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模板制备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Cu/ZnO催化剂

来源 :化工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s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油菜花粉作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多层次孔结构的ZnO,再通过浸渍还原法将Cu负载于ZnO上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的Cu/ZnO负载型催化剂(bio-CZ-500),研究发现在500℃条件下焙烧制备的bio-CZ-500催化剂在CO2加氢反应中经过100 h测试活性几乎不变,同时甲醇选择性高达81%。相比之下,无生物模板制备的Cu/ZnO催化剂显示出较低甲醇选择性(50%),且催化剂在12 h内快速失活。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氮气吸脱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试、程序升温等表征技术
其他文献
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作为一类优质的有机微量元素,因其不仅能发挥多糖的优异生物学功能,而且能显著提高微量元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综述了植物、藻类和微生物多糖与硒、锌、铁等微量元素络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了多糖分子结构对络合工艺条件的影响及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在饲料工业的应用潜力,并讨论其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旨在从生化工程的角度为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的生产提供指导,促进绿色农业种植与绿色畜牧养殖的融合发展。
采用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溶液对未焙烧钛硅分子筛TS-1(TS-1-B)进行二次晶化改性,以尿素为沉淀剂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改性和非改性的TS-1-B固载Au纳米催化剂,对比研究这两种催化剂丙烯氢氧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差异,阐明二次晶化改性对TS-1-B表面结构及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晶化改性提高了TS-1-B结晶度,降低了缺陷位硅羟基数量;改性的TS-1-B表面疏水性的提高有助于抑制产物环氧丙烷(PO)在羟基位点上吸附,其固载的金催化剂表现出显著提高的稳定性和活性。此外,对该催化剂的动力学行为
白光LED(light-emittingdiode)因其优异的发光性能被誉为是第四代固体照明光源。本文以量子效率作为核心参数,以暖白光为最终目标,分别对蓝、绿、红三基色稀土掺杂无机荧光粉和单一基质单掺、共掺、多掺的暖白光荧光粉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高量子效率的近紫外激发蓝色荧光粉其激活离子主要为Eu2+、Ce3+,绿色荧光粉为Tb3+和Eu2+,红色荧光粉为Eu3+和Eu2+。现有的单一基质暖白光荧光粉仍然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如:红光不足、显色指数偏低、量
设计乙烷经氯氧化制备乙烯再与苯烷基化一步法制备乙苯的接力催化路线。研制铈基氧化物作为活化乙烷生成中间产物乙烯的催化剂,并耦合H-ZSM-5沸石分子筛与苯进一步烷基化生成乙苯。在Mn/CeO2氧化物与H-ZSM-5沸石分子筛以研磨混合形成的双功能催化剂上,实现了乙烷与苯催化制备乙苯的可控接力催化。考察了氧化物的组成、氧化物与沸石分子筛的耦合方式与最适质量配比、沸石分子筛的硅铝比对接力催化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催化剂稳定性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XRD)、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透射电子显微镜(TE
富氮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良好的CO2捕集性能,但其CO2催化性能常需添加带氢键或亲核基团的助催化剂。以硝酸锌-腺嘌呤-异烟酸[Zn(NO3)2-Ad-Int-DMF]构建稳健的骨架材料,发现其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PC)收率不足2%;尝试选型锌盐前体引入亲核卤素,在DMF溶剂中部分卤代锌盐不能络合结晶成MOFs,而形成的ZnI2-Ad-Int-DMF收率提升至19.5%;溶剂由DMF调变为H2O-DMF混合溶剂,H2O的引入避免了卤素对金属和配体间络
光流体学可以将光催化反应与微流控技术结合,大幅提高光利用率和反应速率,实现对光催化水处理的高效强化,其中微反应器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是研究重点之一。首先利用流体力学模拟分析优化通道级数,设计了5级树状通道平板反应器。进而,通过调控通道高度,研究不同高度的微通道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50μm微反应器的降解性能及连续操作性能均优于100μm。同时以亚甲基蓝为模拟废水对微反应器及釜式反应器的反应动力学、微反应器污染问题、连续操作性能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微反应器在不同流速下对亚甲基蓝均能实现连续高效降解,降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技术(NTP-CAT)由于操作方便、能耗低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工业非连续或连续消除低浓度VOCs过程。本研究发现NTP-CAT体系中CeO2基催化剂更适合负载于13X载体以降解甲苯,并进一步考察CeO2负载量对VOCs消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NTP-CAT体系中30%CeO2/13X表现出最优性能,其可降解约85%的甲苯,CO2产物选择性可达55%。表征结果也表明,Ce组分在30%CeO2/13
提出超临界二氧化碳介入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方法,并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量超临界二氧化碳下α-松油醇/环己烷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研究二氧化碳加入量与极性的关系。考察了溶剂体系极性、溶剂量和二氧化碳压力对磷钨酸/聚离子液体(PW/PIL)催化剂催化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影响,并探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PW/PIL催化剂催化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可能的反应机理。开发了一种绿色高效的1,8-桉叶素合成工艺,当环己烷/α-松油醇的质量比10∶1,PW/PIL催化剂/α-松油醇
稳定的CO2需要高能分子的活化,如环氧化物。而亲核试剂有助于诱发三元氧环的开环,进而实现CO2的插入活化。针对聚苯乙烯负载的有机催化剂,考察不同含氮杂环材料在催化CO2环加成中的活性差异,发现五元氮杂环显示出了高于六元氮杂环的催化活性,五元氮杂环对底物间弱的协同效应是诱发环氧丙烷开环和活化CO2插入的关键。进而与引入ZnCl2、烷基胺的聚苯乙烯负载型催化剂作对比,虽然后两者反应速率得以提高,但也造成了选择性的下降。在无
以铁还原菌厦门希瓦氏菌Shewanella xiamenensis BC01(SXM)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了SXM在不同有机溶剂胁迫下的行为变化。生长方面,SXM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与其亲水性相关,甲醇、乙醇、丙酮及DMSO的耐受浓度可达5%,对异丙醇、丙醇及叔丁醇的耐受浓度为2%,对丁醇的耐受浓度仅为1%。形态方面,丙醇刺激下的SXM菌体被显著拉长为至少5μm以上,而丁醇刺激下菌体则缩小至平均不足1μm,且均为可逆变化;蛋白方面,在丙醇与丁醇刺激下,与铁代谢相关的TonB、IucA及含铁脱氢酶等蛋白表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