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信息驱动的3D打印云服务平台知识管理模型

来源 :机械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辅助用户在3D打印云服务平台上完成产品开发任务,针对3D打印云平台任务流程复杂、任务主体类型多样的特点,提出一种面向任务信息的3D打印云服务平台知识管理模型.梳理了3D打印云平台知识类型,分析了平台典型任务过程并建立了任务阶段间的信息交互映射模型.构建了3D打印云平台知识管理模式,基于本体对知识和任务进行了语义化表示,针对特定任务阶段,提出了综合任务过程属性和任务对象属性的知识双重过滤模型,通过任务对象属性语义扩展保证了知识方案的完整性,实现了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开发了3D打印云平台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案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管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其他文献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5%)锆元素的AlSi10Mg合金,并进行了固溶时效处理,研究了锆元素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合金均主要由α-Al相和共晶硅相组成,添加锆后合金中生成ZrAlSi相,随着锆添加量的增加,α-Al相和共晶硅相先细化后粗化,在锆质量分数为0.3%时细化效果最佳,ZrAlSi相尺寸则持续变大;热处理后,组织进一步细化,锆质量分数大于0.3%时出现块状ZrAlSi相;合金的硬度和抗压强度随锆添加量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在锆质量分数为0.3%时达到峰
滚动轴承常被用于风力涡轮机、发动机等旋转机械中,由于负载、电流变化等因素将导致旋转设备中的滚动轴承在变速条件下运行.在变转速的工况下,现有时频分析、共振解调等故障诊断方法并不能有效提取故障特征,且考虑到强大背景噪声下存在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变分模态分解(Generalized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GVMD)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的变工况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将在变工况下故障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参数非线性扰动影响转矩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转矩自适应分层控制方法.建立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及车辆期望动力学模型,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实现车辆对理想二自由度模型横摆稳定性参数的跟踪控制,计算出主动附加横摆控制力矩.针对车辆动力学模型参数扰动情况,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运用自适应控制算法提升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的自适应能力,减小控制对象参数变动造成的控制偏差.搭建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
根据热连轧机实际结构,采用集中质量法,利用质量单元和弹簧单元表示辊系振动,梁单元搭建机架轮廓,建立了一种单架轧机简化模型,可展现轧机空间振型,在此基础上,利用COMBIN40添加工作辊轴承座装配间隙,考虑间隙对轧机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通过模态分析发现,间隙导致轧机系统低阶频率增多,振动加剧.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相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本文把空气动力学结合到机械结构设计之中,设计了一款能在壁面灵活移动、能在简单的相邻壁面间翻越、具备一定量的负载能力、履带式行走方式、共轴双旋翼提供推力的机器人平台.先对选定翼型进行2维的外流场计算,求得“最经济状态点”,以确定上、下旋翼的安装角分别为6°和5°.在此基础上,再求解出旋翼直径、旋翼机构推力与电机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旋翼直径为基础,对机器人平台的各个部分重量进行关联.最后把旋翼直径、电机功率和整机重量三者串联起来,建立Simulink模型,当旋翼直径等于376.4 mm时,求得最小重量的
液阻悬置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其在不同激励下有着良好的动特性,而动特性又与悬置参数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本文基于Volterra级数理论,以惯性通道-浮动解耦盘式液阻悬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该液阻悬置非线性阻尼滞后角和其液体阻尼机构非线性阻尼参数的识别方法,可在知道输出和部分结构参数的情况下来较为简单的获得液体阻尼机构的阻尼参数,且在一定范围的激励频率下得到的该阻尼参数识别值与实验得到的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能保持在3%以内.另外由Volterra级数理论识别得到的液阻悬置阻尼滞后角已由平均法对比验证,同样表现出
在常温下对SUS301L-MT不锈钢进行了应变速率为0.0005 s-1的准静态和0.1~500 s-1的动态拉伸试验,基于经典J-C模型拟合得到其应力-应变曲线,通过最大拟合优度和匹配优度确定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对经典J-C本构模型的模拟准确性进行分析;引入动态放大模量确定马氏体相变强化和绝热温升软化的临界应变,对J-C模型进行修正,并对修正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经典J-C本构模型无法准确描述试验钢在高应变速率塑性变形时的马氏体相变强化效应和绝热温升软化效应;修正后的J-C本构模型可准确描述
在数控机床高速运动过程中,由于进给系统速度、加速度的变化,使得丝杠传动系统的固有参数如等效刚度、等效阻尼值发生变化,产生伺服动态误差,进而影响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精度.为获得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时变特性模型,首先对其进给系统进行动力学物理模型等效,采用集中参数法和控制理论建立其进给轴伺服模型.基于赫兹接触理论、铁木辛柯梁模型、能量耗散法给出了系统刚度、阻尼的理论计算模型,结合机床进给轴伺服模型,提出了五轴卧式加工中心的时变特性进给轴建模方法.通过给定正弦输入信号,利用MATLAB中Simulink模块仿真得
为实现微型易碎、不规则物体的稳定抓取,结合软体材料的柔顺性和鸟喙结构抓取的准确性,提出一种仿鸟喙微型气动软体机械手爪,该机械手爪不仅具有一般软体手爪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而且结构更加简洁,对微型物体尤其适用.利用Yeoh本构模型和Ansys软件,对手爪的弯曲特性做了有限元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变壁厚和局部填充的优化.对优化后的手爪进行了弯曲特性、抓取力测试试验和适应性试验,验证了仿鸟喙微型气动软体机械手爪的可行性.
在一款采用废气涡轮增压的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电动增压器和低压废气再循环(Low pressur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LP-EGR)技术组合对发动机经济性、NOx排放特性以及动力性、EGR率瞬态响应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增压工作时,低速外特性EGR率可达到25%,使得1250~2000 r/min外特性的燃烧相位提前,油耗相对于电增压不工作时下降8.5%~10%,同时NOx排放显著降低;而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电增压的泵吸作用使得最大EGR率大于30%,取得了油耗和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