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笑”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看到那张小纸条,一种莫名的感动和难以言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小纸条是几年前我的一位学生小雅写给我的,虽然只是一道幼稚的选择题,但足以看出孩子的内心是多么单纯,多么关注老师的心情,多么期待老师能开心。
  小纸条是这样写的:“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怎样才能让您开心呢?请选择:A、笑 B、不笑”。
  记得当时的我“扑哧”笑了,快速地选择了“A”选项。小雅看到我“扑哧”笑了的表情,立刻高兴地拍着手对同学说:“老师笑了!老师笑了!”望着小雅那高兴的表情,我再次笑了。这次的笑,是发自内心顿悟的笑——我突然间明白:教师,需要“笑”。
  一、笑,是良好师生关系的融合剂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育的基点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妨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假如自己是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整天板着脸的老师,还是脸带微笑的老师?答案当然是后者。因为每个成年人都有过童年,有过童年心理的体验。回想一下自己童年的心理,我也是多么渴望老师的笑。童年时,每天见到老师,我都会特别关注老师的表情,如果老师会笑,我就会感觉老师一天都不会“发火”,不会布置太多的作业,不会批评同学,不会向家长投诉……一天都会美好地开心地度过,学习起来就特别安心和开心。
  小雅的小纸条,就是我童年的写照。现在身为教师的我,从教已经十多年,为什么教着教着,却变成了不会笑的人呢?小雅是鼓起多么大的勇气来提醒我,希望我多笑一笑呀。
  反躬内省,我需要改变:我要笑对学生,做爱笑的老师!
  第二天,班会课上,我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我们一起笑一笑》。第一个环节是:看“笑”图,笑哈哈——让学生看各种“笑图”,酝酿笑、感受笑、开怀笑;第二环节是:做“笑”脸,学会它——让同学之间体验笑,可以讲笑话,可以扮鬼脸,让笑声感染别人,感受笑的美好;第三个环节是:用“笑”容,你我他——让笑化解平时的小摩擦、小矛盾,了解笑的作用和魅力。整节课,我和学生完全沉浸在笑声中。我看到,学生见我开怀大笑,他们的笑更加纯粹和灿烂。这节“笑”课,就此改变了我在学生心目中不笑的印象,渐渐地,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学习,课后学生还喜欢和我在一起聊天说事了。
  二、笑,是培养“懂事”学生的秘密武器
  在我们的少儿时期,假如有教师或家长将我们当成大人看时,便顿时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了,俨然作出一副小大人样,顷刻懂事了许多。这种心理,这时不妨称之少儿的“成人意识”,而现在“这种”成人意识”也存在于我们身边孩子们的思想中。身为教师,就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把他们当小孩看,而是把他们当大人,这样更使学生自觉自愿地约束了自己顽皮、幼稚的一面,表现出成熟的一面。
  记得那次秋游活动——参观博物馆。出发前,学生都把书包变成了零食包,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异常兴奋。可是,出发时,学校下达了命令——参观不许带零食。大家一听,立刻炸开了锅,都不愿意把零食留下,有的悄悄藏起来,有的立刻就撕开包装吃起来,还有的还公然对抗就是不拿出来,只有小部分“懂事”的学生,彻底把零食留下。
  面对学生“不听话”的现状,笔者首先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举起背包,笑着对学生说:“大家猜猜我的背包里有什么零食?”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了笔者的背包上,纷纷好奇地猜测:“老师会带些什么零食?”有的说是巧克力,有的说是薯片,有的说是饼干,还有的说是水果。学生每猜一样,笔者都大笑地摇摇头否定,笔者的笑把学生都感染了,好奇心更强烈了,刚才那“不愿意”的情绪渐渐消失。最终,班长忍不住了地说:“老师,我们猜不着,可以让我们看看吗?”笔者等的就是这句话。笔者让班长上前打开背包,只见他探头一看,表情先是愕然,随后立刻哈哈大笑:“哇!老师的“零食”真特别!”同学们一听,更好奇了,纷纷要求看一看。于是,笔者打开背包,把里面的“零食”抖了出来。学生一看,哎!老师带的不是零食,而是外出参观用的急用药品。课堂一下安静下来了,笔者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这次秋游是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是不允许吃零食的,你们是四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低年级弟弟妹妹的榜样,做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啊。”学生听着笔者的话,看到笔者的“零食”,终于明白了笔者的用意,纷纷从背包拿出所有藏着的各种零食。
  这次“零食”風波,笔者用“笑”之以情,“晓”之以行的方式,改变过去板着脸下命令的强硬方式,让学生在“懂事”中把“不愿意”变成“我愿意”。
  三、笑,是开启学生心门的金钥匙
  小青是一个“不会笑”的学生,当然老师也没有对小青笑过,因为小青每天都惹麻烦,每天都惹老师生气,每天对着小青这种惹是生非的学生,谁还会笑得出来?
  但,事情还是有“奇迹”的。那天升旗仪式上,笔者站在小青的旁边,发现他的礼仪服纽扣扣错了一格。笔者悄悄指给他看,并示意他转过身来,笔者快速地把他扣错的纽扣重新扣上,并顺手帮他把胸前戴歪的红领巾摆正,完了还冲他满意地笑了笑。奇迹就此发生,小青看见笔者冲他笑了笑,他竟然腼腆地冲笔者笑了。
  升旗仪式结束后,笔者陪他并列走回课室,笔者一边走一边对他不停地赞美:“你刚才会用“笑”感谢我,挺懂礼貌的,如果平时多一点微笑,你就更让人喜欢啦。升旗时,我还看见你一直都站得直直的,敬队礼也特别认真,特别标准,做得真好!”小青认真地听着笔者的赞美,表情越来越愉悦,当快到课室时,他竟然笑着对笔者说:“老师,谢谢您!”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笔者用自己的笑,给予小青爱与信任,打开他关闭的心门,让“笑”跑到了小青的脸上。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曾说:“教师的微笑对学生来说,是理解,是信任,是鼓励,是宽容,他们从微笑中感受着老师的爱,对生活充满了自信。教师的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是暖暖的阳光,是潺潺的清泉,是缕缕的春风,是绚丽的花朵……”
  教师,需要“笑”。笑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有价值却又不需要花我们一分钱的东西,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
  苏格拉底曾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生命诞生。身为教师,我们虽然不能强迫学生笑,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笑,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为能够笑对人生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克山.浅议班主任的微笑在构建和谐班集体中的作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
  [2]张忠.哲学修养[M].中国: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3]焦晓骏.每天,面带微笑走进课堂[J].教师,2011.
其他文献
从2015年开始,我校推广和创建以“贤德文化”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即贤德教育。贤德教育是指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下,以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形成为抓手,以“明贤德、立贤德、践贤德”为主线,立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贤德教育的理念源于我校的立校背景和文化传承,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感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展德育新途径。我们着眼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以各种体验活动为支撑,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体验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1~2题。  1.甲国位于  A.歐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和风情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下图
【摘要】德育是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德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德育工作容易受环境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做出调整。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充分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更快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德育。本文将从推进德育对农村小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摘要】“双师教学”是指由科任教师同一个其他教师(或学生代表)共同完成该学科的授课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性极强的教学方式。在化学后段复习中实现“双师教学”,并进行有效的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双师教学;分层教学;主助教学模式  一、加强“双师教学”的认识  “双师教学”是指由科任教师同一个其他教师(或学生代表)共同完成该学科的授课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性极强的教学方,它最
【摘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规划特色的主题阅读月、开展绘声绘色的阅读课以及结合家长密切的配合,有效地促进一年级学生爱上绘本阅读,还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表达、创编等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绘本中真正做到交流绘本、享受阅读的幸福。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绘本阅读;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阶段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不平衡显得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必须解决教育的地域不平衡性,缩小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学的有效性,让农村的课堂也焕发出新的面貌。  【关键词】农村语文;有效性;低年级  在我国,农村地处偏僻,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学生学习资料相对较少,以及农村的孩子视野相对狭窄,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农
【摘要】阅读分层练习重在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进行有针对、有效果的训练,让学生量力而为,通过努力成为成功者;其次阅读分层练习妙在点拨激励,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激励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站在高处、成为学习的榜样之星,接受同学羡慕的眼光。  【关键词】博爱教育;因材施教;激励成长;感悟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班都有几十名学生,学生之间
【摘要】教育学认为,自信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良好的态度及对自己的认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动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指引因素。同时,自信也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树立坚定的信心的动力源泉以及更好地用心学好英语的关键要素。自信不仅让学生有更高的动力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也是不断地制定和改善小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始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巧妙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共同制约,互帮共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好比是“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良好的班集体能凝聚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学习氛围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且不愿意受到约束,所以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学习成效。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现状,提出如何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现状;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