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槟越来越受欢迎了吗?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21785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槟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巨大。使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品牌的一系列动作,除了向香槟本身致敬,更多的是向市场示好。
  4月初,酩悦香槟在上海外滩举办了一场活动。作为LVMH的成员,在造势与场面的经营上,他们简直有着与生俱来的本领。这场活动极尽盛大——入夜,外滩的地标,目前的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的外立面用幻灯打出了酩悦香槟的logo、红毯和布置得像T台的星光大道,寒风中穿小短裙的顽强女士和越来越多懂得着正装的男士。
  夜宴的女主角是范冰冰,她被酩悦香槟聘请为代言人,在他们的官方表达中,范冰冰是他们的首位华人灵感缪斯。最重要的是,这是酩悦香槟自184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后,首次选择华人面孔来代言。如果暂时忘掉商业上的精打细算,这不失为一次对话,香槟在中国的发育空间巨大,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种不像过去红酒推广那样的,完全被欧洲影响和定义的另一条路,范冰冰是当下的,站在中国立场上的试验品。品牌还大手笔地邀请摄影大师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Patrick Demarchelier)与范冰冰合作,在巴黎拍摄大片。帕特里克的鼎鼎大名不只因为他拍摄了一众好莱坞明星,他还是首位非英籍的英国皇家摄影师,已故戴安娜王妃最喜欢的摄影师。
  侍酒师Derek从“范冰冰之夜”里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兴致勃勃的野心,“一些人在夜店里认识了香槟,还有另一些人,在酒店推广的早午餐里喜欢上了这种酒。不管怎么样,香槟是越来越受国人欢迎了。”而那些自上而下的禁酒令完全没有挡住香槟在中国前进的步伐,香槟厂商认为中国市场的固有和潜在客户身份明确,大多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这类人群对香槟的购买多数源于自发需求。
  一线工作人员的敏感并非臆断。来自法国香槟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香槟量首次超过了200万瓶,相比较2011年增长了51.8%,成为全球香槟消费增速最迅猛的市场。在2011年,中国进口香槟数量为130万瓶,2010年为110万瓶,而2006年时此数据仅为30万瓶。虽然相对于英国或者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而言,中国人对香槟的总体消费量还很低,进口量排在除法国本土之外的第12位,但这样的增长速度,足以令商家兴奋不已。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品牌的一系列动作,除了向香槟本身致敬,更多的是向市场示好。
  另一场香槟的品鉴会几乎同期在上海举行。唐培里侬(Dom Pérignon)香槟王发布了它的2002年份粉红香槟。唐培里侬同样属于酩悦轩尼诗,由法国修道士唐·皮耶尔·培里侬(Dom Pierre Pérignon)创建于1668年,他是最早通过调配不同种类的葡萄来改善葡萄酒品质的人;1670年,他最先引用了软木塞以保持葡萄酒的新鲜,同时也采用了更加厚的玻璃(1351,25.00,1.89%)酒瓶来应对当时酒瓶很容易爆炸的问题。在18至19世纪,唐培里侬香槟王所酿造的香槟酒受到了贵族们的认可,并呈上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餐桌。直到现在,这个品牌依然是世界上最顶级的香槟之一。
  基本上所有进入中国的香槟品牌把重心都放在了上海。酒在中国是一种地理属性非常明确的消费品,“上海就像之前的香港,对于西方舶来文化吸收能力非常强。”法国香槟协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王蔚手上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据一些厂商的反馈,上海辐射的长三角地区,那些大大小小、像模像样的派对,消耗了中国几乎一半的香槟饮用量。
  总酿酒师理查德·杰华(Richard Geoffroy)这次来中国,推荐的是他酿制的2002年份粉红香槟。2002年被业内人士称为“金光年华”,经历了非常干燥的漫长春日,降雨拖到了8月底才施施然出现,到了9月初,意外的阳光驱散了弥漫的雨水和人们的担忧,夏季的气候令人意外地延续下来,长时间的阳光日照为葡萄带来了完整的成熟度。美国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团队对这款酒打出了98分。
  “唐培里侬香槟王粉红香槟比白香槟更有双重特质。”理查德向媒体耐心解释这款香槟的独到之处,“除了酿造工艺的复杂性外,如果不小心,很容易会因黑葡萄比例的增加而导致口感的不平衡。不过事实证明,黑、白两种葡萄间的兼容与差异,使酒体变得感性而富有张力。”
  理查德最近几年频繁到访中国,媒体的问题也由最开始的这款酒的香气和意义,变成了询问带酒泥陈化的工艺和时间。他也开始研究中国食物与香槟的搭配,“你们是中国人,所以可能忽略了中国食物中广阔的味道谱系。我非常喜欢普洱茶,认为普洱茶这种纯植物的饮料,展现出了典型的鱼的鲜味。鱼带给我一种非常深邃、宽广的美妙感觉。”他说,“这款酒展现出来的香气有一些具体的表现,比如说矿物质、泥煤气息,烘烤香气,很有标志性的海藻气息。之前我们吃到一道龙虾,龙虾是浮在液体之上的。而海藻气息深深植根于酒体当中。吃到这道菜的时候,我发现唐培里侬香槟王的所有的口感都让这个菜给展现出来了。”
  香槟饮用的日常化与本土化,是比打破价格障碍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在欧洲人看来,香槟所代表的起泡酒意味着欢乐,庆典的时候喝,朋友小聚的时候喝,或者当作开胃酒。“中国人喝香槟的场合还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是缘于不了解。”王蔚说。
  香槟酒过高的酸度、矿物质的口感,还有一串串过于活跃的气泡,其实都难以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共鸣,这是香槟在中国可见的挑战,这条路还要走多久?王蔚说:“日本从认识香槟到了解香槟,成为欧洲之外最成熟的市场,总共用了20年。而对于中国的期待,我不设上限。”
其他文献
4月23日,李鹏程、黄三枝、王颜钧等三位在京从事绘画艺术研究与创作的画家做客本刊,共绘象征天地祥和、国泰民安的“天地交泰”图。  据了解,三位画家均是“新华网2012北京最受藏界关注奖”的获得者。近年来,他们在绘画艺术创作上均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得到了业界专家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做客期间,他们就艺术创作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如何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更多贡献,为社会创造更好的文化财富畅所欲言,倾心交流,同
期刊
8月26日,安联财险(中国)有限公司与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旗下淘宝保险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国内首个“中秋赏月险”。依据该保险设定,投保人99元买份“中秋赏月险”,若中秋看不到月亮可获赔188元。记者查阅保险条款发现,该产品的本质其实是一款意外险。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款看似在对赌天气的保险产品,其话题营销的意味远远大于创新。
期刊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在过去的5年中,始终引领山东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着力突出“文化创意”内涵式发展,全面继承、挖掘、诠释泰山文化,不断创新、超越传统发展思路与模式,实现“世界名山、创意强区”互补双赢“泰山模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山东省泰安市以泰山闻名于世,是一座世界旅游城市。泰山以其“国山”的地位,享
期刊
相对于单纯靠概念炒作的文化产业项目,刘杨更青睐能落地、见实效的项目。“文化产业要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除做大做强外,更要做得持久。”  刘杨,研究员,高级咨询师,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成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西南大学、中国企业家联谊会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兼职研究员,多家报刊特约专家、评论员,多个地方政府
期刊
文化造镇,它可以是“无中生有”,对文化进行嫁接和移植;它还可以是“有中生新”,在深入挖掘和突出既有文化的内涵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为拉动区域经济以及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韩国政府也曾大打文化牌,各地掀起了一股“文化造镇”的热潮。文化造镇,它可以是“无中生有”,对文化进行嫁接和移植;它还可以是“有中生新”,在深入挖掘和突出既有文化的内涵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文化造镇这一举措除了具有经济价值
期刊
中国文化的核心,强调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人本主义精神,这一特征又是通过人文教育形成的。  本书出版后,常有读者问及为什么书名要叫《中国的品格》,中国主要有哪些“品格”?  所谓品格,可以说是一种德行、一种格调。品,本身有品味、品类的意思,指的是分类的问题,即被划分到了哪一类,是低层次的,还是高层次的?中国古代的官衔讲位居几品,可见品就是类,即看你在哪一个等级上。格,就是格调,也是层次的
期刊
冯冰,法国美协会员,中华两岸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大旗文化产业集团公司书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家企业家联合会名誉主席……  像他的名字一样,书法家、画家冯冰一生中,充满了过多的“冰”。可以说,生命的起伏与磨练,使少年得志、中年失意的冯冰对生活和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  成名于书法的他,成为“中国画獒第一人”,缘于一次偶然。  17岁时,冯冰还是青海湖边的一名战士,他第一次见到藏民家的藏獒,这种被称为“东
期刊
中国传统的家具文化博大精深,家具自古以来不仅仅是作为器具使用,而是在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习俗。  中国传统的家具文化博大精深,家具自古以来不仅仅是作为器具使用,而是在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习俗,从各种各样的家具成语典故中就可以看的到,例如东床快婿、东窗事发、举案齐眉、窗明几净等,这些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家具成语至今还被广泛使用,津津乐道,看似简单的几个字,里面却蕴
期刊
上,积极之态。  古语云: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上上”所代表的,是上之上的精进过程,上与上的相对关系,上上合一的和谐境界。  “SANSA上上”由中国设计界十大杰出青年,首位囊括IF、红点、IDEA国际顶级大奖的设计师,洛可可创新集团创始人——贾伟,历经十余年的设计探索与文化思考,于2009年领衔设计团队在北京创立。  “SANSA上上”遵循着“述而不作”的创作准绳,由东方传统文化继承精萃,将
期刊
4月15日,2013年伦敦书展在伦敦伯爵宫会展中心开幕,吸引了60多个国家的1500多家参展商。中国共有23家出版商参加此次伦敦书展,包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新经典出版社等,向世界推介中国近期出版的精品图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