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离子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分子在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 B2侵入树突状细胞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elinlinbojiebj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 B2侵入树突状细胞(DC)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的改变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分子的作用。方法建立创伤弧菌 B2株与DC 2.4细胞的混合培养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侵入时间段内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荧光探针 Fluo-8-AM 观察[Ca2+]i 的改变,Western 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STAT3和磷酸化 STAT3(p-STAT3,705位点)相对分子表达量和细胞内分布。数据分析采用 t 检验。结果创伤弧菌 B2株与 DC 2.4细胞混合培养1、2、3和4 h 后,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10±4.72)%、(30.10±3.52)%、(46.20±15.61)%和(31.00±19.10)%,创伤弧菌1.1758株与创伤弧菌 B2株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30、22.33、4.30和4.30,P 值分别为0.040、0.002、0.040和0.040);同时细胞坏死率分别为(19.70±3.50)%、(39.20±4.60)%、(40.90±13.80)%和(62.10±8.20)%,创伤弧菌1.1758株与创伤弧菌 B2株细胞坏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9.93、14.09、4.30和14.09,P 值分别为0.010、0.005、0.049和0.005)。与创伤弧菌1.1758株相比,创伤弧菌 B2株能在相同时间内引起更为明显的细胞凋亡和坏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Ca2+]i 的荧光强度随着细胞凋亡的增加而增强。STAT3分子的总蛋白量有所增加,但 p-STAT3(705位点)相对分子表达量则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 p-STAT3(705位点)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布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创伤弧菌 B2株在侵入 DC 过程中,升高[Ca2+]i 的同时抑制 STAT3(705位点)磷酸化,有可能是创伤弧菌 B2株诱导细胞快速凋亡和坏死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石油消耗,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可再生能源研究逐渐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徽藻富含油脂,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在生物柴油领域被寄予厚望,但利用微藻生产生物
利用SV11立体显微镜和JSM-6360LV型扫描电镜观察‘桂味'荔枝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序原基最先发生,然后形成数个大小不等的单花原基;4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
微型飞行器飞行高度是其自主飞行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准确快速地获取微型飞行器的飞行高度参数,提出了一种利用视频图像获取微型飞行器飞行高度的鲁棒性算法。算法利用图像
COI1( coronatine-insensitive 1)蛋白是茉莉酸信号途径的信号开关,coi1突变体是茉莉酸信号调控机制研究中的重要实验材料.对从拟南芥生物资源中心购买的两种COI1 (At2g39940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 信号通路主要作用包括:机体细胞增殖抑制、调节免疫功能和维持细胞外基质稳态等。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该通路上的基因突变可能与胸主动脉瘤(TAA
目的:构建人类基因组中16个组蛋白乙酰化酶的短发夹 RNA(shRNA)慢病毒载体文库,为进一步探索表观遗传学基因在 HBV 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有利工具。方法根据 shRNA 引物设计原则,
目的:构建表达 HBsAg 及前 S2蛋白120~146片段(PreS2120-146)-HBsAg 的重组酵母菌,并评价其全菌体免疫效应。方法根据酵母密码子偏爱性优化 PreS2120-146区及 HBsAg 基因序列,串联
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导致死亡的疾病。由于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导致诊断和治疗滞后,病死率高。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提示早期肿瘤存在的特
目的:探讨杭州市人感染 H7N9禽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转归(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2日经杭州市实验室确诊的人感染 H7N9禽流感61例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
我国高原地区由于受特殊低氧环境和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水平等原因,急性高原病如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等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得不到及时诊断而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