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以人为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在课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要精彩,唤起学习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关键,能使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从而导致学生不能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得不到较快的提高。为了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促使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源”,从而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时,我首先穿插了一个问题情境:劳技兴趣小组开展竞赛,要求把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包装成一个长方体。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长方体,有三个同学包装的形状不同,但老师都评他们为优秀,让学生猜猜这是为什么。课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我都给予肯定。宽松、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发现,能使学生产生奇思妙想,形成独到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意识。
  
  二、提供合作机会,主动体验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灌输给学生最多的知识,而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亲历探索过程,是否使学生理解数学,是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在交流中培养能力,获得自信心。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提问:“如果一箱饮料是24瓶,那么18箱这样的饮料一共有多少瓶?”先让学生估猜瓶数,思考应该如何列式,然后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来。(2)学生探究出很多方法。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差异,让学生交流,促进有差异的发展。a.请每一个学生检查整理自己计算的思路,在小组内汇报,想一想:你在小组内如何交流?准备说哪些话?b.小组交流,学生轮流说,尽可能不要重复。c.小组整理成果,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准备汇报哪些成果,由哪一个同学汇报都要做好准备。d.全班交流: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有什么收获?(3)反思巩固。比较以上各类方法的特点,提出新的问题:计算“23×17”,以上哪些方法失效?可保留哪些方法?最后通过计算“24×84=42×48,14×82=41×28”巩固笔算法则。
  这一过程的设计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生对新的问题有自己的方法,并能选取对眼前问题有用的方法;数学交流既保持数学思维的简洁、快速,又克服了数学思维中存在过程和结果的模糊性。
  
  三、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发展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我没有要求学生一定用一次假设就能找到问题答案的方法,允许用列表的方法,甚至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教学时,不拘泥于教材,不把某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而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合作探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也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认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掌握知识。  —、教学资源要有趣味化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
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愉快教学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入学的孩子而言,家长和教师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如何激发和保护他们学习的兴趣。低段教育不仅应该重视学习结果,更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有趣的学习过程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贯穿的主题思
情感教育是中国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领域之一。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和谐的情感,是教育的理想。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今,绝大多数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很多方面甚至远远超过了教师。但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却是孩子们感情的缺失,性格的怪异,这些是教育者最担忧的现象。音乐课是感受、交流美好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用它的优美的旋律抒发着人们丰富多彩的感情,以它无穷的魅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使他们在共同体验、创造、表现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不仅获得音乐知识,而且音乐天赋得到发挥,音乐潜能得到开发,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