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144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海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tou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miRNA能在人体内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表达,并对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等有一定影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之一,由于该疾病存在早期难以发现,中晚期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的情况,目前在临床上拥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对广大人民的健康存在较大威胁.有研究表明,miRNA-144的表达与食管癌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就miRNA-144在食管癌中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以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不适症状为临床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缺乏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必然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参与了人体多种生物功能的调节,通过抑制或激活其功能,可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细胞的信号转导目前已经被应用于中医藏象学的研究中.“以枢调枢”理论为谢胜教授几十年临床经验探索而来,临床实践已证明了其治疗GERD具有确切疗效.背俞指针疗法可通过纠正脏腑气机失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丧失而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认为纹状体神经元兴奋性异常与帕金森病发病存在相关性,其中离子通道在维持细胞静息膜电位、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中起重要作用,不过离子通道对神经元兴奋性的调控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对离子通道及其调控机制与帕金森病纹状体神经元兴奋相关性,以及离子通道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发现新的治疗靶点,通过改变离子通道功能治疗帕金森病.
蜜蜂蜇伤人体其他部位者较常见,但蜜蜂蜇伤角膜且引起严重眼前节毒性反应较少报道,我院收治一例患者,病情较重,经综合治疗恢复良好.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对侧眼视盘周围血管密度(VD)变化以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确诊的RVO患者32例(32眼),另选取眼部检查正常的门诊健康体检者32例(3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OCTA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视盘血流成像,测量视盘周围RNFL厚度,视盘周围VD、视盘面积及盘沿面积.分析单侧RVO对侧眼视盘周围VD与RNFL、视盘面积及盘沿面积的相关性.结果:与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激活后对宫颈癌海拉细胞(Hela)增殖与凋亡影响的机制是否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体外培养Hela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Shh组、Shh+LY294002(LY)组、LY组.LY294002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再用Purmorphamine(Pur)激活Shh信号通路,并运用四唑盐(MTT)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情况;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ela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认知功能和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10-year CVD risk)的关系.方法 对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161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cy≤15μmol/L组(正常组)44例,15μmol/L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而甲状腺癌晚期患者其10年存活率较低.甲状腺癌一般采用多模式治疗,而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患者,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射性碘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研究显示,在甲状腺癌的分子信号通路中,细胞膜上受体酪氨酸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已成为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靶点,美国FDA已批准了多种新的靶向治疗方法用于晚期甲状腺癌,因此目前靶向治疗药物也是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本文将就晚期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60只体重280~34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BML-111给药组(BML-111组)、脂氧素受体拮抗剂BOC-2给药组(BOC-2组).采用颅脑撞击法建立TBI模型,Sham组仅开骨窗但不给予撞击.TBI组、BML-111组和BOC-2组大鼠建立TBI模型,脑创伤前30 min BOC-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方便、有效且副作用少的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经药物吸收与经穴刺激双重作用,疗效独特.本文从用药、选穴以及治法协同应用方面,对穴位贴敷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明确了穴位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积极作用,可较好地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脘痛等临床症状,为进一步探索其研究方向、论证其疗效,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利用体外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探讨心肌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Ctl组)、心律失常模型组(Model组)、心律失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心律失常+育亨宾+右美托咪定组(Yoh+Dex组)、心律失常+育亨宾组(Yoh组).Ctl组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odel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Dex组、Yoh+Dex组、Yoh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后利用BL-420E系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