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manj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而随着国家西部农村远程教育体系的普及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西部地区教师和学生有机会享受到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诸多好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电、光、形、声等多种媒体巧妙的组合起来,因此,它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从这些方面说,它同我们老师平时所用的传统教具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那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起到哪些优化作用呢?下面就本人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学资料进行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准备一些图片及语音资料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得到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
  如教《故乡》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新课学习前,先放映有关的资料图片及影像资料,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口头简要描述画面,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部分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方面充分的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题,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写出真话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直无法跳出一个怪圈:无论如何引导,学生都是无话可说,或是说话空洞无物,假话、废话、怪话连篇,真情实感全无。作文教学成了一大难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感悟亲情。感悟生活呢?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堂教学来实现。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先播放一段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关的家庭小品或短剧,让学生充分讨论,特别强调他们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想、去思考,然后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把他们的真情实感写了出来,不再语言空洞无物,而是情感暴露无遗。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不够重视语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觉索然无味。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甚至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可见语感的训练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物理教学中常遇到一些现象、概念、规律等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点,学生感到易混淆,不易掌握。搞清现象,掌握概念、定律和定理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现象、概念、定律和定理,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