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荷量问题的一点思考与建议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david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电荷量与元电荷的定义一直是中学老师及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了解读者对电荷量、元电荷的定义产生的误解,并仔细研读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了导致读者误解的原因,给出了正确的理解方法与改善建议.
  关键词: 电荷量;元电荷;比荷;正负号;绝对值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以下简称教材)第1章第1节中有如下表述: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electric quantity),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伦(coulomb),简称库,用C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1]
  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的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elementary charge),用e表示.实验还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现在公认的元电荷的值为
  e=160217733×10-19C.
  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
  e=160×10-19C.
  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specific charge).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电子的质量me=019×10-30kg,所以电子的比荷为
  eme=176×1011C/kg
  许多一线教师或学生对这段内容的表述一直存在着争议.例如《物理教师》2010 年第1期杜正国老师写的《且说电荷量》一文中,有以下这样一段描述:
  再看课文中, 也有几处表述不够清楚的地方.例如,教材有如下表述:
  1“ 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用e表示.e=160×10-19C”.以上的话为我们提供了如下的一些信息:
  (1)元电荷是正电荷,专用的符号是e.
  (2)e是电荷量的绝对值的最小值
  (3)质子的电荷量为e, 电子的电荷量为-e.
  但课文接下来却说:“ 电子的电荷量e”.e既然已是元电荷的专用符号, 电子的电荷量应为-160×10-19C,即-e.或者说,电子的电荷量的大小(绝对值)为e.
  ……
  2“ 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比荷为eme=176×1011C/kg.
  电子的电荷量为负值,那么比荷就不可能为正值.所以应把电子的比荷,定义为“ 电子的电荷量的大小(绝对值)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2]
  《中学物理》2014年1月发表的范学考老师的《关于电荷量问题的几点商榷》一文中,认为高中教材中的元电荷这个概念,故意回避了电荷的电性,无正负,其大小是单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3](原文没有着重号).
  经过仔细研读教材,笔者对电荷量与元电荷的定义有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电荷量的定义为电荷的多少,而电荷量一词在字面上也明显地体现出了定义的内容——“量”与“多少”对应.因为电荷有正负之别,因此,电荷量可以描述物体带正电荷的多少,也可以描述其带负电荷的多少.但无论描述哪种电荷,“量”永远没有负值,最小为零,即物体不带电荷.而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多少),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e=160217733×10-19C.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元电荷是一个最小的电荷量,并不是一种电荷,既不是正电荷也不是负电荷或电子等等.而使物体带电(如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等)本质上都是使微观粒子(主要是电子)在物质内部或物体之间转移.失去电子越多,物体所带的正电荷越多.得到电子越多,物体所带负电荷越多.[4]因此,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 的整数倍.这就是所说的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教材中有如下表述,“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从字面上理解,极易让读者将教材中“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的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这一表述中的e认为是一个负值.而且认为“质子、正电子的电荷量与它(电子)的电荷量相同”的表述也不恰当.
  在教材的第1章第2节(教材第7页),对电荷量有一个注解:“为了表示电荷的正负,有时在电荷量的数值前面加正负号.如果没有正负号,电荷的正负性质应从上下文判断.下一节还有个注解对此做进一步说明”.[1]这就说明了,电荷量并不是正负值,只是为了体现物体的带电性而在电荷量数值前加正负号来加以区别.因此,教材中“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的表述稍有不妥.读者正是因为对这句话的误解,才会认为元电荷是单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百度百科中给出的绝对值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几何意义,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b|表示数轴上表示a的点和表示b的点的距离;另一种为代数意义,非负数(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而电子中的正负号并不具有代数意义,它们只体现物体带电的性质.那又何来的绝对值一说呢?很明显,读者是在“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的表述的误导下将电子的电荷量默认为负值,但因为教材中给出的元电荷e=160217733×10-19C,并不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自己便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元电荷是单个电子或是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无独有偶,也有读者认为,应将电子的比荷的定义由“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改为“电子的电荷量的大小(绝对值)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此处所谓的“电荷量的绝对值”的表述无意义.而且,由比荷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比荷是比值,即两数相比所得的值.同样电子的电荷量的负号在这里仍不具有代数意义.因此,教材给出的定义是正确的.
  电荷量的正负号不具有代数意义,也就意味着其不能参加代数运算.这个说法似乎是不对的,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例子:
  在匀强电场中,有A、B两个位置,A位置处有一个正电荷,B位置处有一个负电荷,则正负电荷的电势能分别为Ep =qφA,Ep-=qφB.读者很容易认为负电荷的电势能之所以是负值就是因为图1中给出的负电荷的电荷量为-q;而正电荷的电荷量为 q,所以正电荷的电势能就是正值.然而,电势能的正负号与电荷量的正负号的意义并不同.教材中对电势能的定义为: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1]因此,静电力将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对正电荷做正功,因此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正值;而静电力将负电荷由B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对负电荷做负功,因此负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是负值.从而,式Ep =qφA,Ep-=qφB中的正负号指的是电势能的正负,并不指电荷的正负.因此,电荷量数值前的正负号只体现物体带电的性质,并无代数意义.
  为了使读者尤其是教师和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电荷量与元电荷的定义,为之后的电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建议将教材中的“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的表述改为“为了表示电荷的正负,有时在电荷量的数值前面加正负号.如果没有正负号,电荷的正负性质应从上下文判断”.同时将“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的表述改为“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电性相反”.这样更便于读者去理解教材中关于电荷量与元电荷相关内容的表述.
  參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2]杜正国且说电荷量[J].物理教师:2010,31(1):10
  [3]范学考关于电荷量问题的基点商榷[J].中学物理:2014,32(1):60
  [4]沈克琦高中物理学·3·电磁学[M].第1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5:4
其他文献
实施多年的课改由很多部分组成,其中包括课堂教学的改革,评价系统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革等,这与传统课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相比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新课改的到
摘 要:利用网络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把老师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了出来,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网络 优化 英语教学    新课改强调要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其核心理念。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让学生机械化地跟读,程序化地操练,或过多地强调活动和形式的趣味
摘要:本文总结了力学等时圆结论的几种证明方法,探讨其结论成立的条件,并从等时圆结论的一种证明方法中发现轨道不光滑时存在“另一等时圆”.  关键词:等时圆;结论;条件  1力学等时圆  表述1:如图1所示,从竖直圆环的最高点A向圆环内作多条不同的光滑的弦轨道,一小物体从A点自静止开始分别沿这些轨道自由下滑到轨道另一端的圆环上所用时间相等.  表述2:如图2所示,B点为竖直平面内圆环的最低点,在圆环上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分析”摩擦力”问题时出现的常见困惑,从“摩擦力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判断”以及“摩擦力大小判断”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分类处理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分类处理  作者简介:赵会明,男,江苏邳州,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91年参加工作,目前就职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长期担任毕业班物理教学,
中专学校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请教于同行。一、产生“双厌”现象的原因分析目前,中专学
摘要:高空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该如何表达,本文通过缜密推理,给出了几种表达形式,并指出了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  关键词:高空物体;重力势能  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若物体离地面的高度h足够大,则h高处的重力加速度g′与地表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会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介绍选取地球表面为参考平面情况下物体的势能表达式.  如图1所示,用M表示地球的质量,R表示地球的半径,m表示物体的
为了迎接初三期未模拟调研检测,在最后复习过程中安排了几节物理生活题课,通过“物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中的物理,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冬季输配电线路由
2019年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来华讲学100周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于2019年5月2日到4日举办了有300余名中美教育专家参加的座谈会;我国学术界及教育界也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与纪念活动,研究杜威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有的期刊还开设了专栏。这些活动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愿:向杜威致敬。杜威穿越百年再度“归来”。归来有意义吗?致敬有价值吗?套用实用
期刊
摘要: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在正文基础上,还设置了“做一做”、“旁批”等小栏目,它们分担了教材的部分教学功能.本文以教材“旁批”为例,从引入新课、落实操作方法、引导自主探究、渗透科学方法、树立规范意识和感悟科学精神等方面挖掘其在物理教学中功能和价值,进一步探讨“旁批”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旁批;基本经历;自主探究  1“旁批”的界定及编写原因  辞海中关于“旁批”释义为:在正文旁边写评语
摘要:本文通过浅谈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以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陷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实际生产和生活,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和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达到培养兴趣、巩固知识、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本人結合相关资料做了几点浅析.  关键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