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会直接影响英美文学作用英汉翻译的效果,也是当前英文文学作品翻译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简单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展现着历史发展的印迹,富含民族的浓郁韵味。不同的国家由于其发展背景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背景差异。对比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助于在尊重文化、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文学作品的翻译,表达出作者的实际思想内涵与传播价值,明确中西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促进现代文学艺术的快速发展。文章将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简单探讨,提出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能够对现代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风俗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以及思维方式差异等方面。
  1.风俗文化差异
  风俗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中,较为显著。中国人在见面时,通常会互相询问:“你吃饭了吗?”、“您这是去哪啊?”等,表示互相之间的关心与问候。但是西方国家则与中国不同,比如英国人在相互见面时,通常会询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 will rain today?”等等[1]。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中国过去人们受到长时间的饥饿压迫,人民的温饱成为问题,故而会询问是否吃饭。英国人见面相互询问天气,主要是由于英国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多雨。
  此外,中国人的相互之间的称呼方面,具有谦卑之态。例如多自称为“卑职”、“老朽”等等,而西方国家则由于长时间处于商业文化范围中,亲属之间的成为比较笼统,称呼方面也与中国有所不同[2]。
  2.价值观念差异
  对于中国而言,文化是群体文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具有一定的群体性特征。但是在西方国家,则注重以个人为核心,具有一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种特点在很多西方电影中有所体现,比如《Iron Man》、《Transformers》等等。同时,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一些英语常见词汇中也有所体验,比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等等。
  3.思維方式差异
  中国文化中主要“天人合一”,语言表达方面具有一定的重合特点;西方文化中则主张“人物分离”,语言表达方面主张行合。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而直接影响了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比如针对于“老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这句话,则可以用英语表示为“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
  二、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主要可以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英美文学,文化基础《圣经》与英美文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英美文学
  文学作品中富含着文化的影子,是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即为古希腊罗马神话。加强对古希腊罗马神话内容的研究,能够在明确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内涵的基础上,更加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内涵,保证文学作品翻译的实际价值[3]。
  比如在莎士比亚、雪莱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中,便能够体会到更多与古希腊罗马神话相关的文学内容。在深入了解的前提下翻译文学作品,是提升文学作品翻译质量的重要方式。
  2.文化基础《圣经》与英美文学
  西方的文化基础可谓是《圣经》,而《圣经》也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人民需要遵守的道德标准。《圣经》不仅仅是一种基础性的文化内容,也是一部经典著作,集诗歌、历史、戏剧以及书信等为一体,记载着不同时期人们的困难、焦虑与希望[4]。
  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则必须要全面了解圣经的内容,学习圣经中的思想。如果对《圣经》的了解程度不足,则会无法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关于宗教色彩的相关内容,这一项内容也便会成为一种盲点,造成理解方面的误区。
  三、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策略
  中西方文化差异视域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活动,可以通过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法以及意译加注法等方式,保证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
  1.直译法
  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直译的方式主要是在不出现误解的前提下,结合语言规范与相关要求进行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需要保证原文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持原文的特点、文化价值等。比如英文中出现“To be on thin ice”等语句的位置中,汉语中具有“如履薄冰”等对照话语,则可以采用直译法进行有效翻译。
  但是在实际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也会遇到一些比较生动的典故,比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等,针对于这些富含特点的典故,则需要在保证原文特点与表达方式的前提下,采用直译的方式,保证语言翻译的准确性[5]。
  2.意译法
  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因为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故而在翻译中如果无法保留原文中的实际特点与形象,则可以将原句中的寓意翻译出来。
  比如“Pulled their socks up”的意思是“鼓足劲、鼓起勇气”,但是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则会扭曲其实际意义,故而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灵活翻译。
  3.直译加注法
  直译加注法是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式,主要指的是在保证原文形式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注释。比如“Hethat had no cross deserves no crown(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这句话,在翻译的过程中则可以采用直译家住的方式,在保证原文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4.意译加注法
  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传递文化内涵,也可以采用意译加注法。比如在翻译“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这一句话中,则可以翻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忠诚而守规矩”,并在其后加注为“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出自典故,介绍文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时期的文化传统。
  四、结束语
  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现代文化差异的背景下,英美文学作品翻译需要在尊重文化、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保证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有效性。同时,译者需要不断学习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加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内涵,保证文学作品翻译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天虹. 从英汉词汇对比分析角度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林译《黑奴吁天录》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2(12):168-170.
  [2]余涛.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文学作品的翻译——以王佐良《论读书》译文为例[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04(12):70-73.
  [3]孙会军,郑庆珠. 从《青衣》到The Moon Opera——毕飞宇小说英译本的异域之旅[J]. 外国语文,2011,04(12):86-92.
  [4]诺拉·琪列娃. 关于《大中华文库》之《红楼梦》英汉对照本若干问题——以“总序”与“前言”为考察中心[J]. 曹雪芹研究,2015,04(13):144-155.
  [5]宋达. 关注现代主义文学汉译:提升翻译教材质量的另一条路径[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6(10):99-103.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其他文献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仅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过程性目标,更是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飞跃,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的保证。  一、激情导入,情景创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首先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体验氛围。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动手能力是构成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部分,是素质教育开展和实施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现阶段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传统课程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的教学现象。知识习得方面的目标应定位于完善知识结构上;而在课外应将动手能力严格界定在,家长可监管范围下的课堂实验重复操作或有限创新领域。  关键词:初中物理;动手能力;培养  在初中物理课堂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很难,枯燥乏味,不感兴趣,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忽视学生个性特点的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了严重的数学学习兴趣缺失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初中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对初中生数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将学生依据学习情况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达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能获得不同程度知识吸收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应注重积极沟通,明确目标  分层次教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的浪潮冲击着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给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教学管理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新策略。初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加强教学管理,做好统筹安排,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教学;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阶段的教育担负着既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
期刊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主要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高度关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是学院乃至整个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特别是我校等新建高职院校招聘了大批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
期刊
摘 要:2016年的全球经济,正处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发展阶段的深度调整期,中国外贸亟待转型发展,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在此背景下,中国外贸转型从供给层面上要实现产品品质提升,既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又要有产品质量意识,而这就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供给的质量效益。  本文基于以上理念依次从我国外贸发展现状、选题意义、理论解析、与日本的实例对比以及对中
期刊
摘 要:“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与“互联网+”的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内在契合行。高职院校应在这一背景下,建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方式上应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过程上应实现课堂内外的联通,目标上应实现层次与结构的多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为社会培育人才。  关键词:高职;立体化;人才培养;“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建国一百年时,中国制造综合实力要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
期刊
摘 要:基于Pedersen(2007)对超语言文化能指的翻译策略的分类,作者以美版电视剧《甄嬛传》为研究对象。作者对英汉双语字幕的美版电视剧《甄嬛传》的英语和汉语字幕进行了比较,以期发现汉语字幕翻译的准则。  关键词:字幕翻译;文化负载词,替代策略  一、研究背景  就字幕翻译而言,文化替代策略被使用的虽然很少,但它却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一定数量的文化交替是存在的。美版电视剧《甄嬛传》是一部清
期刊
摘 要:谦,是谦退,是谦让,是谦虚,是谦卑。拥有谦德品质的君子必定占问有利。  关键词:周易;谦卦;谦卑  《周易》六十四卦表征大生命时空流转变化中天、地、人的关联及人的生存境遇。其中的每一卦都蕴含着“道”。  在六十四卦之中唯有谦卦无微词,每一爻都为吉。谦卦位于第十五卦,地山谦,即坤上艮下,坤为地,艮为山。其卦象呈现为本来屹立于大地之上的山,现在却屈居于地下,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谦》卦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