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辨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5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离愁乡思。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可欣赏的对象,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堪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岑参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攻打突厥、契丹。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生活了六年,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着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均入其诗。他既热情歌颂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战争的残酷和悲惨。此外还书写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诗境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基调。
  其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以为代表。这首诗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从帐外写到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
  行文到此,不由人不想到诗中的点睛之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人说此句传达出诗人赏雪时异常惊喜的心情。单就这句而言,似乎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把这句与全诗意境联系起来分析,那么,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分析诗篇中任何一句诗都不能脱离全诗意境、时代背景、作者人生观。否则,就会以偏概全。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诗题说起,诗题既然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内容就必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吟咏白雪,二是送别。既然是送别,当然会有离愁,在白雪皑皑的情境中与密友分别,何“喜”之有?
  其次,从全诗的内容意境来看,此诗开头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就描绘了一幅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枯草连天的肃杀画面,更何况还有满脸嗔怒的“即”来怨恨“八月飞雪”的“胡天”呢。紧接着下文,作者就竭力铺排塞外天气的奇寒难耐。试想在封建军营里,将军、都护这些高层军事长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他们的生活条件无疑要比普通士兵好得多,他们的“狐裘”都“不暖”,“锦衣”还嫌“薄”,那么军士的征衣该怎样御寒呢?这些长官们“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那么士兵们的长矛大刀该如何携带?不妨再想想,整个边塞冰天雪地,愁云惨淡,天气寒冷。而天公偏偏不作美,还要“暮雪纷纷”加剧这严寒。在这种境况中只有避寒之苦,哪有“惊喜”只说?酷寒也好,忍耐也罢,偏偏共事多年、肝胆相照的密友要在这风狂雪大的时候离去,怎能不让人骤增离恨呢?八月金秋,朋友去的京都正是果香氤氲的丰收时节,几多遗憾、几多留恋的诗人怎能不向往京都?他固有建功立业、守家卫国的壮志,但面对朋友的别离和对京都的无限向往,总不至于“喜”吧?按正常的思维而言,诗人可能是只有“惊”而无“喜”。诗中“置酒”“奏乐”为朋友送行,着酒、这乐难道是欢乐的吗?这酒这乐一定是离恨的愁和伤别的泪,是男子汉道别的话语,男人之间固然没有缠绵的话语,但也不见得就没有分别的依恋吧?男子汉只能用酒、军乐来寄托这满腔的离愁、满腹的哀怨、满怀的惆怅,还有整个身心的担忧——遥遥归途,雪塞万里,朋友归期是何日?怎奈军务在身,不能留此,只能北望友人的身影在冰雪的世界中渐渐远去,只能任悠悠不尽的情思在雄浑旷达的边塞上空回旋升落。
  第三,我国唐代疆域广阔,历代帝王们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烽火连年。建功立业就成了文人登上仕途的一条捷径,已过中年的岑参正是怀着这样的理想屡次出塞,“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城障塞堡,无不经行”,漫漫黄沙、浩浩风尘在他眼中已是寻常之物,他怎会因“八月飞雪”而惊喜呢?
  综合以上三点分析,笔者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不是道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而是诗人用来渲染边塞天气变幻莫测的一种艺术手法。人们常用“春风吹开花千树”来比喻万物在春风吹拂下变化之快,诗人在这里巧用上句,用“一夜春风”吹开“千树万树梨花”来比喻一夜朔风后塞外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充分领略那种狂风搅雪的寒冷境况。
  这只是我一家之言,说出来与同僚共同探讨,而已!
其他文献
成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已经有一定时间,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的体会。下面谈谈自己在从教过程中的些许体会,与大家共勉。  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从学生考试现象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出用语言艺术吸引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互动课堂激活学生、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真心去感化学生、用良心去教好学生,就能让思想品德课更富有吸引力,一定能让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生;喜欢  在一次期末考试期间,一位监考老师在考务办公室说,某班某同学考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时,都是写好考号、姓名、班级后,就扒在桌上睡觉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女生间人际冲突现状、原因、应对方式以及冲突结果。结果表明:宿舍室友是人际冲突发生最多的人群;导致女生间发生人际冲突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个性差异、意见不一、沟通不畅及情绪不佳;人际冲突发生后的应对方式影响冲突结果;冲突发生时,中职女生主要采取容忍退让和以理抗争的方式应对,且很少寻求第三方协调。  【关键词】中职女生;人际冲突;应对方式  1.前言  中职时期
期刊
【摘要】“职教新干线”。它如今在我省的高职院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它成为师生进行教学改革、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强有力工具,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新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出现。本文试就如何利用这一教育网站,研究培养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方式和方法,着重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坚持学。  【关键词】职教新干线;自我学习;高职生  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社会
期刊
【摘要】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为外贸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外贸已成为诸多外贸企业开拓业务的首选。但是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员工,作为高职院校来讲,如何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成为摆在眼前的重大挑战。本文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企业驻校平台的调差与研究,着重分析高职院校通过驻校平台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跨境电商;驻校平台;人才培养  目前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选择学生可感可知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策略意识  解决问题是数学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占主体地位的对价值问题的认识和评价标准。随着人类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的时代特征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培育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自媒体的内涵  自媒体意指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的环境下,由于博客、微博、共享协作平台、社交网络的兴起,使每个人都具有媒体、传媒的功能。”1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在向着深水区涉进,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职能的高校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为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把师资队伍建设好,
期刊
【摘要】很多原因“成就”了问题学生的今天,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是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由此,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  作为一个教师,我的人生词典中不应该有“
期刊
【摘要】由于视觉的优越性、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转向,人类进入了以图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在读图时代下,视觉素养已成为青少年必备的核心素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视觉素养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美术教材、学生的主体性、课堂设计、评价策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提出策略,以提升青少年的视觉素养。  【关键词】读图时代;美术教育;视觉素养  一、读图时代提升中小学生视觉素养的意义  21世纪的人类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