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视域下的网络传媒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untpp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民社会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民间组织的完善。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形式,具有公共性、民主性、自由性等特点。发挥好网络传媒的优势,有利于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公民社会;民间组织;网络传媒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2-0121-02
  
  公民社会理论形成和广泛流行于17-18世纪的西方,那是市场经济勃兴和市民资产阶级作为一股新兴政治势力崛起的时代。19世纪,源于英语世界的“公民社会”概念经弗格森的介绍传导德国。与当代公民社会思想有最直接传承关系的应属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不过他的思想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自此,公民社会概念逐渐淡出现代政治理论的论域。但上世纪70年代末起,公民社会概念又重新获得了新生。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人们对斯大林万能国家政治模式的反思,二是无论在西方还是其它地区,人们对国家产生怀疑、失望、不满时,便将目光投向公民社会,在中国,对公民社会理论的探讨也成为一种潮流。
  
  一、公民社会刍议
  
  关于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各国学者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学意义上的,一类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两者都把公民社会界定为民间组织。但强调的重点不同。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强调“公民性”,即公民社会主要由那些包括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民间组织构成;社会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强调“中间性”,即公民社会是介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中间领域。正如戈登·怀特(Gordon White)所说:“当代使用这个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他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社会或经济系统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俞可平把公民社会看作是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支援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等,它们又被称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
  在中国历史上,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是近代中国的产物。到了1978年,中国在邓小平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使公民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迁,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催生了民间组织,广义的民间组织是指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外的社会中介性组织。我们通常所说的民间组织是指由各级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并纳入登记管理范围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类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从某种程度上说,公民社会的完整构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民间组织的健全发育,民间组织是一个储备着众多社会资源、思想资源与文化资源的社会形态。其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应该并且能够为公民与国家之间构建起一种民主、自由、公共、平等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利益机制。网络以其传递速度的迅捷性、传递范围的广泛性、民意表达的自由性、网络言论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而成为沟通民间与政府的重要渠道,建设现代化的民主国家,也即是要建设一个开放型的民主型的公民社会,开放型社会的建设首先需要一个开放型的政府,开放型的政府需要开放型的民主言论与利益表达机制,而网络无疑成为了最好的交流平台之一。
  
  二、网络传媒与公民社会
  
  网络传媒在当下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即表现在言说的公共性、民主性、自由性,这三大特征即是构成公民社会的基本社会形态特征。公民社会的真正要义在于,突出社会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将公民与国家及体制处于平等地位。国家的职能及运作都是以维护公民权益为根本目的的。真正的公民应该是宪政意义上的公民,宪政的目的并不是为政治服务,而是为公民行使自身合法权益服务。一个完整的公民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共同体之下的公民,必须具有一个完整的国籍与身份,具有宪法所规定的完整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一个真正公民社会的构建需要几个层面的互动与努力:一是与社会转型及经济转型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与转型;二是来自民间社会的相应转变。除了主流意识形态之外,任何一种社会转型的到来都必须有强大的民间意识形态作为铺垫,即要有丰厚的民间土壤。个人认为,公民社会的到来最主要的还是自下而上的变革模式;三是“第三种力量”的启蒙与参与。这里所说的“第三种力量”主要包括:知识分子、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及教育文化机构。其中,在21世纪的社会变革中,又主要以知识分子主导下的网络传媒来实现对民间社会的“公民”意识启蒙与引导,知识分子在21世纪的社会变革中,仍然可以作为主导力量,但这种主导力量的话语言说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借助一定的传播工具和表达手段,从而实现自己的“向上”和“向下”的意识形态启蒙和引导,这就必须借助于开放、民主的网络传媒。
  当下的网络及论坛(这里主要指民间网络)基本上是由官方注册、民间运作。中国民间网络的迅速勃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网民。使得社会公众与传统媒体及政府部门之间相对封闭的沟通渠道大为放开,社会公众可以宪法及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公共邮件、网络论坛直接向官方或政府申诉自己的合法权利,发表自己的合法言论。而官方或政府则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民意,或者直接通过网络公布政策、法律和法规。可以说,网络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国家和政府的开放型执政方式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功能、利益表达功能、监督功能与信息反馈功能。而且网络论坛、网络博客与传统媒体相比,相对活跃、自由、公共、开放、民主。网络论坛、博客的操作者与参与者都是多元化的社会公众,它超越了传统媒体那种身份与等级的限制。特别是个人网络日志的出现,开创了个人化审美时代的到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审美。网络日志与博客专栏的作者,可以充分按照自己的个性化意志,发表极具个性化思维的专栏文章,这些专栏文章,既在某种程度上记录着当下社会的重大历史进程,又记录着私人化的社会体验,是能够把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当下与历史、国家与民间充分融合起来的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当前,对于民间组织有着相对较好的外部环境,民间组织本身也有着一个自我的发展机制,任何外部力量都不可 能会阻挡民间组织的自主发展,但是,这并不等于民间组织的发展不受任何外部力量的影响和干预。事实上,网络论坛和博客就已经在启蒙和影响着中国民间组织的完整发育,而且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网络论坛和博客无疑仍然会成为主导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博客中国”总裁方兴东曾说,“是我们改变了这个时代”。方兴东的话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网络博客实现了中国技术化传播的最大突破,二是网络博客通过其技术化的力量优势实现了对当下社会生存状态及文化、思想状态的改变。以技术化的传播优势实现精神化、思维化的社会变迁,这是网络博客的最大功绩。
  网络论坛和网络博客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网络论坛和网络博客聚集子最大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思想优势,中国的社会精英和思想精英、文化精英基本上都是在通过网络论坛及网络博客传递着自己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网络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公共知识分子”实现社会建构的重要表达渠道。和传统媒体一样,一个优秀的网络论坛,必定要聚集最优秀的网络写手、专栏作家和时评家。优秀的专栏作家和时评家,是凝聚网络人气、吸引网民眼球的一大招牌。比如“天涯社区”之“关天茶舍”,很多网民几乎都是冲着王怡、陈永苗等优秀网络作家和民间思想者来的,如“燕南社区”和“世纪中国”,一度成为凝聚中国最优秀学术资源的知名学术网站,再如“真名论坛”、“凯迪社区”、“百灵社区”等知名网站社区论坛,大都凝聚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或民间思想者、专栏作家和时评家,王怡、吴思、陈永苗、冼岩、贺卫方、老金、槟榔、朱鲁子、冉云飞、梁泉、石勇、许知远、笑蜀等等,一度成为了网络思想界的活跃人士,而深受网络媒体的追捧。就即便是我国最大的两大官方网站——新华网和人民网,也集聚了众多网民的活跃言论和意见。
  
  三、小结
  
  尽管如此,但是,网络它本身并不是绝对自由与完善的,网络的运作也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在内。网络参与者本身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网络的公开化和民主化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国家力量的推动。但是国家在对待网络上应该有合理化的政策,既不能放得太开,又不能管得太紧。国家应该在保证宪法和法律畅通运行的前提下,放开网络言论,但是放开不等于不管,而是要在宏观政策上进行指导,打击和杜绝反动言论和不良言论。公民社会需要同样需要一个健康、良好、稳定的网络环境和言论空间,这就需要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有力措施。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温州市实验中学是一所“现代化、示范性、集团型”的名校,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实验中学始终践行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验示范”的办学理念,把“为未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产业之间的界限不断地被打破。产业与产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产业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作为中小学现代教育的主要标志——多媒体教学,是人类教育史上最重大的变革之一,其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确能事半功倍。如果运用不恰当,不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了图书室。图书室对做护士的我来说,是太陌生了,就连借书的程序,我都不甚清楚。我就在那随便翻看,当看到《当代护士》时,我原也想随便翻阅一下,可是一看内容我就
5月20日,是我和夫君的结婚纪念日。女儿有一天在无意中看到了我们的结婚证时,惊讶地疾呼:“哇噻!爸妈好浪漫,结婚的日子选了个爱情密码(520——我爱你)。”我一脸愕然……其实这个
她认识他的时候,他穿着廉价的西装,灰暗,却轮廓分明。他牵着她的手,旁若无人地穿过大街小巷。她冰凉的小手,在1995年的冬天,开始微微发红。
精神利益是人的精神需求与其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物财产价值的重视,传统民法忽视了对物所蕴含的精神利益的关注。物当中包含有精神利益,这是对人类认识史、特定情形进行
文章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适当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经验较贫乏的小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