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企业技术管理及技术管理体系的概念,重点分析了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措施,建立起跨行业旅游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关键词]旅游集团 技术管理体系 研究与建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管理日益渗透于企业各个方面,强化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技术管理及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人类的产生一样长久,技术是满足人类需求的重要手段,是关于技术现象及其本质的抽象。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精纺机等,这些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技术有三大特性,一是技术的实践性;二是技术的人本性;三是技术的系统性。
技术管理涉及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包含了工程、科学和管理的知识,涉及企业中的各个组织、各种资源,其功能是规划、开发和实施技术能力,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和运行目标。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具有系统性的整体,首先,技术管理的对象具有系统性;其次,技术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运动过程,由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部分构成,并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功能。技术管理的活动受到一般系统规律的支配。在技术管理的理念上,应当强调以人为本。技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技术的基本含义和核心就是技能、技巧。从一定意义上说,技术领先的实质就是人才领先,为此,在实际的技术管理活动中,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加强技术管理和人事管理部门的协同,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企业的技术管理体系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简单来讲就是以技术资源为基础,有一套组织机构,所有的员工都有自己的技术职责,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工作和活动,以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为目标的有机整体。
二、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的特点
旅游活动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经济活动,随着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业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网络化连锁式服务走向的趋势,产生了许多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游股份公司’,就是一家集吃、住、行、游、玩于一体的大型旅游集团企业,目前是桂林市最大的上市旅游企业集团,是推动桂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经营漓江游船客运、酒店业务、景区旅游业务、公路旅行客运、出租车业务。公司于1998年4月29日发起设立,2000年5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到2009年年度总资产规模约10亿,其中以旅游车、船、出租汽车、酒店、景区其它设备构成的固定资产原值规模达5亿(净值约4亿)。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来讲,远比单一的酒店工程管理、车船管理、或景区设备管理要复杂许多。
1、公司集吃、住、行、游、玩于一体,基本上融合了产品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特点,设备数量多、类型复杂且跨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力度大于产品加工企业。
2、从企业来讲,固定成本管理或者固定资产管理是很关键很重要的。公司的规模、产出、效益和经营、安全各项指标考核的标准、基数都是以固定资产为计算基础,技术管理反映在公司所有的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设备的完好状况与员工的技术能力是同比例反映到客人享受的服务上。
3、公司的技术管理包含两方面工作:一是对有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基础管理和动态管理:二是对劳动者技术水平、操作能力的培训,这是一个软指标,是无形的,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做好帐就行了,对技术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只注重做好固定资产帐,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和技术管理相对忽视。
2、技术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老交通企业(车船单位)的技术档案建设较好,但还没有考虑如何用活它,对它进行动态管理。新收购的企业有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初始技术状态记录是完整的,但在固定资产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状况、技术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就不完整了;有的单位重大周定资产如房屋建筑、重特大设备没有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
3、没有建立严格的技术考核指标。没有对重要设备的运行能耗、维修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及制定定额和考核指标。
4、技术从业人员的不连贯性,没有长期从事技术管理的人员。固定资产从投入到报废有一个很长的时间段,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维修状况、完好状况有持续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公司要尽量做到技术人员相对稳定性。
由于上述原因,无法对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运行效率、运行成本进行准确的掌握和控制。如何保证旅游股份公司集团化后能继续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员工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公司既定的工作目标,这势必给技术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建立和运行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1、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明确分管领导、管理部门和人员,构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确定相应工作职责,建章立制,在日常技术管理活动中把组织结构、方法、过程和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技术活动的规律组织控制和实施有效管理。
2、遵循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原則,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按照PD—CA循环模式,实行定额目标量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3、建立严格的技术考核指标。公司总部协助各单位建立固定资产运用定额指标,编制月度报表,并对其进行数据监控、检查监控和现场监控。在定额指标的基础上确定每年的目标管理,并具体量化,各单位负责分解实施公司的年度技术管理工作目标。
4、各单位一是管好物,建账立制,用活合帐,对固定资产从投入到报废进行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价,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生产经营提供最好的设备,合理安排维修保养,既要保证足够的运力,也要杜绝不合格的、带“病”、带隐患的设备投入营运,确保安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二是在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的同时,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和推广,提高设备采购、运行等综合经济性;严抓设备能耗。三是管人,对技术工人进行有效的、有序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
5、旅游股份公司技术管理体系从2006年运行到今,按三年一个台阶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旅游车和旅游船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故障率降为零;对单位产值能耗指标(百元收入水耗、百元收入电耗和百元收入油耗)实行定额控制,能源使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绩显著。
五、结 论
企业技术管理是技术过程和管理职能交互作用的过程,它作用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将潜在的能力激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技术绩效。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就是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绩效的系统,它以技术能力为输入变量,通过系统的作用,将技术绩效的实现作为结果输出。旅游股份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几年来,技术绩效显著,在以后的管理中应更进一步加强技术战略和市场经营战略联合,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经营战略相协调。同时,加强技术管理活动的灵活性,技术是过程的,技术会改变,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会变化,针对不同环境,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便更快速更有效地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法约尔原著,曹永先译。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团结出版社,1999
[2]乔治·S·戴·沃顿论,新兴技术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陈士俊,王树恩,季子林,学技术论与方法论纲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4][美]VK纳雷安安,技术战略与创新:竞争优势的源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储雪林,技术管理概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6]张耀明,技术管理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关键词]旅游集团 技术管理体系 研究与建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管理日益渗透于企业各个方面,强化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技术管理及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人类的产生一样长久,技术是满足人类需求的重要手段,是关于技术现象及其本质的抽象。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精纺机等,这些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技术有三大特性,一是技术的实践性;二是技术的人本性;三是技术的系统性。
技术管理涉及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包含了工程、科学和管理的知识,涉及企业中的各个组织、各种资源,其功能是规划、开发和实施技术能力,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和运行目标。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具有系统性的整体,首先,技术管理的对象具有系统性;其次,技术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运动过程,由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部分构成,并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功能。技术管理的活动受到一般系统规律的支配。在技术管理的理念上,应当强调以人为本。技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技术的基本含义和核心就是技能、技巧。从一定意义上说,技术领先的实质就是人才领先,为此,在实际的技术管理活动中,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加强技术管理和人事管理部门的协同,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企业的技术管理体系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简单来讲就是以技术资源为基础,有一套组织机构,所有的员工都有自己的技术职责,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工作和活动,以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为目标的有机整体。
二、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的特点
旅游活动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经济活动,随着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业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网络化连锁式服务走向的趋势,产生了许多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游股份公司’,就是一家集吃、住、行、游、玩于一体的大型旅游集团企业,目前是桂林市最大的上市旅游企业集团,是推动桂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经营漓江游船客运、酒店业务、景区旅游业务、公路旅行客运、出租车业务。公司于1998年4月29日发起设立,2000年5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到2009年年度总资产规模约10亿,其中以旅游车、船、出租汽车、酒店、景区其它设备构成的固定资产原值规模达5亿(净值约4亿)。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来讲,远比单一的酒店工程管理、车船管理、或景区设备管理要复杂许多。
1、公司集吃、住、行、游、玩于一体,基本上融合了产品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特点,设备数量多、类型复杂且跨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力度大于产品加工企业。
2、从企业来讲,固定成本管理或者固定资产管理是很关键很重要的。公司的规模、产出、效益和经营、安全各项指标考核的标准、基数都是以固定资产为计算基础,技术管理反映在公司所有的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设备的完好状况与员工的技术能力是同比例反映到客人享受的服务上。
3、公司的技术管理包含两方面工作:一是对有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基础管理和动态管理:二是对劳动者技术水平、操作能力的培训,这是一个软指标,是无形的,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做好帐就行了,对技术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只注重做好固定资产帐,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和技术管理相对忽视。
2、技术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老交通企业(车船单位)的技术档案建设较好,但还没有考虑如何用活它,对它进行动态管理。新收购的企业有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初始技术状态记录是完整的,但在固定资产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状况、技术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就不完整了;有的单位重大周定资产如房屋建筑、重特大设备没有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
3、没有建立严格的技术考核指标。没有对重要设备的运行能耗、维修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及制定定额和考核指标。
4、技术从业人员的不连贯性,没有长期从事技术管理的人员。固定资产从投入到报废有一个很长的时间段,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维修状况、完好状况有持续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公司要尽量做到技术人员相对稳定性。
由于上述原因,无法对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运行效率、运行成本进行准确的掌握和控制。如何保证旅游股份公司集团化后能继续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员工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公司既定的工作目标,这势必给技术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建立和运行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1、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明确分管领导、管理部门和人员,构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确定相应工作职责,建章立制,在日常技术管理活动中把组织结构、方法、过程和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技术活动的规律组织控制和实施有效管理。
2、遵循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原則,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按照PD—CA循环模式,实行定额目标量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3、建立严格的技术考核指标。公司总部协助各单位建立固定资产运用定额指标,编制月度报表,并对其进行数据监控、检查监控和现场监控。在定额指标的基础上确定每年的目标管理,并具体量化,各单位负责分解实施公司的年度技术管理工作目标。
4、各单位一是管好物,建账立制,用活合帐,对固定资产从投入到报废进行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价,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生产经营提供最好的设备,合理安排维修保养,既要保证足够的运力,也要杜绝不合格的、带“病”、带隐患的设备投入营运,确保安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二是在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的同时,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和推广,提高设备采购、运行等综合经济性;严抓设备能耗。三是管人,对技术工人进行有效的、有序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
5、旅游股份公司技术管理体系从2006年运行到今,按三年一个台阶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旅游车和旅游船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故障率降为零;对单位产值能耗指标(百元收入水耗、百元收入电耗和百元收入油耗)实行定额控制,能源使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绩显著。
五、结 论
企业技术管理是技术过程和管理职能交互作用的过程,它作用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将潜在的能力激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技术绩效。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就是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绩效的系统,它以技术能力为输入变量,通过系统的作用,将技术绩效的实现作为结果输出。旅游股份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几年来,技术绩效显著,在以后的管理中应更进一步加强技术战略和市场经营战略联合,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经营战略相协调。同时,加强技术管理活动的灵活性,技术是过程的,技术会改变,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会变化,针对不同环境,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便更快速更有效地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法约尔原著,曹永先译。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团结出版社,1999
[2]乔治·S·戴·沃顿论,新兴技术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陈士俊,王树恩,季子林,学技术论与方法论纲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4][美]VK纳雷安安,技术战略与创新:竞争优势的源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储雪林,技术管理概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6]张耀明,技术管理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