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情感教育,我们可以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的实施,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2-0114-02
  A Brief Analysis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Nanyang Middle School,Dangchang County,Longna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WU Juanming
  【Abstract】I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emotional edu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It is not only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teachers,but also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Through emotional education,we can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Therefore,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rol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Keywords】New curriculum;Middle school Chinese;Emotional education
  情感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实时的态度和经验,情感是人类不同于和其他生物的直观区别,由于情感的作用,才使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形成,开展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情感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初中生现在处于叛乱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师极大的关注,将情感教育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弥补他们成长的不足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营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语文是一门语言基础学科。它不同于物理、化学、数学等其他基础学科。如果在传统教学中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恶和无聊,而导致他们完全失去兴趣。在语文课程重难点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感特征,有意識地调整教学情感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教学中。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语文课本主题的兴趣和日常交流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还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可以在非常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交流,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文章介绍了父亲对花的热爱以及对花的具体描述。这些描述不仅使作品自然化,而且利用鲜花的柔和性来调和爸爸刚性的性格,使爸爸的爱表现出严厉和慈爱共济。花是父亲的最爱,也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以及父爱的语言表露,人与花相互映衬,景象融为一体。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情感内容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于相对叛逆的青春期阶段。在此期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真实的情感打动学生,与学生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背影》时,应简要说明文章,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应对文章写作的背景进行详尽的分析,构建文章的情景。在《背影》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在1925年创作的,是当时在他收到父亲的来信时,回想起他与父亲在南京分别时的情景,然后写下了《背影》。这篇文章充满了对父亲的感激和想念,但是为了生计和读书谋求出路,父亲和儿子不得不道别。即使在今天,这种体验也是很普遍的,许多父母为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常年在外奔波,一年难得见几回面,这样的情感和《背影》一文中所描述的情感没什么不同。通过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内容,也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不易。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环境,导入情感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情感教育,以改善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效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文章在诵读时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很多知识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图像、声音等形式反映出来,这些知识可以充分体现出初中语文知识中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多媒体创建的语境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
  四、优化课堂导入,巧妙渗透情感教育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能突破很多教学难点,为情感教学渗透提供更多契机,真正帮助学生摆脱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促进其课堂学习效果与效率的显著提升。比如:某教师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节课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孩子都可以看出来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那些大人甚至皇帝都认为皇帝穿得是非常好看的衣服呢?为什么连小孩子都敢讲真话,大人却不敢?以此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能从不同层面思考虚伪与诚实,同时也能为之后的课文内容讲解奠定良好基础,从不同层面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其能全身心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促进其课堂学习效果、效率的显著提升。
  五、加强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讨
  为了进一步优化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恰当渗透,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各方面潜能可以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六、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成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情感教育,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建设和品质素养。
  参考文献:
  [1]邹庆刚.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几点探讨[J].考试周刊,2017(77).
  [2]田拥丽.试论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责编 林娟)
其他文献
摘 要:王安忆在其多年创作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其中对亲情缺失下的女性刻画着墨众多。本文从亲情缺失叙事下的女性形象类型、女性追求、叙事意义来探讨王安忆作品中呈现的女性生存状态。  关键词:亲情缺失 女性形象 女性抉择 叙事意义  女性成为被言说的对象,并不断地成为创作的热潮。以王安忆为例,在她三十余年的创作中,为我们呈现出一系列生动饱满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或是生活在城市底层,或是挣扎于城市边
【摘 要】通过归纳分析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优势,本文从“介入课前—导入新课—切入重点—深入拓展—引入小结—进入精练”六个切入点,分析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高效整合,能促使历史教学的时空更加宽广,教学研究更加自信。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整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0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集市东头是百货店
摘 要:散文诗集《野草》集中体现了鲁迅对内在自我的深刻体验与哲学反思。在流动的体验与反思中,旧的主体精神不断被消解,新的主体精神随之又不断生成,散文诗集《野草》蕴含着一条主体精神之发生的轨迹。通过分析《野草》的首篇《秋夜》和尾篇《一觉》里所描写的书斋、花园内的精神之发生,可以一窥这一主体精神之运动的逻辑起点与结点之间的应照。  关键词:《秋夜》 《一觉》 书斋 花园 主体精神  诗人张枣认为《野草
摘 要:作家选择人的生活某一镜像,进行聚焦放大,彰显人在苦难中挣扎的力量和决心,而且,作家对城乡生活画面交叠对比,寓示城市中的人们为了实现荣华富贵进行的人生抗争和在乡村的人们在生死边缘进行的人生挣扎,具有不同内涵,同时也寓示了城乡生存环境的差异。在情感态度倾向上,从希望到失望,作品透露出浓浓的悲凉意绪。寓示知识分子在与现实的关系中,应该采取拒绝还是依附的议题,引人深思。作家以密集的城乡个体生命镜像
这三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的本科学生,我曾经担任过她们班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必修课老师,这几位都是班上认真听讲、热心提问的学生,当时对她们就有较深的印象。后来,她们准备申报学校的大创项目,请我做她们的指导教师,我欣然答应。项目申请下来后,就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我们也有过多次的交流和讨论。现在项目即将结题,她们也交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胡袤烟同学的论文将曾树生和庞家玉两个女性形象进行
摘 要:朵拉的微型小说集《自由的红鞋》从家庭伦理与两性情爱关系探索男权社会中女性个体的价值与尊严的缺失。以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两类形象对比,赞扬女性重构话语权、回归到自由的“人”的状态,显示出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朵拉避开了宏大叙事,而着意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情,将人性、人生、社会等纳入审美视域,显示出女性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朵拉 《自由的红鞋》 男权社会 女性主义  朵拉是马来
摘 要:抗战期间,巴金与靳以都将途径梧州的经历写成了散文。巴金既控诉了敌人的残暴,同时在细腻、冷静的观察中,充分融入了个人的人生体验。靳以则强化了散文作为战时宣传利器的功能,作品具有强烈的鼓动性与纪实性。从中,可以窥见二人抗战作品的不同取向。  关键词:巴金 靳以 散文 “梧州叙事” 抗战 体验  一  巴金与靳以因为是文坛密友之故,常被相提并论,但是一直存在将二人的创作风格做截然对立区分的误区。
横亘天际的凝重与晦暗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从这裂痕里,生长出了一朵美丽的金红色花朵。   ——题记   城南的清晨,仿佛总要比别处的晚一些,因为晚,便也多了几分曙光般等待的希望。天空明明暗暗地折射着灯影,几缕缱绻的游云冉冉而行,月亮坠入不见底的河,星星垂眸惊动了舸。喧嚣散尽,摆渡人的呼声空寂寥落。我在河边走着,冰冷的河面上,晨雾迷蒙……   天际泛出一抹淡淡的蓝色,映着一朵灰暗的花。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垮掉的一代”,日本文坛上出现了“无赖派”。二者具有相似的颓废文学主张,前者以开鲁亚克等为代表,后者则以太宰治等为代表;二人的代表作《在路上》和《人间失格》中塑造的主人公都是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也是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社会上一些反传统权威的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写照。本文将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探讨美国“垮掉的一代”和日本“无赖派”的共性与差异,以及所反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