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应有的三个追求——以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为例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而言,100多年来的中国现代性学术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虽取得不少成绩,但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仍有所逊色。话语体系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所能达到的思维能力、理论水准、精神品格的标志,关涉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及其国际学术地位的轻重和学术影响的大小,为此,在新时代的理论建设中应该在目的性、主体性、专业性三个方面做出更加具有自觉意识的追求和努力。目的性是一种事先规定的目标预设,是各种理论学科的学科性质和功能显在的实现,其目的追求主要有三:一是服务于中国自身的社会发展,在具体研究领域创造既具有现实认知能力又具有引领作用的理论话语;二是参与并促进全球化时代世界学术的发展;三是要直面人类生存境况,走进人民生活世界,对世道人心的改良改进有所启迪有所作用。主体性是学术理论话语在内容和性质上应有的规定性内涵。包括个人主体性、对象主体性、社会主体性三个层面。个人主体性是具体从事学术理论研究者的个人性的体现:对象主体性是构成中国当代学术研究对象的客观社会内容与时代需求在话语建构中的自我显现,也体现着话语建构主体对中国社会实践当下性的学术回应;社会主体性则主要包括民族主体性即对民族自身学术传统的传承和主义主体性即作为意识形态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的指导。第三是专业性追求。话语体系的建设是为了学术思想的创新,必须讲专业性。话语体系建设不能停留在随随便便地发感想谈意见的层面,必须具有理论系统性,是具有思想贯通性的理论内容、符合逻辑与规范的理性论证和由特定术语构成的话语表达形式有机融合的产物,思想观念、论证逻辑与表达术语三者缺一不可。具有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术语、新命题的创
其他文献
2008年以来,“精益政府”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变革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西班牙等国家政府相继以精益思想为指导改变着政府的行为方式。由于旨在应对经济危机、财政危机的精益政府理论过度的实践性.其哲学理念需要我们进行充分挖掘。尤其是隐藏在其方法论背后的认识论。需要进行抽象探讨、本文主要依据精益政府实践和精益思想体系,对精益政府理论的哲学理念体系进行初步建构,从核心内涵、基本逻辑、重要理念三部分加以概述。
下面是本校1955年校庆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大部分理科、医学院论文摘要。本期学报所载除鄧實先生的键函數,和周光俗先生的山東植物地理(初稿)兩論文外均是提出討論會上的論文,此處未再列入。
主持人语:极简主义艺术作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走向极致,它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力图达成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的效果.这种对艺术"物性"的追求从呈现形式化、系列化对象的自在性或实在性转变为对非物质化感受的强调,最后走向了反形式的"真实性"诉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它能否得到科学论证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合法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小提琴手"问题就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尽管存在所谓的"恩格斯主导说",但马克思才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真正的第一小提琴手.这一点既可以借助MEGA2第I/5卷的先行版和正式版在文献学上加以论证,也能够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和概念形成史的角度进行证明.
主持人语:今天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便捷和节奏的加快,这些技术更是正在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迫使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必须面对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乃至于人类生存本身带来的巨大变化.本专栏两篇文章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存在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以及在技术变革的时代里,作为人类究竟应当如何去正视与面对.
性别红利也称"性别平等红利",是2010年首现于西方的概念.最初,它是从女性劳动力资源的视域出发的,将女性就业机会的增加与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加以关联,强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继而,这一概念开始得到更广泛应用,其意涵也不断拓展.然而,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于什么是性别红利、如何看待女性红利、如何有效激发性别红利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尼科斯·普兰查斯在最新一期的《新左派评论》上发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一文,就我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一书进行评论。普兰查斯主要对我书中所涉及的方法论问题、国家的客观本质、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机构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批评意见。我很乐意接受普兰查斯的评论,但是,对于他的批评我并不认同,因此有必要予以回应。首先,普兰查斯指责我的方法论是一种'抽象的经验主义',我认为普兰查斯只是站在结构主义的立场进行批判而忽视了经验研究的必要性。虽然我主张反对多元主义精英论,但我并不否认统治阶级的存在,精英属于统治阶级的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著名理论家的密利本德因自己'工具主义'的国家学说蜚声于国际学界,与之相对的却是国内学界对其的长期忽视。这不利于我们全面理解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概貌。基于此,本文以政治学研究范式为理论框架,系统考察密利本德的阶级理论,明晰这一理论对于其国家学说建构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主义'的诠释,而是对于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朱光潜受康德、克罗齐美学一脉影响所搭建形成的以'直觉论'为核心,融'移情说''距离说''内模仿说'为一体的心理学美学思想体系在抗战语境中饱受质疑和批判。无论是鲁迅、梁实秋等人基于学术立场差异的美学批评,还是周扬、郭沫若、邵荃麟、黄药眠、蔡仪等人基于特定阶级立场的美学批判,均将其'为艺术而艺术'之美学观置于'不食人间烟火'的靶面予以攻击。如果说'抗战时期'的朱光潜还能在'趣味''自由'与反对'文艺工具论'层面替自己的美学观辩解和反驳,那么到'易代之际'前后,便只能
本文以藏医对风湿病的治疗为例,讨论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地方性知识(替代医疗)实践在医疗系统中的知识操演过程。通过对天祝县藏医院风湿科医疗情境的田野调查,指出当知识操演回路在非人的行动者(环境及文化、医疗场景、特色疗法)和人的行动者(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的有效协商和互动过程中成功建立时,地方性知识既解释着疾病内涵又参与着疾病治疗。但是也存在知识操演回路无法在医疗情境中建立的情况,这时病人会选择其他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