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幸福感”?“幸福感”是指人们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对学生而言,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安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优秀的学习成绩、师长的喜爱和认可、同伴的依赖和信任等。然而,当下学生受功利主义价值观影响,考试过分追求高分;教师、家长对学生期望过高,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其不断施压。学生内外受压,逐渐对自我产生不满、对周围环境产生焦虑等不良感受,幸福感大为降低,进而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如自暴自弃、抑郁症、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变差等。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幸福感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培养往往是和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很少有人从学校教育层面关注学生幸福感的培养。“幸福感”既是国民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幸福是一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培养模式,学校该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幸福、享受幸福、形成幸福感呢?
  一是需要每一位教师都树立培养学生幸福感的意识,并且善于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向学生渗透幸福感的获取方式。音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蕴含着大量正面的、积极的社会、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学生从这些知识中能够感受美好生活、树立文化自信、体会幸福快乐。比如,通过教学语文学科《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让学生懂得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并树立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更多的人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的志向;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利用《我们的衣食之源》《告别贫困奔小康》等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比感受以往生活的艰辛与今天生活的幸福;在音乐、美术学科中,让学生通过歌唱美好新生活、描绘社会新面貌发现幸福的样子,进而更加珍惜当下生活。
  二是需要教师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里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能力、自律能力等,如教给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计划相关活动时思考得尽量完善,使学生通过时间管理获得实际的益处,感受时间管理带来的成就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自主制订班规,制定好赏罚的标准;教师要持续监督班规的执行情况,使遵守纪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通过良好习惯的反哺,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怡然自得、幸福感高涨。
  三是需要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难免存在焦虑、压力大、浮躁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诱因也许是作业没写完被批评了、考试没拿到理想的分数、攒了很久的钱丢了、题目做错了被同学嘲笑等。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内心种种的困惑,认识到表达自我、向他人倾诉对疏解情绪的重要性,进而为学生创设表达自我、倾诉的机会,让其在交流和沟通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良情绪获得有效排解,学生的幸福感自然会提升。
  四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至少培养某一种兴趣或爱好。这种兴趣或爱好可以是广泛的,但一定要健康、积极、向上。当学生在持之以恒的兴趣活动中获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認可,他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幸福感。
  当然,幸福感的培养不限于某一个教育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列入课程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策略,以提升学生发现、体验和追求幸福感的能力。这样的教育理念,契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倡的“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也使学校的教育能够朝着“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完整的人”的终极目标倍道而进。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明开发研学课程的意义,介绍南宁市位子渌小学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开发的研学课程,阐述绿色生态研学课程实践,并提出研学课程的后续开发设想,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研学课程 研学旅行 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20-02  研学课程是基于位子渌小学“让我们与美好未来紧紧拥抱”的
【摘要】本文论述“君智课程”框架下“君子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策略: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以“少年彬彬,君子谦谦”为核心理念,构建包括传统文化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和研学实践课程三大板块的“君子课程”,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君子文化 君智课程 君子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
【摘要】本文以《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为例,论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三策略:课前精选生活素材,让教学资源鲜活起来;课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习过程灵动起来;课后布置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知行结合起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情境体验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22-02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由品德与生活(社会)更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