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读”门秘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注重朗读兴趣的激发、渗透朗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种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朗读指导学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千遍,其能自备。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在全面加强听说读写的同时,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朗读的训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学生热情活泼,喜爱新鲜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此阶段是其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呢?
  
  一、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通向“读”门的捷径
  
  1.规范优美的朗读姿势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姿势不对,有的学生把书平摊在桌上,伸着头去看;有的学生整个人趴在桌上,无精打采地唱读,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通过儿歌教导学生坐着读书时,要“身坐直,脚放平,两手拿书向外倾”。站着的读书姿势我通过示范告诉孩子:离开桌子身站直,左手托住书背,右手轻拿书角,胳膊自然弯曲,露出漂亮的小脸。明确要求后,每次读书前,我都先说一遍儿歌;学生站起来读书时,先提醒姿势。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已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坐姿和读书姿势。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直至达到无需提醒,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形成自动化、习惯化。
  2.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因此要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朗读时字正腔圆,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的要求,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指导学生朗读好课文,而要就如何能朗读好给学生一些指导。不少学生一拿到课文就急急忙忙地开始读,磕磕绊绊,读了几遍还在同样的地方出错而改不过来。教师可以就一些具体的阅读策略做一些提示,如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挨着看过来;转行或翻页处要注意提前准备;朗读之前小声地读一读,把生字词找出来,解决了读音和词义后再连着读;长句子注意词语间的停顿,重复读几遍以达到流利;对特别拗口的地方多练几遍;边读边记忆等等。
  
  二、注重朗读兴趣的激发,找到“读”门的金钥匙
  
  1.扮演角色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入文、入情。低段语文课文大都是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因而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可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鱼姐姐、牛伯伯、小燕子等,让他们身临其境,激起朗读的兴趣。
  2.表扬激趣
  小学生喜欢表扬,一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用表扬,善用表扬。当学生朗读得优美时,我们要及时地送上夸奖:“你读书就像百灵鸟在歌唱,动听极了!”“你真是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你的朗读让老师和同学领略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谢谢你!”“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样学生朗读的愿望就被很快地调动起来。
  3.利用插图激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中特意安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图画,教师要充分利用文中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渲染情境激趣
  音乐能很好地渲染文本的意境,课堂上播放音乐,以读代讲指导朗读,入情入境。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选放了一段与文本吻合的音乐,学生边读边想象雨前、雨中、雨后的美丽景象。然后我根据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感受到课文的美,兴趣盎然、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三、渗透朗读方法的指导,修炼“读”门秘笈
  
  “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地摸索”。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渗透朗读方法的指导。
  1.读准字音
  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指出:“读书须成诵。”“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课文要强调一个“准”字,要求学生朗读时发音要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发音要响亮,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在朗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应读准词语蕴含着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情感。如读“阳光高照”,要让同学感受到明媚的阳光晒到身上暖洋洋的感觉;读“蒙蒙细雨”,要读出小雨淅淅沥沥,周围朦朦胧胧的意境。
  2.把握停顿
  读“准”了字音,就应该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符号的习惯,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好朗读的停顿。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让学生懂得句号处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问号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要读出表示惊讶的语气——反复给学生范读,反复进行训练。在练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不仅懂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且领会这些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并能根据标点正确、清楚、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好重音
  教师还可以通过找关键词指导学生读出重音。重音是通过增加声音的力度及强度体现出来的,一个句子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读好重音,准确地理解句义。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青蛙同乌龟的对话,它包含着乌龟同青蛙的特征的不同之处,只要学生把握好重音,就会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在这句话中,“你们”、“大”、“绿”等词语都应读重音,以显示乌龟同青蛙的区别。
  4.感情朗读
  (1)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学生就可以较好地体会人物的特点。
  (2)把握语速和语调。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直接影响着感情的表达,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一般来说,高兴激动时用高昂的语调,悲伤难过时用低沉的语调;突发情况、激烈的场面语速快一些,自然的叙述语速舒缓一些。
  5.注重评价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地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我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学生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我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评读,在朗读与点评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就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
  
  四、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展示“读”门绝技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发学生的朗读感情,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个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1.范读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有限,语言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示范,减少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范读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朗读基本功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表演读
  以课堂表演来提高朗读水平,这种方法十分符合小学语文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课文有一些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捧桃子”的“捧”、“抱西瓜”的“抱”、“扛着往前走”的“扛”等。我让小朋友做这些词语表示的动作,他们不仅区别了这些动作,而且对词义加深了理解,并大大增强了朗读课文的情趣。又如教学生读《鹅》时,我问:“小朋友,谁知道作者为什么一开口就连说三个‘鹅’字?”学生回答:“他在数鹅。”“鹅好多,他看到那么多鹅很高兴。”这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站在池塘边的作者,也用手指指白鹅连说三个“鹅”字,学生颇有创见性地读出了又惊奇又高兴的语气;读“曲项向天歌”时,让学生一边做低头仰面的动作一边读;读“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让学生把插图上的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边想象边读。这样,学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就在琅琅的书声中油然而生。
  3.配乐朗读
  例如:二年级语文课本中《一株紫丁香》,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情,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我为课文配上了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使学生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样学生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读都是诗。作者的情感表达常常隐藏于文字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流淌真情,就必须掌握朗读的诀窍——读准音,读通文,读懂意,读出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月红.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J].小学语文教学,2000.12.
  [2]姚献芳.阅读教学中的美读指导[J].小学语文教学,2000.10.
其他文献
摘要: 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如何从专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实战能力)和服务精神两个大的方面提升自身素养,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老师 专业素养 服务意识    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经济衰退现象在全球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在这波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而作为我国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因为每年数量的激增,他们
期刊
摘要: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阅读理解部分题型新颖,题材广泛,题材多样。这一部分分值所占比重较大,采取何种阅读策略和技巧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因素。本文以2009年5月PETS五级真题为例,简要阐述了应对这种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PETS五级考试真题 阅读理解 分析及启示    一、前言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体系(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
期刊
摘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科学化的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当前评课时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其功效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科学的评课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抓住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来评定课的优劣。  关键词: 评课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学生的发展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
期刊
一、博览群书,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名句,它道出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密切关系。阐明了“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的根底”的道理。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因其博览、勤读。因此,学生只读小学语文课本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多读课外书。那么,如何借课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  1.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知识靠不断地积累
期刊
摘要: 本文对铜川作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加快和西安融合的必要性和机遇,着重提出了铜川积极实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加快战略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  关键词: 铜川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西安经济融合    2009年3月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铜川为资源枯竭城市,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想但又是看到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省下一个被国家宣布为资源枯竭的城市还会出现。事实再次证明,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具有不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深入实施的今天,教师要达成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整体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主体意识、效率意识和训练意识、反思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就要活化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知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教学,强化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尊重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成效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 课堂教
期刊
摘要: 利用英语歌曲,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正向“迁移”。同时,也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教学,体现“乐学”思想。其想法来自于教育心理学的“原型启发”,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 英文歌曲教学 “文化意识” 兴趣迁移    在刚执教英语时,我就注意用英语歌曲来调动和刺激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感受音乐是人类天性,利用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转换到英语学习上来,这就不自
期刊
人口并不是一个只具数量关系的抽象物,而是许多社会关系和联系的总体。在历史研究的各领域中,这一问题应当是属于基础性的。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人口状况如何,战争与根据地的人口数量及其变动关系如何,对这一问题的考察,一方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抗战时期根据地的社会状况、认识人口的发展规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在革命与战争这一特殊的大背景之下,有关抗战时期山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内容型教学法”理论为基础,以纽约大学上海中心的TA课为例,从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在华裔学生的单班课中以“内容型教学法”的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分析表明,内容型教学法在华裔学生单班课的教学中具有的一定实践价值。  关键词: 内容型教学法 单班课 纽约大学上海中心 华裔学生    一、内容型教学法的理论    内容型教学法的全称叫做“基于内容的教学法
期刊
摘要: 新世纪职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追求阅读的社会化、民族化、人格化、个性化,使阅读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得阅读知识、习得阅读能力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开发智力、体验人生、陶冶情操的地方。  关键词: 人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人文素养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它是现实和未来对人的需求。人文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