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共千秋(二)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牵一发而动全身
  民族、信仰以及社会变易时代之风尚,常通过发型展示,而政治的强力“变发”,影响最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北魏太武帝“灭佛”之后,文成帝逐渐恢复佛教,允许建寺庙和自由出家。魏主还亲为沙门师贤等五人“下发”,皇帝亲自给和尚剃发,当然具有特殊的导向作用。
  北齐国主高洋想在佛、道二教中去其一,就召集两教学者互相辩难。而后敕令道士都剃发当和尚。有道士不服从,就杀了四个,道士要保脑袋,只有遵令剃发,于是北齐境内就没有道士了。用武力改变信仰,实不可取。
  唐太宗太子李承乾痴迷突厥文化,衣食住行无不模仿,学胡人椎髻,歌舞昼夜不绝。他宣称:“等我有了天下,带领数万骑兵到金城,然后学突厥人解开发髻,在李思摩手下当个设,该有多快活啊!”李思摩是降唐的突厥首领,“设”是突厥官名,他放着中国皇帝不做,却愿去突厥当个“设”,实在是匪夷所思。设若李承乾真的做了皇帝,整个大唐帝国也许会“全盘突厥化”。
  梳头引来裁减后宫。宋仁宗退朝头痒,急唤梳头者来。内人方理发,见御怀有文字,询问知是台谏章疏,请求裁减嫔御。梳头的认为这是官员存心不让官家快活,仗着皇帝宠爱自己,便说若裁减,“请以奴奴为首”。仁宗真的降旨:自某人以下三十人尽放出宫。皇后对此殊觉不解:“掌梳头者,是官家所爱,奈何作第一名遣之?”帝曰:“此人劝我拒谏,岂宜置左右。”
  皇帝选择什么发型,自有深意在焉。秦始皇的“望仙髻”、“参鸾髻”、“凌云髻”,表现了他“做了帝王欲成仙”的志向。
  后妃、高官女眷的发型装扮,从来都具有领导社会潮流的作用。赵飞燕之妹合德新沐膏,九迥沉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衣故短,绣裙小袖。论者以为“祸水”。梁冀妻孙寿色美,善为妖态,作“坠马髻”、“不聊生髻”。魏文帝所宠莫琼树首创发型“蝉鬓”,缥缈如蝉翼。隋炀帝宫有“迎唐八寰髻”,又梳“翻荷髻”、“坐愁髻”;唐明皇帝宫中有“双镮望仙髻”、“回鹘髻”、贵妃作“愁来髻”。由这些怪异名目即不难想见上层的奢靡和病态。
  在社会生活中,头发有着种种功用。
  髡头受刑见人品。西汉赵王张敖蒙冤遭捕,朝廷明令“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囚衣,自剃头发,颈戴刑具,假称赵王家奴随张敖到长安。剃发戴枷,陪上峰为囚,几人能为?后冤案大白,张敖出狱,为宣平侯,推荐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召见,命做官。
  东汉郑弘举孝廉,拜师河东太守焦贶。贶坐事被捕,道卒,妻子系诏狱。诸生故人惧祸变姓名,弘独髡头负斧锧进京上奏章为贶辩罪,帝乃赦其家族。弘躬送贶丧及其妻子还乡里,由是名声大振。老师犯事被关,弟子熟人避而远之,唯独郑弘宁肯剃成罪犯头,赴京替老师辩白,人品难能可贵。
  北魏杨大眼为参加南伐,特表演一绝:拿出三丈长绳系发髻上,快步奔走,绳子被扯得直如箭矢,奔驰的马都赶不上他的速度,在场的人无不惊叹。
  髡钳陪主受罚。隋末天下大乱,独孤师仁之父被王世充杀。师仁方三岁,被禁锢,乳母王兰英为保护师仁,请求髡钳,陪小主人受罚。王兰英讨饭来养活独孤师仁,又冒险背了独孤师仁归唐,其举动受到唐高祖奖励,封为永寿乡君。
  剪发立誓引白燕。传说唐朝殷亮的父亲断气三天,而两眼不合。殷亮猜想父亲挂念年老的祖母,于是断指剪发,放进父棺,发誓“一定像父亲在世一样侍奉祖母,请父亲合眼”!誓毕,父眼乃合。殷亮侍奉祖母,衣不解带数年,引来一对白色燕子在家筑窝。殷姓因以白燕为其堂号。
  辫麻束发哭诉民声。唐大历年间,宰相元载专权。晋州男子郇谟用麻束发,手持竹笥、苇席,在长安大街上边行边哭。人问,他说:“我有三十个字,要献给皇上,如果不能用,便用这竹笥盛我的尸体,用苇席裹着扔掉。”郇谟乃平民,表达政见方式又特另类——辫麻束发公开嚎啕大哭。代宗听说后居然召见了他,他所论多是元载罪状。后元载因权势犯罪被杀。
  领奖做凭证。庆历八年(1048)正月,宋仁宗宿曹皇后宫中,午夜,有卫士作乱,仁宗欲出去看个究竟,曹皇后劝阻之。曹皇后立即集中内监宫人,命分别把守宫门,一面急传都知王守忠,令带兵入宫平乱。她估计乱兵必定会放火,暗地派人带水跟随其后,果然乱兵点火烧着帘幕,跟着的人随即用水将火泼灭。凡是派出去的太监侍从,曹皇后都亲手剪掉他们的头发,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这一来,人人奋勇争先,内乱很快平定。曹皇后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指挥若定,不愧为将门之后。
  宋朝有规定,凡御史一百日不言,罢为外官。王平拜职垂满百日而未言事,同僚料定他有待而发,苟言之必大事也。终于等来了他的札子,弹劾的竟是御膳中有毛发,谓“是何穆若之容,忽睹鬈如之状”云云。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
  清朝僮人(今成壮族)习俗是贵壮贱老,老年被瞧不起,只有尽量“装嫩”,于是导致了老者染发剃须的习俗。南北朝时,梁帝萧詧也“贱老”,恶见人发白,于是担舆者冬月必须裹头,夏月则加莲叶帽。
  四、发落发白皆有缘
  《帝王世纪》:老子初生而发白,故号“老子”。
  北魏王续生,遭继母忧,居丧,杖而后起。乃终礼制,鬓发尽落。李显达,父丧,水浆不入口七日,鬓发堕落,形体枯悴。辛绍先丁父忧,三年头不栉沐,发遂落尽。
  南朝刘宋王僧祐,未弱冠,频经忧,居丧至孝。服阕,发落略尽,殆不立冠帽。梁荀匠,父卒,号恸极,人皆不忍闻其哭声。服未阕,兄死于阵。居父忧并兄服,历四年,自括发后,不复栉沐,发皆秃落。
  隋代华秋幼丧父,事母以孝闻。家贫,佣赁为养。其母遇患,秋容貌毁悴,须鬓顿改。及母终之后,遂绝栉沐,发尽秃落。郡县俱以状闻,炀帝表其门闾。后群盗起,咸相诫曰:“勿犯孝子。”乡人赖秋而全者甚众。
  宋代苟允中十岁阅《孝经》,遂以孝自励。父病衣不解带三月,而鬓发皆白。张景宪官至知州,母卒,一夕须发尽白。   和上述尽孝落发、白发不同,后汉岑彭上书光武帝谓,每一发兵,头须为白,为军事忧心致发白。
  南齐谢超宗下廷尉一宿,发白皓首。北齐尚书令司马子如以贿被劾,在狱一宿而发皆白。此两例为入狱愁白了头。
  李亨却是忧心迫害掉了发。他为太子时,奸相李林甫阴构不测,李亨忧心忡忡,鬓发斑秃。
  宋代范镇,进士第一。仁宗时,知谏院。宋仁宗三个儿子早亡,范镇请立太子,面陈恳切,至泣下。前后上章十九次,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这位范镇为忧国家根本,竟至“须发为白”!
  当然也有先天无发无须眉的。《荀子》记述的两位古人是:叔孙敖先天秃顶;伊尹面无须麋(眉)。范晔又胖又黑,也没有眉毛胡须。
  五、违旨剃头吃官司
  乾隆皇后富察氏亡,帝为大行皇后大办丧仪,命在京王公百官及地方官员缟素二十七日,百日剃头。特命将“国恤百日内不得剃头,违者立即处斩”,载入律令。而违命百日内剃头之奉天锦州知府金文淳、山东沂州营都司姜兴汉也被交刑部治罪。迨审理金文淳剃头一案,刑部尚书盛安将御旨“斩立决”改为斩候。乾隆帝以盛安“目无君上,巧伪沽名”,命革职,交刑部治罪。刑部遵旨,从重判处盛安斩立决,乾隆帝命改斩候。后盛安被赦宥,以其“硁硁自守”,敢披逆鳞,命在上书房辅导诸皇子,并告诫皇子曰:“盛安尚不畏朕,况诸皇子乎?”
  湖南巡抚杨锡绂、湖广总督塞楞额、湖北巡抚彭树葵及两省文武官员俱于二十七日服除后剃头。杨锡绂接阅“国恤百日内剃头者斩”严旨,战栗惶悚,遂自行检举以求减轻罪刑。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亦因违制剃头受到皇帝怒斥。最终处置是:周学健革职,流边做苦力;塞楞额赐自尽;杨锡绂、彭树葵革职。
  六、胡须趣闻
  宋儒朱震对胡须的分类是:毛在颐曰须,在口曰髭,在颊曰髯。
  曹彰,曹操次子,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自言“好为将”,父赞赏,以其胡须黄色,称为“黄须儿”。
  关羽美须髭,诸葛亮在信中径称关羽为“髯”。
  陆云有笑癖,去拜谒司空张华,不及叩拜竟先笑倒。原来张华多须以袋盛之,陆云一见,笑不可仰。
  前赵刘聪诛詹事曹光,光临刑举止自若,谓刑者曰:取席敷之,无令土污吾须!曹詹事可谓爱须如命。
  十六国石闵率赵人诛诸胡羯,死者二十余万,连累及高鼻多须而貌类胡者。
  谢灵运颇信佛教,死前布施,捐出自己的胡须,以装饰维摩诘菩萨佛像。唐时,安乐公主将维摩诘菩萨佛像之须剪取一半,以备斗草之用;又恐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
  褚渊为尚书吏部郎,淫荡山阴公主看中了,废帝即令其陪公主睡。入夜任公主引诱逼迫,他不为所动。公主曰:“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答曰:“不敢首为乱阶!”
  何点是梁武帝旧友。梁武帝想让何点出来做官,不料何点借酒劲扯住梁武帝的胡须,醉眼惺忪地笑道:你想让我给你当臣子吗!——“乃欲臣老子耶!”面对皇帝竟如此放肆,因为他立志隐逸,睥睨庙堂,真做“游侠处士”,就敢狂放不羁。
  鲍泉,美须髯,有文笔。少事梁元帝,帝以自夸形式赞扬鲍泉:“我文之外无出卿者。”后为通直侍郎。因战阵不力,元帝乃责其“面如冠玉,还疑木偶,须似蝟毛,徒劳绕喙”,美髯也成了刺猬毛!
  北魏李元护美须髯,为齐州刺史,妾妓十余,纵欲既甚,支骨消削,长髯一时落尽。
  《酉阳杂俎》:唐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可见李世民的胡须够刚硬。
  唐太宗以李纬为户部尚书。想听取宰相房玄龄的意见,玄龄“但云李纬美髭鬓”,看来太宗是有点注重靓发美髯了,而一经宰相指出便立即改正,改除纬洛州刺史。
  南唐烈祖辅吴之初,虽至仁长厚犹以为非老成无以弹压,遂服药变其髭鬓,一夕成霜。洎内禅为帝,诸藩入觐竟无异图。李昪的白须计颇见奇效。
  “溜须”一词也源于官场故事。宋朝丁谓任右谏大夫,其人机敏有文采,很受丞相寇准赏识,提为副相。缘此,丁谓对待寇准非常恭谨。一次聚餐,羹汤沾在寇准胡须上,丁谓忙起身为寇准擦拭汤水。丁谓“溜须”,寇准却提醒丁谓说:“参知政事,乃国家重臣,难道是专为官长捋胡子的吗?”弄得丁谓面赤耳红,从此忌恨寇准。翌年,丁即排挤寇准去位,自己取而代之。
  宰相吕夷简久病不愈,宋仁宗很着急,仿唐太宗剪“龙须”给李勣熬药故事,仁宗剪下一缕胡须,派人给吕夷简送去,并说:“古谓胡须可疗疾,今剪须赐卿,望卿早日康复。”胡须当药未必有疗效,官家姿态,则自感人。
  蔡襄美须髯。有一次皇上顾问曰:“卿髯甚美,夜间将覆之衾下乎,将置之外乎”他如实敬告不知道。待入夜就寝,思上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竟夕不寐。官家一过问,害得大臣通宵不寐。
  元中书丞相史天泽髭髯已白,一朝忽尽黑。皇帝见之惊问曰:“史拔都汝之髯何乃更黑邪?”对曰:“臣用药染之故也。”上曰:“染之欲何如?”曰:“臣览镜见髭髯白,窃伤年且暮,尽忠于陛下之日短矣!因染之使玄,而报效之心不异畴昔耳。”上大喜。史天泽从效忠皇帝的高度解释自己的染须,听得官家满心欢喜。
  北齐李庶以清辩知名。庶生而无胡须,崔谌调之曰:“教弟种须,以锥遍刺作孔,插以马尾。”庶曰:“先以此方回施贵族,艺眉有效,然后树须。”世传谌门有恶疾致无眉,故庶言及之。
  拿胡须调笑的还有秦观和苏轼。酒席间,秦观笑道:“君子多乎哉!”语出《论语》,“多乎哉”谐音“多胡哉”,意为胡子多的人就是君子。苏东坡回敬了一句:“小人樊须也!”此言也出自《论语》,“樊须”谐音“繁须”,意为胡子多的人是小人。
  面貌册是古代登记生员外貌特征的册子,备考试前核对用,以防冒名顶替。某官视学江苏,生员沈廷辉担心定会被逐。原来,沈三十余岁,稍有胡须,面貌册填“微须”。可据悉此官一直训“微”为“无”,凡有须而填“微须”者,皆以为面貌不符而逐。沈想请管理面貌册的学书代为修改,可找不到其人,只好午夜赶到理发店,刮掉胡须。待进考场,那视学官端详沈廷辉,说:“这又是一个顶替者。面貌册上分明填‘有须’,你却为何无须?”原来,那学书与沈素有交情,已事先将册中的“微须”改为“有须”,却又来不及跟他打招呼。这一来,剃了胡须的沈廷辉真是有口难辩,只能懊丧离开考场。另一生员,也因稍有胡须而面貌册填“微须”被斥逐。那人不服,跟考官争辩起来。官员大怒道:“你枉读经书,难道不知道朱夫子注解将‘微’训为‘无’吗?”生员笑道:“若这样说,《孟子》说孔夫子‘微服而过宋’,是脱得赤条条了?那将成何体统!”官员一时语塞。此后,他也就不再以“微须”来斥逐人了。“微”本多义,可训“少”、“无”、“隐蔽”。那考官知其一而又自以为是,就难免出错。
其他文献
说来凑巧,我任职的单位去年打算做一个“慕课”在线课程,课程名为“文采风流:近现代闽籍文人与作家”,我被安排准备闽籍诗人这部分。熟悉现当代文學史的人也知道,如果没有闽籍文人,现当代文学史可能会减色几分。仅诗人论,从冰心、到林徽因、郑敏、杨骚、林庚、鲁藜、彭燕郊、蔡其矫、舒婷等,排列下来真不少。有一位诗人,他是一位不可遗漏的,他就是闽籍诗人杜运燮。谈“九叶诗人”,闽籍诗人有郑敏、杜运燮。杜运燮是福建古
中华民族自古以农立国,安土重迁,历史上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秦汉以降的朝代更迭、平息叛乱,以及数量极少的为抗击外族入侵而采取主动出击等战事之外,所遇战争多为守势,故保卫国土、坚守城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战争形式。守城也为军事家所关注,除了在许多兵书中有这方面的专题论述外,还出现了守城的专著,如《襄阳守城录》、《开禧德安守城录》等,其中以陈规等撰《守城录》较为著名。  陈规(1072—1141)字
陈辉新近出版的《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一书,以当代中国的城市治理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实证分析中国城市治理的变迁与逻辑。通过历时性的纵向视角,分析当代中国城市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变革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共时性的横向视角探究中国城市治理的主要特点。纵览该书,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解读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机制、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作者以问题为导向,将城市基层治理的数据、深描与分析三
2012年开始,因为写作《踪迹史——唐友耕与石达开、骆秉章、丁宝桢、王闿运交错的晚清西南》一书,我走访过近百个村落,但去探访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的情景,却分外清晰。“天王”洪秀全的饮食起居与悟道方式,在多年以后依然历历在目。  大大小小一共十八座山丘呈丰月形环抱村子,左边有天马河和大沙河交汇,右边有山峰拱卫,前面田畴广阔。青龙、白虎守护下,洪秀全故居和洪氏宗祠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堪舆学称为
一、莎士比亚的十大幸运  一幸。威尔出生两个月后,躲过一场由伦敦传来的席卷斯特拉福德的“黑死病”,全镇六分之一人口因此丧命,其中尤以婴儿居多。“黑死病”,即鼠疫,今人难以想象它有多可怕。  简言之,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超级鼠疫肆虐:第一场大鼠疫于公元542至543年间,发生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它使查士丁尼大帝重塑帝国统一的美梦破碎;第二场始于1346年,持续六年,直到1352年才
俞樾的著述,在其生前身后曾数次结集增订,皆名《春在堂全书》,其中以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订刊本较为精审,而光绪末刻本则最为完备。目前较易见到的版本是台北环球书局及凤凰出版社的影印本,分别据光绪二十五年及光绪末刻本影印。然而,自民国迄今,又陆续有曲园手稿等新资料被发现,其中为《春在堂全书》所未收者甚多。例如早稻田大学藏有岛田翰所寄赠之《春在堂尺牍》第七卷,王宝平、赵厚均先后对其加以研究,辑录俞樾
一  当代美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哈罗德·J.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在其所著的《法律与宗教》一书里,他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谈“法律”与“宗教”,并指出,“尽管这两方面之间存在紧张,但任何一方的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的一方。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主义。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  然而中国的法律传统最初乃执行道德的工具,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谓附加了
一  潘金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大的名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典型。潘金莲偷情杀夫的故事流传很广,而潘金莲这个名字也已经成为“荡妇淫娃”的代名词。小说《水浒传》从第二十四回开始写武大郎、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一共用了三回的篇幅。故事情节回环曲折,波澜起伏,非常吸引人,应该是《水浒传》中写得非常好的故事之一。  潘金莲出生于小户人家,后来成为张大户家的使女。潘金莲年纪二十多岁,容貌艳丽,性情活泼,
我断定多数读者会意外:入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龚曙光并不陶醉于商国的传奇经历而魂牵梦萦于故园梦溪。其实,解读曙光,梦溪才是密钥性质的符码,烙印着曙光的初心与归心,不走近梦溪,曙光便暧昧不明,如雾里看花。  童年的一天,祖父挑着一担箩筐,箩筐里蜷缩着儿时的曙光。祖父在梦溪码头停住了脚步,小曙光跃出箩筐,沿着石阶,雀跃地登上高高的码头……这是曙光文集中最冲动的段落,暗示着一生的启程与归属,类似《圣经》故
在明末清初的文人中,李渔有着多重身份,他是著名的戏剧家,又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他是著名的小说家,又是著名的出版家;他是著名的美学家,又是著名的园林设计家;他是著名的美食家,又是著名的养生家……李渔是晚明文化熏陶出的百科全书式的全能型才子,在文化、生活、艺术等多个领域均称行家里手——他深谙处世之道,在各个阶层都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他精通生活的艺术,一生多享齐人之福;他经营的芥子园书铺声名远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