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竹笋膳食纤维(bamboo shoot dietary fiber,BSDF)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纤维素酶酶解(ET)、高温蒸煮(HT)、高温蒸煮协同纤维素酶(ET-HT)处理BSDF,分析其结构和理化性质(持水
【机 构】
: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大学)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16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竹笋膳食纤维(bamboo shoot dietary fiber,BSDF)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纤维素酶酶解(ET)、高温蒸煮(HT)、高温蒸煮协同纤维素酶(ET-HT)处理BSDF,分析其结构和理化性质(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BSDF的粒径均显著减小(P <0. 05),ET-HT40组BSDF的粒径((423±23. 7) nm)最小,改性处理后的BSDF的电位均显著下降(P <0. 05)。ET-HT处理后BSDF呈片状结构,ET-HT组BS
其他文献
建筑安全管理的复杂性要求将决策者的知识和经验有效结合以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TOPSIS)作为一种实用且有效地处理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建
通过对一3层3跨相似比为1/8的带铅挤压消能器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的伪静力试验,研究了铅挤压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屈服顺序和消能机理,并从延性和被动消能等方面综
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基础上,将大流域划分为若干子流域,利用流域的地貌特征参数将子流域划分为汇流区间和山坡,模拟渭河流域的径流过程,分析径流形成
由于水环境非点源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非点源污染模型得以快速发展. 首先简介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基本概念,然后把模型的研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别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