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的域外之音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20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渡大学技术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完备,对培养目标的达成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通过开放的视域,以普渡大学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其技术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普通识课程;课程体系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它们有不同的教学焦点。普渡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公立大学,以其工科实力闻名。20世纪后半叶,美国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程雇主和教育界领袖开始认识到,要培养21世纪的工程师,需要对以科学工程为主导的工程教育范式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普渡大学顺应趋势成立技术学院,其培养目标定位类似于我国的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普渡大学技术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备受全美社会各界的欢迎,毋庸置疑离不开其深厚的专业教育底蕴,除此之外,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备对培养目标的达成作用亦无以代之。正如一位技术学院77级毕业生所说:“技术学院让我拥有实验室实际动手经验,并且给我机会将商学和营销课程相融合,我觉得这些与我未来的职业兴趣相吻合。”因此,以开放的视域探究其通识课程体系如何在普渡大学通识教育大环境下凸显技术教育特色,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一、普渡大学通识课程体系——基于能力与学科的混合模式
  普渡大学通识课程体系有两个聚焦点:学科与学生。从学科出发,其通识课程体系依据学科结构,为学生构建学科界限相对清晰、系统性较强的知识体系;从学生出发,其通识课程体系针对学生提出了学科课程无法集中体现、却又是专业教育所必须培养的能力方面的要求,避免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其中,形成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因此,其通识课程的设置是基于能力与学科的混合模式,共包含四种能力课程和四个学科领域课程(表1)。能力课程包括书面沟通、口头沟通、资讯素养和定量推理;学科领域课程包括行为/社会科学(人类文化)、人文科学(人类文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四大类。每种能力、每类学科领域包含一定量甚至庞大的课程群,并明确提出了期望达成的目标。
  二、普渡大学技术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特点
  在普渡大学基于能力与学科的通识课程体系下,技术学院根据实施技术教育的定位,结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凸显技术应用特点的通识课程体系。技术学院开设机械工程技术专业(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简称MET),培养目标是工程技术员和技术专家,后文将以技术学院MET为例,对技术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特点进行介绍。
  1.通识课程的选择模式——必选、限选、任选相结合
  普渡大学MET通识课程在总课程量中所占比重较高,约占1/2,即在34门学位课程中要求通识教育课程有16门,这16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必选、限选、任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选择。从通识课程选择方式来看,MET高度重视学生口头沟通、书面沟通、资讯素养、定量推理四大能力的培养,对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也有必选要求,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提供了科学原理方面的支持,保证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这种选择模式使指向性与自由度相结合,既提高了预期培养目标的实现度,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需要。
  2.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和合主义”
  普渡MET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和合主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识课程的选择与专业课程具有一致性,强调应用性,即解决技术问题的应用价值。例如,MET数学课程所要求的应用微积分,包含了指数函数、三角函数;极限、微分、微分法则、极大化、极小化、最优化、曲线图、曲线积分、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性质和数值方法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强调解决技术问题中的积分技巧,其涉及生活、管理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二是通识课程的设置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预留了合适的时间与空间。以物理课程为例,MET的普通物理(一)主要让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力学、热、声;普通物理(二)主要让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电学、光学和现代物理学,其理论深度相对浅显,很多内容在我国的高中阶段已经开设,旨在为学生解决技术问题提供科学原理方面的支持。而国内有些物理课程以微积分为基础,所要求的内容大大超出了“原理支持”的范围,从而占用了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
  3.通识教育大环境的构建——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
  普渡大学MET在正式的课程体系之外,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等:其中影响比较大、范围比较广的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为主的,如学术讨论会、学生专业大使等;以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为主的,如领导实习、协作式领导等;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主的,如新生工程讲座、跨学科研究活动、学会组织等。技术学院鼓励学生参加这些非正式的通识教育实践活动,这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与正式的通识课程一起,构成了普渡大学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大环境。
  三、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启示
  1.灵活选择——基于能力与学科的通识课程设置模式
  通过前文对美国普渡大学技术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介绍可以看出,基于能力与学科的通识课程设置模式可以较为真实地反应出现代知识体系的发展特点,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知识和复合能力的培养,也更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因此,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认识这种模式的优势,在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选择适合院校个性发展的通识课程设置模式。同时,各大学应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的传统、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有意识地探索新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使其随着教育理念、社会需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2.搭建桥梁——通识课程选择的自由民主与指导控制
  学生是通识课程选择的主体,通识课程的选择与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但是,学校在通识课程选择的过程中也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宏观把控。普渡大学技术学院采用必选、限选、任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预期培养目标的实现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需要。因此,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通识课程进行更加正确的选择,在自由民主与指导控制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3.凸显应用——通识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融合
  通识课程设置目的其一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二是服务于专业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对通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开设与专业发展、学生未来职业选择与发展相关的课程。通识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融合,为本专业的学习以及将来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提供支持,使得学生更容易具备创造性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适应与之相关的工作内容和难度的变化。
  4.高屋建瓴——构建通识教育大环境
  学校要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把通识课程和课程之外地其他培养环节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通识课程质量。调整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提高培养方案的弹性、灵活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生自主发展有机结合。改革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和课程基地,构建符合应用型院校特点的通识教育大环境。
  基金项目:上海电机学院2015年校级重点教研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A1-5401-15-
  001-05-18)。
  作者简介:付晓培,上海电机学院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科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教育。
  吉文斌,上海电机学院副教授、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科长、博士,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教学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最近,南京审计大学(原名南京审计学院)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开设了“瑞华会计精英班”,精英班将实行“双导师制”,并分别选派优秀教师和实务精英为学生授课。此次合作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精英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个班的设置对学校现行体制下的就业导师制体系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就业导师制;现状;发展体系  一、就业导师制的概念以及运作模式  1.概念  就业导师制是指大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普及,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解决“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为例,阐述基于TPACK翻转课堂启发下的“82+55+28”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TPACK翻转课堂;“82+55+28”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教学形式
期刊
摘 要:微课以其短时、针对性强等特点成为了新兴教育手段。本文借助微课理念,针对医用物理学的课程内容点多、章节独立、知识应用性强等特点,以波的干涉规律为例进行微课设计,以期能给该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带来新思路。  关键词:微课;医用物理;课程设计  微课(microlecture)是结合学科特点经过设计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作为新兴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者所关注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技术也不断进步,艺术设计教学中出现软件教学已成为必然。而我国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出现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学校重理论,不重技术,导致了软件课程在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本文对软件Corel DRAW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软件课程在教学中得不到重视的原因。  关键词:艺术设计;软件课程;Corel DRAW  由于经济全球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从三个方面对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的认知偏差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是检验棉花期货投资者是否具有启发式认知偏差;二是检验棉花期货投资者是否具有框定认知偏差(框定依赖);三是扩大考察时间区域的范围,检验棉花期货投资者预期模式是否发生了变化。得出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具有认知偏差的主要结论,并据此提出加强棉花期货市场机制建设,培养棉花期货投资者投资理念及优化市场投资主体结构的对策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遂宁市中小学教师的规范承诺度较高,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的继续承诺呈显著差异,教龄在5年以下和年龄在28岁以下的教师与教龄在16年以上教师在感情承诺维度有显著差异。教师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领导与管理的满意度偏低。教师职业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感情承诺和规范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继续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感情承诺与工作满意度自我实现维
期刊
摘 要:大学校园景观是大学物质文化最直观的显现。文章针对目前高校校园景观文化存在的同质化、空洞化和利用低效化等问题,结合山东建筑大学校园景观实例,通过在多元化发展中突出传统特色、在环境熏陶中传播知识以及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高效利用等途径展现高校特色景观文化。  关键词:特色景观;文化建设;景观文化  一、高校景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纷纷进行了扩建或整合,
期刊
摘 要:实践实验中心建设应注重实践与教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大学电子设计实践教学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管理经验,从实践教学中心的教学目标、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族高校;电子设计;建设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西藏民族大学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高级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以现代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使学历教育和职业
期刊
摘 要:“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理念对高职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车载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重点分析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改革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高职教育;“三育人”;车载电子技术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1.高职教育“三育人”理念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学校育人这个根本问题,积极应对社会转型、产业升级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要求,2012年下半
期刊
摘 要:探讨绘画艺术治疗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性,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绘画;大学生;心理健康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内容简单、形式单一,使得心理健康课程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如何更好地在课程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绘画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一种,原理是通过绘画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