流向有特色的高校,鼓励学校走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学迎来新机遇,为了不断提高高职电气CAD课程教学质量,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探索了人工智能在电气CAD课程教学过程的运用方法.希望通过有效阐述,能够进一
文章明确了消费者义务的立法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体制之重构设想,列举了消费者在消费市场中应当履行的主要法律义务,从而确定了消费者义务条款在消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实现技术上的革新,推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引入适合的信息技术,为单位办公室文档管理提供巨大便利,实现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法作为重要规范手段在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出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促使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得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000年以来,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云南先后新建了玉溪师
本文针对炼油生产过程中航空煤油的质量控制,从工艺机理出发确定了常压塔航空煤油质量控制的模型结构及其变量,运用 PRBS 信号进行了工业性扰动实验,根据所获实验数据辨识了
目前,许多政府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大量的征收农民的土地.但所征收的土地却往往出让给企业,进行商品房开发,建厂房等,或政府自身用来建开发区.很明显的,这已经背离了最初的征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民众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私有财产迅速增加,国家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公民的私有财产予以保护,已维
本文主要从介绍用电检查管理的不足之处入手,着重分析用电检查的主要内容,阐明精细化管理在用电检查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强化精细化管理用电检查的实施策略,为更好提升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歧视问题日益严重,平等就业权的有力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从平等就业权的概念、法律依据和表现入手,通过对我国现行保护平等就业权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