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实验 让学生动脑动手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科学:具有知识面广,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动手实验多,趣味性强等特点,它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和契机。本人认为实验教学是培养动脑想、动手做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应重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我们不防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动脑想与动手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基础,有兴趣,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活跃、敏捷;想像力才能丰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实验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的兴趣。
  1.用实验激疑,激发学生“思”的投入。
  如分子和原子一章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我们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式子“40cm3 40cm3≠80cm3”,学生疑惑不解,接着就可以演示实验,把40毫升酒精倒入40毫升的纯水中,结果发现总体积少于80毫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思”的积极性。
  2.用实验导学,激发学生“做”的兴趣。
  如在讲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再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借助鲜明、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会强烈地激起学生的跃跃欲试,有效地激起学生动手做的兴趣。
  二. 利用科学实验多,学生喜欢好动等特点,对他们进行探索精神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都会感到很有兴致,本来这是很好的,但又往往容易误入“歧途”,他们只看表面现象、最后结论,而不会注意去找原因,发现本质,忽视教师的操作规范,若是这样盲目地看的多了,反而会失去学课本知识的耐心。对此,我们要做到“正确引导、强化自我、重视实践”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部分,也是创造型人材智力结构的核心部分,通过实验训练可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通过演示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来比较装置,分析归类,可总结出[固、固加热型]反应装置或[固、液不加热型]反应装置的应用;通过气体收集装置的变通,让学生思考、议论此装置的“一瓶多用”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最后总结得出:此装置当长管进气、瓶内装适当试剂时可以洗气;当短管进气,瓶内装水并联接量筒时可以量气;当瓶内充满水或气体时,可以用排水或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等。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为学生积累知识和经验,设计一些有趣味性,又具思索意义的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想象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实验:在试管中先加入水,然后滴入煤油,溶液分层。设问,如果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会有何现象?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最后投入钠,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实验虽然看似简单,产物经检验也是氢气与氢氧化钠,但是,钠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现象与单纯在水中的反应现象全然不同,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与丰富的想象力。在实验后再由学生分析现象不同的原因,思考金属钠为什么没有熔化成一个小球?钠为什么长时间沉浮在煤油层?为什么反应剧烈程度不如与单纯水的反应?在各种不同的实验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三.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方法的创新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若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或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则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师在学生操作时进行指导,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凸透镜成像中,指导学生用凸透镜,纸筒自制“照相机”,要多开展实验、实习、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动口、动脑、动手,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实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全面的,尤其是对学生动脑想与动手做能力的培养是其它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更有责任在实验教学中尽力开发学生创造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提出了“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建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主体参与 小学数学 教材教法 教学模式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1.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  弗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摘要:素描是美术创作的基础,是造型艺术训练的基础课程,而现今各大中学的素描教学大都沿袭写实素描为主流的教学方式,但稍不留神就会造成千篇一律,毫无生机的状态,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艺术表现 学生 基础素养 主动性  素描是美术创作的造型基础,是造型艺术如国画、版画、油画、雕塑、工艺等专业的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课程。从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说,素描是一种单色画,是通
小学作文教学,一年级就已经体现在语文教材之中,她以看图写话为主要体现形式,在学生写作的成长路上,有着启蒙的重要地位。  关于启蒙,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连环图画’的拥护者,看现在的议论,是‘启蒙’之意居多的。”根据鲁迅先生的看法,启蒙具有向初学传授基本的知识或本领和普及新的知识、思想的涵义。诸多学者认为,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针对授课模式单一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就如何在更新教材的同时,更新教育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相互学教学更加有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教材和新教材的理念以及转化后的教育教学方法。导
摘要:在教学中注意明确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学方法,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服务,创造平等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探究,展示他们个性化学习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  关键词:主导角色 吸引 语文课堂  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
【摘要】: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客观存在和必然结果。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反馈 课堂 探讨  教学过程的反馈,在课堂教学时体现为个体间、整体与个体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然而,教师在实际课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它是小学生加深对教材理解的重要保障,但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本文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研究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创造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延伸性学习法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给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  1、自主学习法  要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由于新课程标准确立了
[摘要]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新的育人环境,重新思考,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角度,优化教育,开发学生潜能是新时代教育的主题。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要使人的一切天赋(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  [关键词]兴趣 积极性 培
一、问题的提出:  校园文化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请牢记:不管形式如何多样,文化的唯一居所应该在人的心灵深处!培育人内心精神的富足与价值才是学校文化应有的意义,所以一个有文化品位的校园不一定非得是豪华的校园,正如一个有品位的文化人,不一定是富裕的、有地位的,也许仅仅因为有道德而彰显出学校的和谐与进步,已经足矣!  二、问题分析:  我们对校园文化的灵魂概括为:博爱与责任!我把学校文化的核心概括为