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眼脉络膜上腔多通道微电极阵列植入后视网膜电刺激阈值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兔眼脉络膜上腔多通道微电极阵列芯片植入术后,电刺激视网膜诱发的中枢电诱发电位(EEP)的阈值.方法 将多通道刺激电极(二氯代环二聚体为基底,铂电极)植入9只青紫蓝兔左眼后极部的脉络膜上腔,将铂丝制成的参比电极置于玻璃体腔,硬膜外放置记录电极.刺激电极采用双向刺激的方式发出电刺激,在中枢记录EEP.测量产生EEP的阈值,连续记录30次取其平均值.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眼球行组织学检查.应用检眼镜和OCT检查评价多通道微电极阵列芯片植入和清除后对兔眼组织的安全性.结果 多通道微电极阵列芯片成功植入9只实验兔眼的脉络膜上腔.当脉络膜上腔刺激电极发出电刺激后,可以在硬脑膜外的记录电极处记录到EEP,阈值为(107.14±17.14)nC,(68.20±10.91)μC/cm.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视网膜结构完整,刺激电极附近无明显的组织结构的破坏.检眼镜及OCT检查显示相应的脉络膜组织与邻近组织间连接紧密.结论 置于脉络膜上腔的电极发出的电刺激可以有效地诱发出EEP,且其阈值较低;脉络膜上腔是较理想的视网膜假体放置部位。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比较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与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两种麻醉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麻醉药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以0.15%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和0.18%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对镇痛评分、下肢肌力、产程、分娩方式、药物用量、产妇满意度及新生儿1~5min
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并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联系,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够
为研究植物miR399家族成员构成、分子特征及其靶基因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植物miR399家族成员数量、系统进化、二级结构、启动子特征及靶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共获得244个
目的阐明人群中镉暴露与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关联,探讨镉暴露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1999~2002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资料,根据①年龄≥18岁;②已提供尿液及血液样本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