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430050。电话:027-84874557)选育的小果型有子西瓜品种“鄂西瓜14”,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单果重1.77公斤。坐果率154.4%。全生育期88.4天,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30.3天。果实可食率65.56%,皮厚0.61厘米。抗病性、耐湿性、耐旱性较强。平均中心糖含量10.87%,边糖含量8.10%,黄瓤,粗纤维少,子粒中等,综合品质优。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605.1公斤。(湖北 袁凌燕)
江西选育成功苦瓜新品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邮编:330200,电话:0791—5739042)选育的杂交苦瓜新品种“赣优1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品种特早熟,春季栽培从定植到始收40天。商品果绿白色,棒形,粒状瘤,光泽度好,果长35厘米,横径6厘米,肉厚1.0厘米,单果重400克。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2500公斤,适于喜食绿白色果皮苦瓜地区作春季早熟栽培。(江西 王大可)
无公害新农药疫枯灵颗粒剂和高效诱虫板研制成功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邮编:730070,电话:0931-7614843)主持完成的“无公害新农药疫枯灵颗粒剂和高效诱虫板的研制与开发”项目,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他们在国内首次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研制出疫枯萎颗粒剂。该产品对辣椒疫病和西甜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7%和81.5%,缓释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持效期延长15天以上。研制出的诱虫板专用胶粘剂GJH-0725,持粘期可达60天左右,胶粘剂对PVC板材有良好的湿润性和流平效果。通过在日光温室不同蔬菜作物上的悬挂方向、高度、密度、位置等应用技术试验,提出了利用诱虫板诱集白粉虱、斑潜蝇的技术措施,在害虫初发期使用,可减少杀虫剂施用2-3次。示范区化学农药施用量降低了50%以上。(甘肃汪海龙)
绞股蓝珠茶及含片的加工通过鉴定
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邮编:350002,电话:0591—83707361)杨江帆研究员主持的“绞股蓝珠茶及含片的加工”项目,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项目研究总结出绞股蓝珠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与绞股蓝含片生产工艺。并首次探明了绞股蓝保健成分浸提条件、浸提条件对绞股蓝提取液品质的影响、低温胁迫对绞股蓝叶片细胞渗漏物质的影响、绞股蓝不同生境营养器官解剖特征的适应性变化等。绞股蓝珠茶的加工工艺技术已在南靖、大田、漳平、龙岩、上杭、浦城、政和、泉州等县市推广应用1333.33公顷,每年可提高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福建陈光前)
该品种单果重1.77公斤。坐果率154.4%。全生育期88.4天,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30.3天。果实可食率65.56%,皮厚0.61厘米。抗病性、耐湿性、耐旱性较强。平均中心糖含量10.87%,边糖含量8.10%,黄瓤,粗纤维少,子粒中等,综合品质优。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605.1公斤。(湖北 袁凌燕)
江西选育成功苦瓜新品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邮编:330200,电话:0791—5739042)选育的杂交苦瓜新品种“赣优1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品种特早熟,春季栽培从定植到始收40天。商品果绿白色,棒形,粒状瘤,光泽度好,果长35厘米,横径6厘米,肉厚1.0厘米,单果重400克。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2500公斤,适于喜食绿白色果皮苦瓜地区作春季早熟栽培。(江西 王大可)
无公害新农药疫枯灵颗粒剂和高效诱虫板研制成功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邮编:730070,电话:0931-7614843)主持完成的“无公害新农药疫枯灵颗粒剂和高效诱虫板的研制与开发”项目,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他们在国内首次以凹凸棒土为载体研制出疫枯萎颗粒剂。该产品对辣椒疫病和西甜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7%和81.5%,缓释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持效期延长15天以上。研制出的诱虫板专用胶粘剂GJH-0725,持粘期可达60天左右,胶粘剂对PVC板材有良好的湿润性和流平效果。通过在日光温室不同蔬菜作物上的悬挂方向、高度、密度、位置等应用技术试验,提出了利用诱虫板诱集白粉虱、斑潜蝇的技术措施,在害虫初发期使用,可减少杀虫剂施用2-3次。示范区化学农药施用量降低了50%以上。(甘肃汪海龙)
绞股蓝珠茶及含片的加工通过鉴定
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邮编:350002,电话:0591—83707361)杨江帆研究员主持的“绞股蓝珠茶及含片的加工”项目,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项目研究总结出绞股蓝珠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与绞股蓝含片生产工艺。并首次探明了绞股蓝保健成分浸提条件、浸提条件对绞股蓝提取液品质的影响、低温胁迫对绞股蓝叶片细胞渗漏物质的影响、绞股蓝不同生境营养器官解剖特征的适应性变化等。绞股蓝珠茶的加工工艺技术已在南靖、大田、漳平、龙岩、上杭、浦城、政和、泉州等县市推广应用1333.33公顷,每年可提高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福建陈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