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岳峰尖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雪节气后,天总是阴阴雨雨的。气温偶尔像过山车一样掠过零度的谷底,冷得老人小孩棉袄坨坨里的,就是不来点雪,哪怕是小雪片儿。
  日头在神鼎山区红红白白、躲躲闪闪时,我沿着山路蜿蜒而上。
  山路很宁静,高树与低树遥遥掩映,墨画般的树干树丫浓浓淡淡,或托着几片红黄灰绿的叶子,或如禅指指着雾里某个方向。篁竹不顾石坚土薄长起来,在几番风雨几度冰霜之后温顺得垂如辫子,竹叶缀如蝴蝶结。蕨,蒿,冬茅,藤蔓,穿插、盘桓、罗列、错落在乔木林中、灌木林里,有时也独自为一块荒地撑起几许生机。
  峰回路转,常是山口。
  一陣清脆的和鸣,是微风拂过一簇冰晶的篁竹。竹音清凉、空灵,洗人心神。太阳惊艳地瞧着冰竹,却闪了我的眼,沉醉良久,蓦然醒来,全是晶晶莹莹的一片。
  一切都宁静了。只有冰与风在柔情地合奏,只有枝和叶在明明暗暗浮动的阳光下舞蹈。也许,人静下来的时候,心就随着大自然而动了。这时,你可以把那丛玛瑙般的红野果想象成八指头陀燃指礼佛、普度众生与爱国恤民的禅心,你可以把那灌杂木上的冰须想象成陶侃得道时的顿悟,你可以把那株凝冰成龙的银杏想象成昭示国泰民安的华表……当然,你也可以用“看山还是山”的心境去体味冰莹霜结后的形形和色色,在这动与不动之间。
  午时,阳光很暖和,值守站里同事们自己种、柴火烧的两个小菜也很香。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平生不爱喝茶,品不出茶香茶韵,更不懂茶艺、茶道。  不知何时起,茶道盛行,身边的茶客越来越多,有朋友,有领导,有老板,办公室置上一套精致的红木茶具,冰箱内存放各种茶叶,颇显主人的品位和实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起茶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一副对茶文化研究很深的样子!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好友们转发的有关茶的知识,茶的感悟,竟然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那么的清新雅致,那么的超凡脱俗。我不禁有些心虚,纠结起自
期刊
我的家乡有一條河叫永乐江,二百多公里长,贯穿安仁县全境,后流入湘江。  江水进入安平镇药湖村的时候,江面显得更为宽阔,忽见得繁花古树簇拥着一处古老寺院,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药湖寺。说起药湖寺,真是很有一番来历的,当地民间一直有个传说:远古时期,这里是无边无垠的原始森林,古树参天,百草茂盛,落英缤纷,禽兽穿行。茂密的森林中有一处湖泊,当地人称之为古碧海。湖泊碧波如镜,流光溢彩,鱼儿翔集。一年夏天,炎帝神
期刊
重阳节那天,临时麻烦同事送我去乡下弟弟家。母亲住弟弟家,回去也只是陪母亲吃餐饭而已!在母亲看来,也许意义并不在吃饭上吧!昨天,母亲就打电话,问我是否回去,我当即说要回,并对母亲说,不要张罗多少菜,乡下的蔬菜准备几个就可以的,沙田街上如果有泥鳅,买点也行!  好客的母亲,随着年岁渐长,对子女的话也越来越在意了!这几年母亲推不动石磨了,再说,老家的石磨早就弃之一边,岁月之痕在风化的石头上结下了斑斕痂痕
期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关中农村,生活着一位光棍老汉,五保户,名叫王继芳,这是现在我根据记忆中名字的音调写出来的,也许老人当时的官名不是这两个字。  我那时正值童年,老人很不喜欢我们这些娃娃伙叫他“王继芳爷”,我清晰记得老人曾半笑半怒地对我们说:“崽娃子,叫了王继芳就甭叫爷,叫了爷就甭叫王继芳!”但我们依然当面或背地叫他“王继芳爷”。  王继芳爷的年龄在六十岁往上,高个儿,清瘦,留一撮山羊胡子,经常穿一
期刊
年的脚步像幼儿的脚步,蹒蹒跚跚朝我们一点一点走来。  在我的家乡甘肃静宁,有一种传统小吃在年关前上演,叫作压猪头。就是把年猪杀了以后,用清水把猪头洗净,再用斧头剁碎,放在锅里煮上一两个时辰,捞出来,再用干净的塑料袋层层包扎,放在一个平整的木头板子上,上面压一袋装满粮食的口袋,口袋上面还要压一块沉重的水泥板,活像上了一套刑具,场面有点吓人。我就不免纳闷,压得这么结实,难道是为了防止猪头乱动?压上一天
期刊
有一年过中秋节,生产队杀了几只羊,按人口都分给了各家各户,父亲和母亲商量准备吃一顿羊肉馅饺子。  母亲起早先把肉馅剁好,面也和好了,就让父亲到姥姥家去要两棵白菜,因为我们家的小园比较小,没种萝卜和白菜。过了很久,父亲还不回来,急得母亲团团转。突然,村里的广播喇叭响了,里边传出了父亲颤抖的声音:“我是秦有发,偷了生产队一棵大头菜,我错了,下次絕不再犯。”听到这声音,我们全家人都傻眼了。  原来,姥姥
期刊
小时候我的家境“穷”,上学实在是一种奢侈。小学的六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只记得每到放寒假前,班主任老师都会来家里讨要学费,最后只得提几片挂在烟头上的腊肉做抵押。  母亲便要我跟着一个做篾匠的邻居学手艺,我不得已只好屈从于命运。初中开学的时候,同学们纷纷去太平铺中学报名,看看贴满木板墙壁的奖状,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父亲还是成天在外面跑,不是把一些不相干的陌生人弄进家喝酒,就是把家里一些上好
期刊
最近下班后总能看到那个熟悉的环卫小哥,开着垃圾车在小区里无声穿行,要么把那些满当当的垃圾桶拖到车边,通过升降带倒进车里,要不就是爬上高高的车厢,用铁锹整理里面的垃圾。偶尔也看到他用力清扫地面,路过的人捂着鼻子远远绕开,小哥低着头劳作,仿佛啥也没有看见。  小哥身材瘦长,身手矫健,两米多高的垃圾车厢,三两下就上去了,利索得像攀岩。我们刚入住小区不久,就见到了他,算来已经十多年了。那时他应该很年轻,戴
期刊
生在江南的堂姑母,名藕仙,从小就是个美人坯子,像一朵莲花。  18岁时,她嫁给了村里的裁缝,生养了一个女儿。不料,丈夫外出去安徽做工,从此杳无音讯,她独自在家抚养女儿侍奉公婆,后来实在难以维持生计,也跟别人到无锡西门三厂当了织工。  一次无意中,被无锡大汉奸周阿福撞见。周阿福垂涎她的美貌,天天派人逼亲,最后以堂姑母的亲人生命要挟,强娶她做了三姨太。美丽的堂姑母一度颇受宠爱,周阿福许诺,就是她要天上
期刊
从前的日子过得慢,日出得慢,落得也慢。  我自认为我的童年结束在某次搬家,那是一个干冷、似乎无风的下午。我离开了从出生就一直居住的小楼,离开了那个厨房里昏暗的橘黄色灯光,离开了和我一起玩过家家、跳皮筋的小伙伴们。从那以后,我一个人上学,一个人看雪,一个人给芭比娃娃换衣服,当然,也一个人慢慢成长到不能被称为“儿童”的年纪。  但我始终记得她,记得他们。我记得她叫妍,是整个院子里唯一和我同龄的女孩,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