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薯87鲜薯和蒸薯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_Dru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广薯87在蒸制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为鲜食型甘薯风味物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广薯87鲜薯及蒸薯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广薯87鲜薯检测出7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40.52%)、萜类(16.18%)、杂环类(15.17%)、醇类(11.59%)、酯类(7.94%)、芳烃类(4.49%)、酮类(1.62%)化合物等;蒸薯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47.36%)、芳烃类(21.39%)、萜类(10.33%)、卤代烃类(7.07%)、醇类(3.24%)、酮类(2.64%)、酯类(2.61%)化合物等.其中,鲜薯及蒸薯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均为苯乙醛,含量分别为16.78%、19.92%,但蒸煮前后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对所检测出的挥发代谢物进行差异筛选,共筛选出47种差异明显的代谢产物.上调的代谢物有14种,下调的代谢物有33种,其中上调倍数最高的化合物为氯乙酸2-苯乙基酯,上调倍数为4.4;下调倍数最高的化合物为2-丙基-1H-咪唑,下调倍数高达13.49.[结论]结合相对含量及差异分析,广薯87蒸制后相对含量显著上升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2,4-二叔丁基苯酚和氯乙酸2-苯乙基酯,是最有可能构成广薯87蒸薯特征风味的挥发物.
其他文献
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辣椒种质,本试验利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根结线虫病原物开展分子鉴定,确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接着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10份中国辣椒种质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鉴定,计算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并通过比较隶属函数,发现其中3份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抗病性最强的是L518M和L525-1M,L42M次之;10份表现为中抗;7份表现为感病,抗病能力最弱的是L69-1M;未发现免疫品种.本研究发现中国辣椒种质的抗病性整体高于一年
[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的变化规律,探索甜玉米的育种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甜玉米育种的水平.[方法]根据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多点试验数据,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综合品质等主要性状表现.[结果]11年间参试品种株高平均增加15 cm左右,穗位高总体稳定在68 cm左右,平均茎粗趋向稳定接近2.0 cm;穗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1.5 cm,穗粗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表明注重大穗型品种的选育;区试品种产量在波动中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育成品种中高产品种
为了明确谷子从早期品系到育成品种过程中顶三叶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41份育种品种和30份早期品系,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分析育成品种和早期品系顶三叶性状的差异,以及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 表明,育成品种顶三叶长度、宽度和面积总体上高于早期品系,而变异幅度低于早期品系;育成品种项三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早期品系,而顶三叶与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低于早期品系;育成品种产量与顶三叶大小显著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叶片较大的品种中,而在叶片较小的品种中并不存在.本研究结果为谷子
[目的]2020年甘薯育种创制中,从实生苗选种至复选试验,选择升级的鲜食品系参加田间品种比较试验,为广东省、国家(南方)区试及生产示范、开发利用提供多样性专用型品种.[方法]选择从复选中升级的50个试验品系,分花青素(紫色)、胡萝卜素、优质淀粉3个类别品系开展田间品种比较试验.每类别各品系按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收获期对茎叶和薯块基本特征特性进行观察鉴定,记录结薯性,测定鲜薯产量、薯块干物率、鲜薯淀粉、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评价薯块蒸熟食味.[结果]从参试的胡萝卜素类别甘薯品系中筛选出2个品系,其中广薯
我国烟草资源丰富,但是烟草产业发展单一,多集中在卷烟工业.这不仅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特色的烟草植物资源,而且也造成了卷烟工业废弃烟叶及烟杆等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健康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烟草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和高值化利用逐渐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烟草植物本身含有丰富的功能活性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尤其是烟草植物特有的生物碱如烟碱及其衍生物、萜烯类茄尼醇和西柏三烯二醇等、酚类如芦丁和绿原酸等物质,以及烟草经基因工程转化生产的人类医药类产物,是烟草在绿色农药、营养健康以及人
[目的]揭示我国南方花生品种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明确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花生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通过100对SSR引物分析了54份中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通过品种系谱分析其中21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亲本来源.[结果]有47对供试引物在不同品种间检测出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2.93个,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7~0.764、平均0.336.对54个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聚类结果与品种来源存在相关性,同一省份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突破传统育种的盲目性和低效率仍是花生育种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花生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四倍体野生种、栽培种及其二倍体祖先种基因组序列相继发表,大量SSR和SNP标记开发利用,花生遗传图谱标记密度不断增加,高通量表型鉴定和基因分型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重要农艺性状相关QTL被挖掘定位,以全基因组选择为代表的大数据驱动的多组学育种技术崭露头角.丰富的花生基因组资源促进了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加快花生分子育种的发展,育种家已通过分子辅助技术成功选育了具有目标性状的花生种质.花
[目的]大叶密合是广东封开县地方名优晒烟品种,是当前发现烟草青枯病的优良抗源,深入研究其烟草青枯病抗性机理,寻找其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为抗青枯病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将烟草品种大叶密合、抗病对照品种D101、感病对照品种长脖黄进行青枯病菌室内接种鉴定,并利用蛋白质组学(iTRA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大叶密合接种前后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接种青枯病菌后,大叶密合较长脖黄发病减缓.大叶密合检测到35个接种前后的差异蛋白,其中21个蛋白下调、
[目的]探索一种能鉴定花生品种与评价品质的新型检测方法,筛选高油酸花生特异性脂质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2个油酸含量差异显著的花生品种,即高油酸品种开农1715(KN1715)和低油酸品种冀花7号(JH7H)进行农艺性状考察、近红外分析(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与广泛靶向脂质组学(Widely targeted lipidomics,WTL)研究.[结果]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品种KN1715的主茎、
[目的]研究不同茉莉酸(JA)施用浓度对马铃薯叶片活性氧(ROS)含量及其清除酶活性以及抗寒关键基因CBF表达的影响,初步确定提升马铃薯抗寒性的最适施用浓度,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采用叶面喷施JA的方法,探究正常和低温胁迫条件下,植株叶片的活性氧含量,活性氧清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抗寒关键基因CBF的表达.[结果]随着JA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苗期叶片的活性氧含量逐渐降低,低温胁迫后活性氧含量能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