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79例作为研究研究,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产妇产后泌乳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产后泌乳 产妇
产妇产后泌乳量不足是当前产科常见问题之一,发生率较高,同时对新生儿的健康十分不利。有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够对产后泌乳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实际分析护理干预的价值,本文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79例作为研究研究,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79例作为研究研究,79例产妇年龄均在23岁到38岁之间,产妇平均年龄为(29.87±2.34)岁。孕周时间为36周到41周,平均孕周时间为(39.34±0.18)周,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和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为产妇进行乳房按摩,为产妇讲解产妇哺乳的相关知识,定期到乳房进行检查,保证产妇的饮食健康。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后4日内,为产妇进行每日2次乳房护理,产妇哺乳前用热毛巾覆盖乳房10分钟,热度在40℃到45℃之间[1]。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由乳房根部向乳晕做螺旋式按摩,哺乳后双手由乳房边缘向乳头挤压,做10次。另外,需要关注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多鼓励产妇,加强与产妇的沟通,注重心理疏导的价值,稳定产妇的情绪,提升产妇的临床护理依从性[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1日、产后2日和产后4日的泌乳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实践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整理,计量资料采用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母乳是新生儿的天然食品,对新生儿的健康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产妇产后存在着泌乳量不足的问题,对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十分不利[3]。
国内外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与产妇产后泌乳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本次护理干预对产后泌乳的影响分析中,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患者的泌乳量相对较多。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在深入分析产妇实际临床所需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将人性化理念融入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缓解患者的乳房胀痛感受,协助产妇进行哺乳,增加产妇的泌乳量[4-5]。热敷等方式能够促进产妇血管扩张,增强产妇体内白细胞数量,促进产妇血液循环。另外,产妇的情绪状态也能够直接影响产妇的泌乳量,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使产妇能够主动参与新生儿哺乳工作,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良好的心态也能够保证产妇拥有充足的睡眠,提升产妇哺乳的质量。
综上所述,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产妇产后泌乳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方式,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邹蓉.浅谈进行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7(11):237-238.
[2]张蓟.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及早期泌乳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05(19):149-150.
[3]郝桂琴.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及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8(10):2481-2482.
[4]李晓静.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临床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8(12):324-325.
[5]刘晓芳.饮食护理干预对48例剖宫产术后泌乳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27(34):5707-5708.
作者信息:冯涛,女,29,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护理。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产后泌乳 产妇
产妇产后泌乳量不足是当前产科常见问题之一,发生率较高,同时对新生儿的健康十分不利。有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够对产后泌乳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实际分析护理干预的价值,本文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79例作为研究研究,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79例作为研究研究,79例产妇年龄均在23岁到38岁之间,产妇平均年龄为(29.87±2.34)岁。孕周时间为36周到41周,平均孕周时间为(39.34±0.18)周,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和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为产妇进行乳房按摩,为产妇讲解产妇哺乳的相关知识,定期到乳房进行检查,保证产妇的饮食健康。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后4日内,为产妇进行每日2次乳房护理,产妇哺乳前用热毛巾覆盖乳房10分钟,热度在40℃到45℃之间[1]。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由乳房根部向乳晕做螺旋式按摩,哺乳后双手由乳房边缘向乳头挤压,做10次。另外,需要关注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多鼓励产妇,加强与产妇的沟通,注重心理疏导的价值,稳定产妇的情绪,提升产妇的临床护理依从性[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1日、产后2日和产后4日的泌乳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实践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整理,计量资料采用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母乳是新生儿的天然食品,对新生儿的健康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产妇产后存在着泌乳量不足的问题,对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十分不利[3]。
国内外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与产妇产后泌乳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本次护理干预对产后泌乳的影响分析中,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患者的泌乳量相对较多。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在深入分析产妇实际临床所需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将人性化理念融入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缓解患者的乳房胀痛感受,协助产妇进行哺乳,增加产妇的泌乳量[4-5]。热敷等方式能够促进产妇血管扩张,增强产妇体内白细胞数量,促进产妇血液循环。另外,产妇的情绪状态也能够直接影响产妇的泌乳量,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使产妇能够主动参与新生儿哺乳工作,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良好的心态也能够保证产妇拥有充足的睡眠,提升产妇哺乳的质量。
综上所述,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产妇产后泌乳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方式,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邹蓉.浅谈进行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7(11):237-238.
[2]张蓟.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及早期泌乳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05(19):149-150.
[3]郝桂琴.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及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8(10):2481-2482.
[4]李晓静.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临床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8(12):324-325.
[5]刘晓芳.饮食护理干预对48例剖宫产术后泌乳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27(34):5707-5708.
作者信息:冯涛,女,29,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