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维侒诗歌两首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本刊2013年第7期“资政通鉴”栏目登载《裴维侒纠弹巨贪》一文后,裴维侒后人——中央党校裴元秀教授发来信函,提供了裴维侒研究的珍贵史料。
  据裴教授研究,裴维侒在光绪初年任兵部小京官和主事,曾两次因公赴台,到台湾南北考察,了解兵备。由于裴维侒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有认识,并亲临台湾,了解台湾军民保卫家园的决心与力量。所以,他在甲午战败之后坚决反对割让台湾,于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1895年4月23日)写出反对割让台湾的《轻议割地恐启各国贪利之端折》,认为:“台湾民心固结,众志成城,倘竟弃之,恐士卒因之解体,闾阎亦且寒心。倭得之则益富,将何事不可为?且外夷各国率皆贪利,难保不竟相效尤。倭人无信,反复变诈,自昔已然。若求辄与之,虽属暂顾目前,将何以遂其无厌之请?此举关系非浅,诚不可不妥为计虑也。”
  裴维侒还曾写下十几首咏颂台湾和鼓励东南将帅加强兵备之诗,现选摘其中两首,以飨读者。
  酷暑行(台湾纪俗)
  〔清〕裴维侒
  水国生夏寒,我行趋海东。
  重洋直远涉,海镜平无风。
  烟波空茫茫,初日乘潮红。
  只觉天酷热,炎威骄瞳瞳。
  尚未识地异,土气蒸如镕。
  咨嗟行路苦,冠服将焉知。
  入境急问俗,鉤輈音难通。
  得逢故乡人,始破郁闷衷。
  由来沧海外,化工难言工。
  春来二三月,细葛披玲珑。
  长年半属夏,赤帝恒居中。
  山树不凋绿,本自无三冬。
  山有水如油,硫磺液所融。
  燃以代灯烛,光焰常熊熊。
  有田皆植稻,收获时知丰。
  有山皆种茶,味比常茶浓。
  饮之益脾胃,不宜冰雪胸。
  地气自蕴热,天时那复同。
  今年茶正好,市价益以崇。
  此是采茶日,儿女排重重。
  南风红裏棬,蛮妆难为容。
  大稻堤畔路,修竹森千重。
  我思邂炎暑,小住浮萍踪。
  小屋小于舟,支木凭垣墉。
  门窗无疏帘,蚊雷轰当空。
  小舟小于叶,障日轻芦篷。
  仅可容坐卧,欲立必鞠躬。
  呼仆觅肩舆,三人来匆匆。
  竟亦异内地,一笑聊扶筇。
  一木横舆前,不知何所庸。
  肩之若担簦,低昂如游蜂。
  不顾坐者苦,当说先青铜。
  舆小热愈甚,我术今斯穷。
  乃闻水性寒,阴涧泉淙淙。
  民每患寒疾,姜桂充殄饔。
  赠东南将帅
  〔清〕裴维侒
  传檄谁从海上呼,碧天云净月轮孤。
  蛮花狍鸟三春咏,夷海番山一统图。
  盛世功名铭竹帛,男儿志早惫桃弧。
  升平未敢忘兵备,自古边防不可无。
其他文献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有重要影响的世界性历史事件。有着90多年历史、执政70多年的苏联共产党最终解散,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最终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接连垮台,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些地区整体消失,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厦轰然倾覆,确实令后人难以忘怀。  苏东剧变的历史进程  从时间顺序上看,东欧“政治地震”在先,苏联解体在后,但这场重大事件的肇始者和实际源头在苏联,主要
期刊
清朝初年,由于连年灾荒加之兵燹战乱,使得民贫如洗、国力衰微。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康熙帝决定以民情为重,任用了一批思百姓之苦、念百姓之危的清官循吏,从而改善了民生,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陆在新,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松江府学教授近二十年,后被举荐成为江西庐陵知县。知县任上,他洁身自好,发誓不受一钱贿赂;为政期间,他体恤民情,成就了很多利民善举。当时官府向百姓征收税金时,会因运输和镕铸
期刊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品读  苏轼(字子瞻)与胞弟苏辙(字子由)不仅手足情深,更是毕生的文友。他们彼此推重,经常交流、切磋,兄弟情意几乎是他们歌咏最多的题材。要品读苏轼这首诗,也得先从两人共同的经历谈起。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20岁的苏
期刊
什么样的人才才配做大学校长?这在正常的情形下,是不成问题的。所谓不成问题者,就是假若一切学校行政入于正轨,同时社会上一切情况也在正轨之下,那么一个大学校长做事便十分顺手,任何人也可以当大学校长,还有什么问题可言?然而中国情形不然。社会上的许多因素(不利于办好一个大学的因素)是存在着的,这已经此牵彼掣,再加上校内人事重重,一个校长的人选便真难了。  如果我们从这个实际的观点来论大学校长,则大学校长在
期刊
对中国人而言,他们对于英雄的历史认识与《隋唐演义》之类的评书小说分不开。那些评书中的“历史”,在人们脑子里存在了几十年,但谬误却比比皆是。因此评书或小说只能是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把它当成真实历史,难免贻笑大方。  梁山好汉哪能顿顿熟牛肉?  《水浒传》里,好汉们下馆子,从来不看菜单,张口就是筛几碗酒,再切几斤熟牛肉。林冲看守草料场时,外出沽酒,那“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还有武二
期刊
本期封面图选取了明代著名画家唐寅《醉翁亭雅集图》局部。全图据欧阳修知滁州时期的名篇《醉翁亭记》创作,人与建筑、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生动表现出欧阳修原文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流露出与民同游的自然喜悦,同样作于这一时期的名篇《丰乐亭记》中也有“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的句子。“与民同乐”,是读毕两篇名作的第一感受;然而,“与民同乐”并不是单纯的手段,而更多
期刊
水调歌头  〔宋〕辛弃疾  壬子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①。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以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③。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④,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释】  ① 给事:给事中的简称。宋时隶属门下省,掌驳正政令违失。  ② “余既滋兰九畹”三
期刊
我们也睡着了,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槛上像是铺了温暖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静,更加强了屋内舒适愉快的感觉。早晨的安静,似乎静在骨子里,我们走到窗口,挑了一处没有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田野的景色;可是我们单是走这几步路,脚下的地板已经在吱吱地响。窗外一幢幢的房子都是白雪盖顶;屋檐下、篱笆上都累累地挂满了雪条;院子里像石笋似的站了很多雪柱,雪里
期刊
《资治通鉴·唐纪》  万年县法曹武城孙伏伽上表①,以为:“隋以恶闻其过亡天下。陛下龙飞晋阳,远近响应,未期年而登帝位;徒知得之易,不知隋失之之不难也。臣谓宜易其覆辙,务尽下情。凡人君言动,不可不慎。窃见陛下今日即位而明日有献鹞雏者,此乃少年之事,岂圣主所须哉?又,百戏散乐,亡国淫声。近太常于民间借妇女裙襦五百余袭以充妓衣②,拟五月五日玄武门游戏,此亦非所以为子孙法也。凡如此类,悉宜废罢。善恶之习,
期刊
现代人热衷于谈论“世界是平的”,2000多年前的人们,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抽象的争论,而是满载货物,踏上漫长路途,以实际行动成为“全球化”的最早实践者。  同样,当现代人惊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流,2000多年前的人们早已安之若素,从容不迫地接纳来自遥远异域的神秘事物与风情。  张骞凿空  联结欧亚大陆、长达万里、从汉代绵延至唐末的这条交通要道,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丝绸之路”。  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