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J波与猝死

来源 :临床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ri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异常Q波临床上多由心肌梗死所致,但亦可见于多种非心肌梗死性疾病,统称为非梗死性Q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易将这些非梗死性Q波误诊为心肌梗死,造成治疗上的错误,因此对二者的鉴
患者女性,60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996年在外院安置DDD型起搏器(厂家不详).起搏器最初设定的起搏频率为60次/分,A-A间期1000ms,无滞后功能.
目的:研究P-R间期与年龄和心率的相关程度,建立依年龄和心率校正P-R间期的线性回归模型。方法:研究4023例健康婴儿、儿童及成人(出生至80岁)P-R间期在不同年龄间和不同心率间的差别,用逐步回归分析
我们曾发现右前间隔旁束可以改变QRS终末向量。为了明确这种现象是否具有特异性,我们观察了单旁束患者射频消融前后的常观心电图。结果看到任何区域的旁束普遍存在QRS终末波形改变。
目的 探讨短PR综合征PR缩短的以及合并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对既往射频消融病例中具有短PR和QRS波正常的26例患者的电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期PR间期正常的28例室上性心
研制了一种太阳能冰箱,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热电制冷结合,实现了较好的冷藏效果。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导冠心病(CHD)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使用MarqutteCASE16系统按Bruce方案对34例CHD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分析心电图记录到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发生时间,类型及缺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