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札记二则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显祖与《万锦娇丽》及新发现的话本小说三种台湾学生书局影印的《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第七种为《万锦娇丽》。这是一种淹没已久的戏曲选集,全名《听秋轩精选万锦娇丽》,署"玉茗堂主人点辑"。今存一册,题"风集",据此,原书当有"风、花、雪、月"四集。书前有汤显祖题序,已缺前二页,残文云:
其他文献
元末高则诚《琵琶记》传奇第一出(水调歌头)一词有云:"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人们通常将其视为我国古代悲剧、喜剧理论的滥觞,认为作者在此"已朦胧看到戏曲有悲、喜剧之分,而悲剧场子更难写";"所谓‘乐人’,指的就是喜剧的艺术效果;所谓‘动人’,指的就是悲剧的感人力量"。这种理解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试看全词:
本书为我国罕见的古代少数民族诗文论著,“大约作于汉民族之南北朝至唐时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库之精品。千百年来对彝族文化之影响甚大,堪与刘勰之《文心雕龙》、钟嵘之《诗品》对汉文学的影响桕捉并论,其中收有举奢哲的《彝族诗文论》
此书是汤炳正先生继《屈赋新探》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二十五万字,为札记体。所录者,短或数语。长则万言,皆作者多年的治屈心得。其间,从文字与训诂到史实与理论,析疑理感,发前人所未发。
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人认为"产生可能在西汉,但完成却是在汉末魏晋之间"(范宁《牛郎织女故事的演变》,见《文学遗产增刊》第一辑);不少人认为,牛女故事的滥觞,最早也就是上溯至《诗·小雅·大东》之中。但我认为,牛郎织女的神话起源很古很古,是一则原始神话;又由于是以"平民"为内容的神话故事,所以长久缺乏见诸于文字的记述;又世世代代地堆上了后来传述的"积层"。故事本身也由简略而趋于繁富,成了一则非常完整、富有趣味、而且反封建色彩颇浓的星宿神话。
虽然文学史上的每一次变化都可以在社会文化中寻找到它的动因。——如政治、经济、习俗、宗教、哲学等等方面的变动都可能引发文学革新——但文学形式与技巧上的更新,其产生原因却要复杂得多。因为它不仅仅是审美情趣、意象选择这样一些由主体意愿能决定的问题,而是一种既有观念因素,又涉及到实际操作因素的问题。就好比科学发明的天才构想往往可以"超前"发生,而实际创造却有待于具体的图纸与相应的技术条件。所以,当我们考察六朝诗歌声律理论时,不得不既要考虑它产生的前提条件,又要分析它产生的现实文化因素,以及促使它最终萌生的直接原因
诗人包何在唐代与父融弟佶并有重名,但生平履历可考者甚少,《新唐书·艺文志》"包融诗一卷"下注:"(融)润州延陵人,历大理司直。二子何、佶齐名,世称‘二包’。何,字幼嗣,大历起居舍人。"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包佶集下注:"包佶,天宝六年进士。兄何后一年。"(《唐才子传》同)如此而已。
一张戒宋代人,《宋史》无传,仅于《赵鼎传》载其弹劾给事中勾涛一事。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南宋一些史家的著作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粗线条地勾勒了他的事迹。陆心源《宋史翼》又撮录他书,为他立了一个较详的传。然二书均有一些错误。张戒的字,陈骙《南宋馆阁录》卷7作"定夫",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刊登了陈咏明同志的文章——《佛老哲理与〈红楼梦〉》,该文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出了新的解释。这里且不去论评文章的观点与结论,只指出文章出现的引文错误。文章第三节说:宝玉天性喜聚不喜散,这是热爱生活的表现,然而事实又偏偏不能如愿,总是散多聚少。……宝玉说:"人有聚必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徐孝穆集笺注"一条,根据明代姚士粦《见只编》所称"吾友刘少彝所缉徐陵集"一语,断定清人吴兆宜《徐孝穆集笺注》"殆必即刘少彝所缉无疑",进而又提出:"《提要》不言为刘所缉,岂原书无编缉者姓名欤?俟更考之。"笔者今将国内现存《徐孝穆集》的几种不同版本一一考核,得出结论为:吴兆宜笺注本并非刘少彝辑本,而是明代张燮、张溥所辑之本。据《隋书·经籍志》和两《唐志》载:"徐孝穆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称:"徐孝穆集一卷,……今惟诗五十余篇。"又《宋史·艺文志》言:"徐陵诗一卷。"
关于杨万里家世方面的材料,向来就觉匮乏。很可怜见的一点,又多散于《诚斋集》及胡铨、周必大诸人文集中,以其零碎,故学界一直乏于梳理。本文拟就近年搜集所得,作一次补缺性的工作。杨氏属周姬姓之序,在西汉之前并不太显耀。故杨氏后人称奉其先祖时,一般都以为起自杨震,如杨万里在其文集中,便多次言及于此。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后汉书》本传说他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名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杨震晚年始入仕,官至太尉,以其刚直,终为外戚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