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eng1979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重视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对于基础学科的相关研究尚比较欠缺,本文就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职业导向 高职护理 解剖学 跨学科教学
  1.引言
  跨学科教学是指由不同学科互相渗透、彼此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特征愈发明显,凸显出跨学科趋势。1970年9月7日法国尼斯大学以“跨学科”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对“跨学科”的研究正式确立。高职护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整体护理能力,护理范围涉及心理、躯体、社会多个层面,人群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势必对护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更凸显出高职护理实施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2.目前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连属关系,是后续临床医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知识基础。目前国内高职护理解剖学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讲授各器官、系统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与护理的结合度不强,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专业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多采用标本示教,缺乏与护理解剖学相关的注射、插管、穿刺等操作的专用标本,其教学弊端是理论抽象、难懂,护生无法建立结构、形态、方位的立体感,只能死记硬背;实验课学生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标本、模型对应起来理解,练习护理的内容就更少。因此,现行的人体解剖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难以适应护理专业的需求,未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与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差距大,严重影响后续课程的教与学及岗位能力要求。为此,很多高职校的解剖学教师在跨学科方面努力做各种尝试。但大部分教学改革研究缺乏系统性,只是从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法或者教材等单方面进行改革,从整体或全局的方面考虑怎样更好地适应护理专业发展的改革较少。因此,跨学科教学改革体现出了它的优势。
  3.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跨学科教学的根本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高职护生素质要求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操作能力,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跨学科教学在赋予知识延续性的同时,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可拓展和可迁移性。由于在解剖基础课程中融入了专业内容,更增添了知识的职业导向性,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渗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因此,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4.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方案
  4.1广泛调研,进行解剖学与护理专业的相关性分析。
  广泛调研高职学校高职护理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人体解剖学与护理岗位需求相关性分析。
  4.2.多元培训,强化跨学科教学理念。
  通过校企(院)合作,分期分批进修2~3个月/人。提供给专任教师下临床实践和进修的平台,提高解剖课程教师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并与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充分研讨护理专业的特点。加快知识更新,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解剖课与专业课教师间师资结对,共同备课、交叉听课、校内、外培训等多元化培养方式,提高解剖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4.3重组教学内容,编写《护理解剖学》校本教材。
  形成解剖—专业—临床跨学科研发团队,对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知识与护理技能的衔接性,编写校本教材,增教学内容的职业导向性。
  4.4跨学科教学实施。
  实施分层教学,将2015级10个班的学生分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部版人体解剖学教材实施教学,实验组应用校本护理解剖学教材,实施跨学科教学,并将实验组教学案例编写成册。
  4.5跨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建立。
  依据高职护生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课程特点,拟订教学效果评价方案,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细化评价标准,尤其注重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制定评价表,进行学生、解剖教师、专业教师、临床老师的多元评价,综合评价跨学科教学效果。
  5.结语
  解剖学跨学科教学是基于职业导向的一种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活化解剖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在学以致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研究从多元师资培训,优化教师队伍——多元资源整合,构建跨学科行动平台——多元教学实践,提升跨学能力等多个方面,探讨解剖学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方案,以期使解剖学教学更能适应护理专业的能力需求,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邹锦慧,汤雅婷,周立,邓健全,叶茂盛,陈晓露.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解剖学研究,2011,33(2):156-158.
  [2]郑利平,安宁,路强,胡学刚.跨学科教学实践与构想.计算机教育,2013(01):3-5.
  [3]袁俐.基于整合课程基础上的高职护理跨学科教学研究.护理研究,2012(29).
其他文献
摘 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将它与中国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应用新媒体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而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教学方法朝着研究性学习转变,尤其是化学等理论性、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将网络教育资源应用到化学教学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中,是化学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本文从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出发,分析如何将网络教育资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拥有简单、快捷等诸多优点的微课教学方式被应用在了教育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为主题,在介绍微课的创新应用的同时,对微课的特点等进行介绍。  关键词: 微课 高中生物 创新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走进信息时代。在教育领域中,由于科学技术的渗透产生了众多新型的教学方
摘 要: 打造高效生物课堂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打造高效生物课堂的方法,旨在强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生物课堂 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热爱
摘 要: 生物课堂上的随堂小实验是生物实验活动的重要形式和类型,这些课堂上开展的小实验往往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利工具。本文结合几个例子,具体阐述了生物课堂上如何有效开展随堂小实验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生物学科 随堂小实验 实验内容 问题引导  实验是生物课堂上最富活力和魅力的教学环节,实验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除了专门的实验课外,在日常的生物
摘 要: 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其质量要求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在高校发展所需经费越来越高的背景之下,提高其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呼吁重点,是由于高校投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高校产出逐年下降,高等教育生素质下降、高校创新能力、科研水平日益平庸。因此,作者顺应潮流,对比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效益 制约因素 提升途径  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高等教育面临形势严峻,如何提高效
摘 要: 教师教学采用角色异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双向交流顺畅,主导与主体作用体现充分,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即有的放矢,有效教学; 幽默教学,激发兴趣;化繁为简,轻松记忆;思维训练,巧妙解题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角色异位 教学相长  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生物学知识与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
摘 要: 作者结合目前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及成因,分析了所在学校在实验仪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师资力量和仪器使用效率等角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物理实验 设备管理 仪器利用率  引言  实验设备是高等学校从事实验教学、科研及科技开发等工作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工作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