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双学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今天,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依然面临着两大困境:高校和企业“双动力”不足致使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难以落实也难以持续发展;工科院校对企业、产业认知不足,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强。为了破解这两大困境,从2015年开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首先在工科领域实施“双学院制”。
  所谓“双学院”,即在各二级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产业学院,两个学院一个依托高校,一个紧靠产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实行管委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并设立专项资金以保障其正常运行。通过一系列机制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
  校企专业共建
  学校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行业企业共建机制,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和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发挥其办学主体作用。近年来,学校新建了11个工科专业,服务佛山市支柱产业的专业占比达75%,理工科专业集中度达66%,新工科专业体系业已建立。
  校企师资共培
  学校与合作企业实施“双聘双挂”制度,即双方互聘兼职教师或工程师,双向互换到对方挂职。近三年,约180名来自生产一线的“大城工匠”、企业高管和技术专家承担专业导论等课程教学任务;学校选派了约200名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等实践锻炼,具有工程背景、企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达35%。
  校企课程共创
  工科专业根据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增设行业、职业标准类课程,增加需在企业完成的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或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新版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课程达32学分以上,实践教学学时由26%增加到35%以上;近三年共创《工业机器人》等课程85门和教材资源27种。
  校企项目共研
  以解决企业现实问题为导向,校企协同,共同开展项目研究。2018年,学校申请专利超200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40项。
  校企就业共助
  学校开设4门9学分创新创业课程,外聘约160名企业创业导师,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一次性给予产业班学生2000元/人的经费资助和优先推荐品学兼优学生等措施,解除“企业怕得不到实惠而不愿接受大学生”的担忧;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和岗位吸引毕业生来实习就业。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创业率在全省名列前茅。
  校企资源共享
  学校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精密仪器和实验室条件,企业利用高校的科技平台、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使资源配置最优化。近三年,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130个、联合实验室8个,获得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个;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2000多人次,优先、优惠向企业转让专利、技术近百项,解决校企合作动力不足问题。
  2016年1月,依托于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一个产业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成立。该学院由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市照明灯具协会三方合作共建。学院根植产业、服务、创新引领,汇集三方优势资源,联合研发了“智能照明”“深紫外”等半导体核心技术并产业化,培育一批“国字号”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向导,实施“3 1”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光电科技创新班”和“半导体产业创新班”,开展专业国际认证,以专利、论文、竞赛等成果获取学分,校企双导师制,共同培养创新创业的拔尖人才。
  产业学院成立以来,已在多方面取得进展。通过产业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7个实验室,并实施“3 1”实习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产业学院的专利研发和成果转化初见成效,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大赛屡获殊荣,创新能力有了极大提升。“双学院”让校企“双动力”不足的瓶颈得到突破,學生工程实践能力、教师工程教学科研水平、学校服务引领产业能力和合作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双学院”工科人才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该校建设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大力探索“双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尝试与创新。2018年12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喜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其他文献
山东黄台电厂2×350MW机组主厂房上部结构要求所有框架混凝土均为清水混凝土.本工程以合理的超前精心策划,高标准的质量目标要求,优化完善技术方案,着重细部处理,加强过程管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过程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造。传统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采用提问的方法,这虽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知识获得过程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着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
期刊
2013年,我国顺利加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这意味着在我国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这对于高校规范化管理以及国际化办学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因此,在部署“新工科”建设工作中,省教育厅提出鼓励高校全面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此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作为广东第一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
期刊
在普宁市, 素质教育引领下的教育活动正在常态化进行着——rn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与 “校园创客文化节”;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学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乒乓球赛、
期刊
1月23日上午,广东省教育厅第一会议室座无虚席。  “我省省级高端示范培训项目有自己特色,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较注重骨干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对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整体提升效果有限。广东地区教育水平差异大,教师能力水平差异也比较大,要更关注区域特别是粤东西北教师素质能力整体提升。”  “教师培训要解决区域痛点,而不能仅仅是骨干教师培训,要面向最基础、最短板的地方。”  “我省127万中小学教师的
期刊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全力探索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  在2017年5月召开的新工科建设会议上,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强调,“要树立新工科教育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广东特色新工科发展模式”。  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近年来,广
期刊
期刊
2017年12月,国家111计划“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离散制造智能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在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挂牌成立.该引智计划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 以国家重点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和学习体系。基于课程的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教什么”由教师确定。教师成了课程内容的创生者和实施者,这对习惯了有教材和教辅来支撑教学的教师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笔者认为,从以下“四要”出发,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实现课程价值的最大化。  一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的课堂练习,无疑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练习的目的  1、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维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推理,去解决问题。在不断进行思维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2、及时反馈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数学知识,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