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声特点与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声检查特点以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均在产后42?d进行指测与超声检查,统计超声诊断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同时记录产后42?d的腹直肌间隔.结果:采取指测的方式,检出286例产妇中40例(13.99%)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经超声检出71例(24.83%)产后腹直肌分离,应用超声检查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指测方式(P<0.05).超声检查特点为腹中线以增宽为主,回声以纤维样略强回声为主;对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特征上,具体以腹白线增宽、皮肤松弛等为主要的表现,此外部分也可见深部压痛的情况;在腹直肌相关指标上,腹直肌间隔指标情况显示,产后42?d的腹直肌间隔为(33.21±11.28)m m.结论:借助超声诊断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较好,同时经超声下也可见典型的特点,进一步结合临床特征对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进行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孤立性肺部分实性结节C T影像表现与病理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19年7月—2021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疗的74例孤立性肺部分实性结节患者的C T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肺肿瘤新分类标准分为浸润前病变(15例)、微浸润腺癌(21例)及浸润性腺癌(38例).比较不同病理亚型孤立性肺部分实性结节患者的C T征象.结果:常见的肺腺癌CT恶性形态学征象包括瘤-肺界面清晰、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等,浸润性腺癌的瘤-肺界面清晰、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等占比分别为
目的:观察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应用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为现代临床有效干预提供有效指导.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冠县中心医院纳入的9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分组干预对照,并命名为X线组(采用X线片检查)、C T组(采用多排螺旋C T检查),各47例.对比两组异物检出率以及异物征象检出率,观察两组图像扫描质量、检查时间、检查满意度.结果:C T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及各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组(P<0.05);C T组图像扫描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X线组(P0.05);CT组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跨物种问题已远超生物医学范畴,促使学术界重新思考全球健康面临的新挑战.基于生物-文化的整体性原则,人类学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包括政治经济学、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适应性,以及多物种民族志.例如当人们探究疾病和苦难机制时,政治经济不平等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适应性对于提供合适的医疗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作为一种研究物种间关系的人类学方法,多物种民族志从整体性视角进一步发展了“同一健康”(One Health)和“星球健康”(Planetary H
浓缩血小板(PRP)也称血小板浓缩物,其富含众多生长因子,在修复组织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PRP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多种根据PRP制备、性状或应用而划分的分类体系,且在质量控制与评估上缺乏共识.文章主要就PRP在组织修复的临床应用以及PRP基于不同性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的分类体系等进行综述.
目的 研究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静脉复苏组(VR组)、生理盐水腹腔复苏组(NR组)、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腹腔复苏组(PR组)4组,每组10只.VR组、NR组与PR组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Sham组仅行右颈总动脉、左股动脉、右股静脉穿刺及全身肝素化.复苏后24 h采集标本,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肌酐和尿素氮浓度,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Paller评分,ELISA法检测肾组织
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可分为增殖期和分泌期,而增殖期又包含了月经期以及内膜脱落后组织再生的时期.在此过程中,内膜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了脱落碎片的清除与内膜组织的再生.文章主要就巨噬细胞在人类子宫内膜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及参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进行综述.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第二大妇科上皮恶性肿瘤,90%以上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主要病因,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年轻群体中呈升高趋势.临床常将病理学检查作为宫颈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常用手段,但其存在有创、漏诊及感染等问题.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等在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的:比较高心病患者心超与心电图诊断阳性率差异,探讨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诊治的1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脏B超检查:采用传统十二导联检查法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然后间隔30?m i n行心超诊断,探头频率2?MHz~3.5?MHz.结果:心电图检查与心超检查左室肥厚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054,P=0.957);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30.92%、ST-T改变35.53%高于心超检查的9.21%、0.00%(χ2=22.334,65.664
目的:探讨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过程中,采用低剂量C T进行引导的可行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C 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患者,按照引导C T剂量分为常规组(管电流为250?m A s)和低剂量组(管电流为50?m A s),各50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C T图像均能满足射频消融治疗要求,均顺利完成治疗.常规组辐射剂量:CTDIvol(18.14±6.16)mGy、DLP(
胃癌是一种全球性高致死性的恶性肿瘤,早期内镜下切除可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的可能,但大部分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处于不可切除的进展期状态,全身性治疗是进展期患者首要的治疗方式.目前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调控的结果,因此在基因蛋白水平探索肿瘤生物特性、预后指标及发现治疗的新靶点是肿瘤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出现的数个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治疗的靶向药物,包括新型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DC、TKI抑制剂等.文章主要就近年来胃癌抗HER2治疗的重要临床试验,建立更完善的进展期胃癌临床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