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2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现代社会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为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要强化学校德育管理,一般而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其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实施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学生的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让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价值取向变化大。具体包括: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经济利益;思维方式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 思想观念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集体生活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审美需求从他择转向自择;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极不成熟。
  3.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难于把握和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
  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保证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题,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1.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
  要建立权力责任编制、控制层次,控制幅度,信息传输的稳定结构,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接德育规律办事。
  2.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各种制度,都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可操作性特点。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3.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
  德育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在实践中,一是可积极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直接调节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二是可采取动机激励法,设置具体目标,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三是可以采取自我管理的办法,通过学生工作组织实施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1.构建校内德育网络
  当前各校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又要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此外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教育活动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机结合,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从而丰富德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2.建立校外德育网络
  要建立社区德育委员会,它是各行各业进行德育工作的横向联合网络,可以发挥各行各业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它成员广、范围大、增强了社会的可控性。这包括建立文化教育、公检法德育协调委员会,聘请文体副校长、法制副校长,成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功能,对于某些特定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配合,取长补短,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构建德育网络可以是区域型、辐射型、联办型,也可以是普法治安网络,社会学校联合体;社会实践网络;舆论导向网络等。
  总之,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状况,从外部原因分析是社会大变革对德育的复杂影响,从学校内部原因分析是教师的德育观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教师必须首先实现“内化”,即个体把思想道德纳入自己的思想品德结构体系中,使之变为自己的信念并具有自主性,成为支配、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的内在力量,然后在实践上促使学生“外化”,即在道德信念驱使下,通过合理的行为方式转化为其道德行为,作用于社会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其他文献
初中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精髓就在于它倡导以人为本、“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下面就来谈谈初中思品课的活动教学的精髓和特性及教学模式。  一、初中思品课活动是教学的精髓  活动教学倡导以人为本。活动教学认为,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发挥潜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够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并批改作业是检验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一个必要手段,是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并为教师提供信息回馈的不可或缺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写上适当的评语,不仅能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能够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好的作业评语应该具有一
摘 要: 本研究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江苏省盐城中学497名高中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新课程存在一定的焦虑心理,表现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都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状态焦虑方面,有25%的学生存在轻度焦虑,有12%的学生存在重度焦虑;在特质焦虑方面,有30%的学生存在轻度焦虑,有14%的学生存在重度焦虑;在状态和特质焦虑两方面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1 问题提出
在天光澄明的高原,听到流传了上千年的手工织布的声音,心灵一下子就回到了纯真的年代。“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扎西拉姆·多多的诗让我们从西藏起身,迎
摘 要:在新的世纪,新的环境里,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非常骄人的成绩,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使西部的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摆脱和克服了许多困难。那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农村小学的学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坚持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方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学校高度认识美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通过一些特殊教育活动,提高学
摘 要:民办高校作为高校教育的新生力量,在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益显重要。但目前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缺乏,重知识传授轻文化培养,重硬件建设轻文化积淀,重短平快的办学效益轻人才培养持久长效的文化内涵。民办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和育人宗旨,利用优势,积极创建富有民办高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本文也提出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现代
摘 要:“十二五”规划指出,目前我国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局面,要解决矛盾的有力措施是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规划还特别指出特别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的力量和结构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设一支符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求的师资队伍,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步伐。  
福建省美术馆要建新馆了,听到这个迟来的消息不知为什么,有的不是激动和亢奋,却是隐隐的沉重。当一件事情期盼了太久,人就会沉浸下来,沉浸下来去想一些过去可能不会去想,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