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导致北极成为无冰区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3123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二氧化碳的平均排放量应该为北极海冰每年大约50平方米的缩减负责。
  这就是此项研究隐含的结果,它发现每向大气层多排放1吨二氧化碳,就可直接导致夏季结束之时的北极海冰覆盖损失3平方米——如果将这些损失的冰块进行封装,也不过比一辆两座的智能汽车小一点罢了。
  “这是首次有可能掌握我们每一个人是如何对全球气候系统造成切实影响的。”来自于Max Planck气象学研究院的气候学家Dirk Notz说道。
  从全球来看,人类要为每年大约36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负责。再有1万亿吨的排放量,北冰洋的夏季将完全没有冰的存在了——这有可能将是125000年以来的首次發生。时间极限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到来,Notz与来自伦敦大学的Julienne Stroeve将他们的估算在线发表于11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许多此前的研究曾指出,北极夏季的海冰或可逗留更长的时间。
  “海冰很坚固,因此你可以站于其上,它可承载你自身的重量,甚至还可以着陆飞机,”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大气学家Cecilia Bitz说道,他并没有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这项新的研究“令海冰变得脆弱了”。
  世界顶端的海冰减少,将会对北极生物造成威胁,还会增加污染扩散。以及有可能打开跨越北极区域的海运航线。2012年,北冰洋打破了自从有卫星观测以来的最低记录仅有339万平方千米,远低于从1981-2010年设置的平均值622万平方千米。海冰将以何种速度消失目前依然未知。
  为了进行估算,Notz和Stroeve分析了自从1953年以来的北冰洋表面温度及最低海冰范围记录。他们发现,9月份海冰的平均范围随着人类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减少。
  研究人员指出,排放与冰损失的简单关系源于一种类似的明确机制。随着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聚集,温室效应得到增强,一些本该逃逸到宇宙空间的热量被传回地球。这使得到达北极区域的令冰块升温的红外辐射大量增加,从而导致海冰的最外侧边缘向北退却,那里属于低阳光照射地带,海冰的平均范围就是这么减少的。
  气候模拟显然低估了这种影响,并且没有准确构造出北冰洋海冰对二氧化碳水平升高的敏感性。与海冰损失相关的其他因素,诸如来自大西洋的海洋热流及区域性的反射变化等,与不断增加的热辐射相比都显得次要了,Notz说道。
  忽略海洋热的作用是错误的,来自于普林斯顿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的海洋学家Rong Zhang说道。地域性的海冰覆盖峰值会发生在冬季,那时阳光很少照射到北极地区,温室效应也不再那么重要。但是正如最低值那样,北冰洋海冰的最大范围值也在近几十年中出现下降,在2016年3月甚至达到了最低记录。还需要更多的观测确定到底来自于冰下或是冰上的增温,哪一种会起到更大的作用,Zhang说道。“并不仅仅有一种解释。”她表示。
其他文献
相对于城市,农村青少年STEM科技创新活动有其自身特点,在教育理念、活动条件和教师队伍建设上面临一定困难,但也存在独有的机遇。农村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应从科技教育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特长和环境特点,挖掘资源,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好农村青少年STEM科技创新活动。  以自身工作态度和成绩争取学校和上级部门支持  学校领导的科技教育理念和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科技教育和STEM科技
[左]《中央大礼堂》 张友宪?中国画?330cm×89cm  [右上]《有风掠过的午后》孙震生?中国画?140cm×180cm  [右下]《五月的风》 邹立颖?中国画?226cm×202cm
一、缘起:隐藏在图片背后的故事  方案之方案,这似乎是个有些哲学范儿的题目。当然,其实这里并没有要故弄玄虚的意思—笔者编辑的这本书名字是《方案》,如何编辑《方案》的策划方案,自然是“方案之方案”了。  各位爱读书的朋友们自然也经常看书评。一般书评的模式不外乎介绍内容,突出亮点,阐述其内容如何有开创性和可读性,等等。这样写固然清楚明了,却不免专家向大众推荐,老师向学生推荐的味道。那么,为什么不换个角
摘 要:提出在不影响一些USB外围设备使用的前提下,选择性地禁用一些USB设备的方法。   关键词:USB接口 驱动程序    目前,基于USB接口的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像打印机、扫描仪、鼠标、键盘、各种移动存储设备等等,都可以直接使用USB接口,而通过USB接口带来的安全问题却十分严重,如传播木马病毒等。能否有选择性的使用USB设备,即在不影响使用一些USB外围设备,诸如USB打印机和扫描仪、
“西班牙高等艺术院校专业绘画课程”丛书引进自西班牙派拉蒙出版社,共10册,分为“基础绘画课程”和“专业绘画课程”两部分。基础绘画课程有《人体手绘》《素描手册》《色彩手册》三册,专业绘画课程有《产品手绘》《建筑手绘》《室内手绘》《漫画手绘》《时装手绘》《珠宝手绘》《家具手绘》七册。这是一套相对完整、全面、专业的艺术课程,其创作目的清晰、针对性强且容易掌握,能够给予读者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指导。  两千多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于2014年1月4日赴浙江舟山进行了为期3天的慰问,为当地海警官兵、船厂工人、群岛渔民等基层工作者、老百姓送去艺术家们的新春问候。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与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吴长江作为代表团团长,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丁杰作为领队,带领知名画家杜滋龄、谢志高、甘长霖、王书
附记  《中国陵墓雕塑全集·史前至秦代》  主编/袁仲一 李星明  责任编辑/储小平 张 弘 侯 彬  16开 印张/36 定价/500.00元  2011年7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邮购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大街147号  邮编/710003  邮购电话/029—87262491 87265112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是国家大型文化出版工程,以350卷的宏大篇幅收录中国
[编者按]  曾几何时,“髹漆一工艺”这种基本认识长期固化在人们内心,似一处胎记、一种代码携带在髹漆身体上,躲不掉、绕不开。“工艺性”又是一把双刃剑,让髹漆在过去几千年的发展道路上得以传播至今。时至今日,髹漆在当下遇见了当代艺术思潮,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材料表达感受、释放情感,“漆”重新回到其材料属性中,被再度定义、再次重视。艺术家又一次打开我们被限定的视野,他们在实践中用无数次成功一失败、失败一成功
“探究暖宝宝的秘密”课程是中国化工博物馆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家团队共同开发的博物馆探究性实验课程之一。这个系列课程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出发,以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对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面向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开发的化学科普课程。课程契合这个阶段学生对于物质变化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本课程中,暖宝宝为比较复杂的混合体系,在探究
展览时间:2012.12.22至2013.01.30  展览地点:永茂堂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永茂文化有限公司  此次展览共展出陈连富、刘墨两位艺术家的雕塑、国画作品近百件,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艺术盛宴。  陈连富教授是国内具有影响的雕塑家,以古典的、写实的、唯美的手法表现东方女性特有的美感。他凭借扎实的写实功底以及吸收中外艺术的内在精神,透过多元的创作手法,探讨个人对社会与文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