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二帝国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推行总统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08-1873年在位)以压倒性优势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普选诞生的总统,然而此时国家权力仍掌握在制宪议会手中,不甘做一个虚位元首的路易开始逐步夺取行政权、军权和立法权。1852年12月2日,路易宣布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史称拿破仑三世。
  在拿破仑三世的统治下,法国的政局经历了一段难得的相对稳定时期,政府没有大规模的镇压,民众没有大规模的反抗,政治自由化改革稳步推进。经济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腾飞。铁路建设、城市改造和古迹重建工程齐头并进,“蜘蛛网计划”、“巴黎改造工程”、“古迹复原工程”有序开展,从拿破仑时代就开始起步的工业革命也终于宣告完成。文化方面更是呈现出繁荣景象,拿破仑三世本人爱好写作,涉猎内容广泛,在第二帝国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印象主义画派和实证主义哲学等纷纷大放光彩。
  拿破仑三世深受拿破仑一世影响,立志在外交上有一番作为,一方面试图打破維也纳体系,改变法国在外交上的孤立状态;另一方面试图以有限的战争,来推动欧洲政治纷争和平解决。1853-1856年,法国联合英国、奥斯曼帝国与撒丁王国,对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火烧圆明园,法国获得了在中国内地传教和经商的特权,同时还勒索了大量的赔款。在侵略中国的同时,第二帝国还在西非、东非、地中海东岸,以及大洋洲地区广泛地攻城略地,使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再一次亲征前线,在色当大败,当皇帝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共和派立即行动,法兰西第二帝国退出历史舞台,被第三共和国取代。
  学术界将第二帝国18年的政治统治分为专制帝国与自由帝国两个阶段,前者以皇帝集权为主要特征,后者以向立宪君主制过渡为基本特色。拿破仑三世的统治充满了个人特色,在国内政治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在外交上有一定的天真色彩,而与之周旋的政治人物,如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1810-1861),普鲁士王国宰相俾斯麦(1815-1898)等人都是极为精明的现实主义者。这样,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实力都在加强的同时,法国的实力和地位却进一步的削弱,而皇帝本人的政治生命也在对外冒险中画上了句号,此后法国的政体才基本稳定在共和制轨道之上。也正因如此,第二帝国的历史才显得如此让人回味。
  图1:拿破仑三世图像。邮票上展示的是法皇从战场归来的场景。[朝鲜1984]
  图2:1806年的巴黎与1982年的巴黎对比。经过巴黎改造工程,大量中世纪旧建筑被拆除,开辟出一条条林荫大道,并铺设了完善的下水道系统。至此,巴黎旧貌换新颜。[圣马力诺1982]
  图3:维奥莱-勒-杜克与古迹修复工程。法国大革命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相当严重,第二帝国时期大力资助维奥莱(1814-1879)修复古迹,巴黎圣母院哥特式的塔尖即维奥莱的创作。[法国1980]
  图4:加尼埃与巴黎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模仿了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摩纳哥1979]
  图5:纪念建筑家加尼埃(1825-1898)逝世百周年的邮票。巴黎歌剧院又称加尼埃歌剧院。[摩纳哥1998]
  图6:欧斯曼画像。欧斯曼(1809-1891)因主持了1853年至1870年的巴黎重建工程而闻名。[法国1952]
  (参考书目:陈文海《法国史》,黄牧航供图)
其他文献
“在主要指标设置上,草案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的,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国务院新闻办3月8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就“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相关内容,同与会媒体作了介绍。  审查、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市长 朱是西  驻马店地处黄淮平原,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恰好是驻马店小麦收获的季节,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市长朱是西表示,全市上下将勇扛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有力保证粮食持续稳产增产。  朱是西说,驻马店是全国、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常年粮食产量140亿斤,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超过80亿斤。其中,小麦产量占全
大多数初一学生依然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中,对于具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强,对于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整理能力相对比较弱。老师在教学实践时,可以用示意图为学习辅助方式,通过“线条、符号、文字来表示历史内容”[1],把复杂的事件通过“简洁直观的方式”[2]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解读分析示意图,把握历史事件发展的趋势,并从中能归纳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能赋予历史逻辑以清晰的主题。在《戊戌变法
部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每节课都有导入部分,相较于旧教材,新教材的导入在导语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导图。就高中历史教学过程而言,“图片本身应该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1]。导语加导图的新设计,使学生能够建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维之间的桥梁,更加深刻地体悟这种图文并茂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左图右史”观念的形成成为可能。  《中外历史纲要》的导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导图主要是古迹今貌和画作。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依据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标准》)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将历史解释定义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
鹰潭市下辖“两区一市”,月湖区、余江区、贵溪市,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建好医共体,专家下乡来。  1926年8月,时任团江西地委宣传部长的汪群被派回家乡组建了鹰潭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贵溪支部。土地革命时期,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的领导下,广大贫苦农民发动了贵(溪)余(江)万(年)暴动。随后,贵溪、余江苏区等相继建立,鹰潭成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  1933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的电令,赣东北红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實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在全国推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当年7月18日,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仪式举行,拉开了在全国推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大幕。  “过去两年,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等15个专项行动,全方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着力提升群众健康素养。”7月16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
Project-based learning,即基于项目的学习(以下统称PBL)。PBL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基础,通过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学生围绕项目驱动问题“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并产生可公开发表的成果”[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见下图:  本文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一课为例,对PBL教学模式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1],也是历史学科其他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正式颁布以来,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动、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
内战后期,南方联盟军陷入两难局面。就内部而言,军队物资匮乏、兵力不足,财力枯竭。再加上黑人奴隶的不断反抗,也极大地削弱了南部联盟军的力量;从外部看,南部联盟军在战场上也出现了较为困难的局面。尤利西斯·格兰特(1822-1885)指挥的彼德斯堡包围战持续了一年多,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兵力。与此同时,威廉·谢尔曼(1820-1891)率军成功占领了佐治亚州的萨凡纳,准备北上与格兰特军队会师,这也给南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