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武术拳操教学浅议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rabbith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武术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瑰宝,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要继承和发展武术这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就必须加强武术在青少年中的推广,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目前中职武术拳操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武术的功能和价值;选择符合學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与交流平台。
  关键词:中职;武术拳操;教学
  武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武术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瑰宝,深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对如此具有浓厚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的体育项目,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并发扬光大。纵观国际,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极其重视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美国的篮球等,都是各自国家首推的体育发展项目。相比之下,武术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及受重视程度并不尽如人意,反而柔道、跆拳道等“舶来品”更受到国人的青睐,跆拳道馆、柔道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却很少见甚至从来不见武术馆。学习武术甚至了解武术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对武术的认识仅仅来自于老人们在公园、广场上打的太极拳。在这种形势下,要继承和发展武术这项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就必须加强武术在青少年中的推广,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体育课中的武术拳操教学无疑是在青少年中推广普及的最佳途径和方式。武术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强身健体,在练习过程中提高练习者各方面的身体素质。武术具有技击性的特点,学练武术可以增强劲力,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武术不仅能强健体魄,还是青少年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媒介,把武术作为民族精髓在青少年中大力推广,有利于发挥武术整体育人的功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据笔者了解,不少中职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中有武术拳操的内容,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武术的功能和价值
  在教学中,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特别是近些年来,武侠类的影视作品常见于大银幕、小荧屏,其中的“功夫高手”“世外高人”可以上天入地,一人敌百万之兵,从观赏的角度来说确实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让人看得过瘾,同时也让人们从中对中华武术及武术精神有所了解。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阶段和认知特点,使他们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例如其中的侠义精神,很多时候学生会片面地把它理解为讲江湖义气、哥们义气,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要使学生系统正确地对武术的功能和价值有所认识,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引导。
  武术有健身、防身和修身的功能,其中健身、防身的功能非常直观,是大众容易理解的,但其修身的功能常被人忽略。中华武术向来要求习武之人讲求“武德”,这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最高要求。在中华武术的发展史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武林豪杰,他们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除此之外,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规守纪、谦和有礼、公平竞争、坚忍不拔、勇敢拼搏、精益求精等都是武德的应有之义,这些品质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练习武术拳,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道德修养,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
  在笔者的一项调查中,有92%左右的学生表示对武术很感兴趣或感兴趣,表示对武术不感兴趣的只占8%左右,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武术是相当感兴趣的。但对体育课上教授的武术拳有63%左右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表示喜欢的只占有36%左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据笔者了解,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所教授武术拳的主要原因是其内容和形式都过于陈旧,把少年拳和初级长拳等类似的套路运动长期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毫无新意且难学难练,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今社会资讯发达,学生的眼界相对开阔,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他们对传统的套路教学非常厌倦。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同时,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现在社会上较为流行的搏击、散打、拳击等,由于其攻防特点明显且动作简单,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不妨将其中的内容适当地引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发挥武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功能。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
  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影响。现实中,很多体育教师和笔者一样并非武术专业出身,对武术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只是皮毛,因为教学大纲的要求才不得不硬着头皮开设武术拳操的教学内容,很多时候上课可以说是照猫画虎、现学现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被淘汰。术业有专攻,体育教师要通过武术拳操教学来传承、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除了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外,还应具备传统文化、礼仪道德、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素养。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它需要师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更多的面对面的交流,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更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比如,我国的武术教育历来重视对习武者道德的培养,教师自身先要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把相关的道德、礼仪规范教授给学生。此外,武术最大的特点是技击性,要使学生了解武术拳操动作的含义,最直观的手段就是教师的亲自示范。假如教师不示范而只讲解,或者示范的技术水准欠缺,都很难直观而真实地表现出武术的精、气、神。只有通过高标准、高水平的示范,才能将武术飘逸灵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的特点表现出来,从而增加学生对武术的认同度、崇拜感,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创造更多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下,人们更多关注学生文化课或者“主科”的成绩,即使在中职学校中体育课对很多学生来说也是无关紧要的“副科”,他们进入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一门专业技术,获得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良好的专业技能与素养,而不是体育成绩,这就造成学生思想上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就武术拳操来说,学生除了为数不多的几节体育课外,没有其他学习、交流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武术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创造更多的学习与交流平台,营造一定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对来说,中职学生好动爱玩,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搞活动,擅长表演,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可以适当地引入武术段位制的考评体制,使学生在段位考核中感受竞争,寻求技术的提高,增加成就感。还可以开展学校、班级的武术表演或竞赛,推荐优秀的节目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交流,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其实践能力。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视资料、自编武术套路等,让学生享受武术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万籁声.武术汇宗[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06).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栾开封,田鸿章.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我国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
  [4]韩剑云,叶恺.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八荣八耻观念[J].搏击·武术科学,2009,(06).
  [5]刘晖.激发学生兴趣改进高校武术教学[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Z1).
  [6]任学锋.关于苏南地区普通高校武术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其他文献
写作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一直以来,很多家长为自己孩子的作文水平不高着急;很多教师感到作文难教,或者是费了很多功夫,却不出效果;很多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水平不能尽快提高而烦恼。教师也在做这样那样的偿试,希望通过某种有效的途径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虽说成功的例子不多,但这样的努力总归是有意义的。多年来,笔者也一直思考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全新教学课题,它是由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课堂教学共同决定的.新课改要求我们用生成的、变化的、动态的视角去看待数学教学,
摘 要: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部分学生存在自卑、焦虑、虚荣或严重的依赖心理。建立、健全多渠道帮困机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现、价值观,是当前解决这个群体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从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心理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民办高校;困难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一、求解物理题的一般思路  1.仔细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要理解题意,弄明白哪些条件已知,求什么。  2.清楚表达解题思路  要解好物理题,分析过程要合理、有据,具有逻辑性,物理语言(物理概念、物理模型、物理名词、字母符号等)要准确、规范,具有科学性;图文表达(作图、列式、运算等)要清晰,具有可靠性。  3.正确分析物理过程  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或模型。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过程比较复杂。正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方法2003年2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23例,应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