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介导Smad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促进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1321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BMP-2)在神经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BMP-2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方法

传代培养人U8vIII、U87、T98G、LN229及U373神经胶质瘤细胞株。采用PCR法检测BMP-2及其受体BMPR1A、BMPR1B、Alk-2和Smad1在5种细胞株中的表达。MTS法检测0、25、50、100、250及500 ng/ml的BMP-2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用上述剂量的BMP-2处理U87细胞后,Smads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MAPKs)活性的变化;100 ng/ml的BMP-2处置U87细胞后0、5、15、30及60 min, Smads和MAPKs活性的变化;用100 ng/ml的BMP-2处置U87细胞后0、4、8、16及24 h,BMP通路下游基因cyclin B、cyclin D1、p27及p21的表达。

结果

BMP-2及其受体BMPR1A、BMPR1B、Alk-2和Smad1在5种细胞株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BMP-2在U87中表达最高,U373中表达最低。MTS实验显示,BMP-2对U87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在剂量为100~250 ng/ml时达高峰;与0 ng/ml BMP-2比较,随着BMP-2剂量的增加磷酸化的Smad1/5/8、p38激酶、c- Jun N-末端激酶(JN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逐渐增高(均P < 0.01),100~250 ng/ml时达高峰。在BMP-2处理U87细胞5 min后磷酸化的Smad1/5/8、p38、JNK和ERK蛋白的表达开始升高,30 min达高峰,各磷酸化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BMP-2(100 ng/ml)处置U87细胞后,cyclin B和cyclin D1的表达逐渐升高,p27和p21的表达逐渐下降,均于24 h达高峰,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结论

BMP-2通过介导BMP/Smad和BMP/MAPK通路的活性而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垂体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5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病理显示节细胞瘤与垂体腺瘤细胞合并存在是其典型特征,其中4例为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伴节细胞瘤,2例为垂体多激素腺瘤伴节细胞瘤,1例为垂体无激素型腺瘤伴节细胞瘤,1例为垂体节细胞瘤。平均随访4.7年,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3例次全切除患者中
目的分析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GNTs)的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PGNTs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16例PGNTs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24岁。术前平均远期生活质量评估 (KPS)评分为86.3分。额叶(4/16)为好发部位,其次为颞叶、侧脑室和顶枕叶,13例表现为囊性病灶伴或不伴实
期刊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致难治性癫痫的病理分型、头颅MRI检查结果、致痫灶所在脑叶位置、致痫灶切除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1例FCD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效果。随访时间为1~3年,同时分析病理分型、头颅MRI检查结果、致痫灶所在脑叶位置、致痫灶切除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Engel分级Ⅰ级42
期刊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诊断技术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超声检查,明确其病变原因,并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价是否有手术指征。同时根据术中情况评价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并随访治疗1年后的神经功能,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均能有效协助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损伤部位,并且与手术中所见完全符合,符合率为100%。患者随访1年观察发现受损神经的功能均明显提高。其中保守治疗的12名患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